粗细滤复合滤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3423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粗细滤复合滤芯,涉及净水滤芯技术领域,解决了常见现有的多个过滤层为简单地串联式布置,多个过滤层串联式的设置需要占据大量的地方,因此会对水体的过滤造成限制,并不便于净水器的应用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过滤装置,第一壳体与第一过滤层之间形成有第一通道,第二壳体与第一过滤层之间形成有第三通道;第二过滤层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第二壳体与第二过滤层之间形成有第二通道,第二过滤层内形成有第四通道,达到将三个同时整合于单条滤芯上,既可有效地减少三个过滤层所需的空间占用率,实现串联并排布置三个过滤层时的多级过滤效果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粗细滤复合滤芯
本技术涉及净水滤芯
,特别涉及粗细滤复合滤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净水器开始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人们对饮用水的卫生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净水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且对于净水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净水器逐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达到最佳的过滤和净化效果,通常会在净水器内安装滤芯来将水进行过滤和净化处理,之后流入到水箱内储存起来供人们饮用。为了有效地提高净水的效率,一般会串联式连通设置多个过滤层,水体经过多个过滤层的过滤后可获得纯净水,但现有的多个过滤层为简单地串联式布置,多个过滤层串联式的设置需要占据大量的地方,因此会对水体的过滤造成限制,并不便于净水器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粗细滤复合滤芯,具有将三个同时整合于单条滤芯上,既可有效地减少三个过滤层所需的空间占用率,实现串联并排布置三个过滤层时的多级过滤效果,进而便于有效地提高废水的净化效率,还可装配简单便捷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粗细滤复合滤芯,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过滤装置,所述第二壳体布置于第一壳体内,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用于初滤的第一过滤层、和用于净滤的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一过滤层之间形成有供流体流入第一过滤层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一过滤层之间形成有连通至滤芯外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二过滤层设置于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二过滤层之间形成有供流体流入第二过滤层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过滤层内形成有连通至滤芯外的第四通道。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呈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开口朝向同一侧且所述第一过滤层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周向。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用于原水进水的第一进水端、以及用于初滤后出水的第一出水端;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用于原水进水的第二进水端、用于浓缩水出水的第二出水端、以及用于纯水出水的第三出水端;所述第一进水端与第一通道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端与第二通道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端与第三通道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端与第二过滤层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出水端、第二出水端和第三出水端均布置于所述过滤装置的同一侧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待过滤的水体从第一进水端流入第一通道内,紧接着水体穿过第一过滤层并流入第二通道,以完成水体的第一次过滤;紧接着,完成第一次过滤后的水体从第二通道上流出并通过第一出水端直接排出;其次,水体还可从第二进水端进入第三通道,紧接着水体经过第二过滤层后会分离出两种水,一种是从第二过滤层(即RO膜过滤层)中的第二过滤层直接流出的浓缩水,该浓缩水从第二出水端上流出;另一种则是经过第二过滤层过滤后流入第四通道的纯水,该纯水则通过第四通道后从第三出水端上流出。以实现两个水路过滤结构相互独立工作且互不影响,但两者均设置于相同的壳体内的效果,进而便于有效地提高本方案的空间利用率。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进水端、第一出水端、第二进水端、第二出水端、以及第三出水端均设置于过滤装置的同一侧端部上。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三出水端设有用于改善水体口感的口感滤芯。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过滤层绕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布置,所述第二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层的周向。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过滤层包括组合成一体的PP过滤层和活性炭过滤层。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过滤层包括RO膜过滤层。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与第一过滤层相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过滤层匹配安装于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与第二过滤层相匹配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二过滤层匹配安装于第三凹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PP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以及RO膜过滤层同时布局整合于单条滤芯上,既可有效地减少三个过滤层所需的空间占用率,还可实现串联并排布置三个过滤层时的多级过滤效果,进而便于有效地提高废水的净化效率。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相互工作互不影响,且又整合于同一个壳体内,可有效提高整体的空间利用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将PP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以及RO膜过滤层同时布局整合于单条滤芯上,既可有效地减少三个过滤层所需的空间占用率;2、实现串联并排布置三个过滤层时的多级过滤效果,进而便于有效地提高废水的净化效率;3、装配简单便捷,既可便于生产时的装配,还可有效地提高各个过滤层的更换效率;4、带双端口工作可有效地提高净化效率。总的来说本技术,将三个同时整合于单条滤芯上,既可有效地减少三个过滤层所需的空间占用率,实现串联并排布置三个过滤层时的多级过滤效果,进而便于有效地提高废水的净化效率,还可装配简单便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半剖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凹槽;2、第二凹槽;3、第一壳体;4、第二壳体;5、过滤装置;51、第一过滤层;52、第二过滤层;6、第一进水端;7、第一出水端;8、第二进水端;9、第二出水端;10、第三出水端;11、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第三通道;14、第四通道;15、口感滤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粗细滤复合滤芯,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和过滤装置5,第二壳体4布置于第一壳体3内,过滤装置5包括用于初滤的第一过滤层51、和用于净滤的第二过滤层52;第一过滤层51设置于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之间,第一壳体3与第一过滤层51之间形成有供流体流入第一过滤层51的第一通道11,第二壳体4与第一过滤层51之间形成有连通至滤芯外的第三通道13;第二过滤层52设置于第二壳体4内,第二壳体4与第二过滤层52之间形成有供流体流入第二过滤层52的第二通道12,第二过滤层52内形成有连通至滤芯外的第四通道14。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4呈筒状结构,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的开口朝向同一侧且第一过滤层51设置在第二壳体4的周向。第一壳体3上设有用于原水进水的第一进水端6、以及用于初滤后出水的第一出水端7;第二壳体4上设有用于原水进水的第二进水端8、用于浓缩水出水的第二出水端9、以及用于纯水出水的第三出水端10;第一进水端6与第一通道11连接,第一出水端7与第二通道12连接;第二进水端8与第三通道13连接,第二出水端9与第二过滤层52连接。第一出水端7、第二出水端9和第三出水端10均布置于过滤装置5的同一侧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待过滤的水体从第一进水端6流入第一通道11内,紧接着水体穿过第一过滤层51并流入第二通道12,以完成水体的第一次过滤;紧接着,完成第一次过滤后的水体从第二通道12上流出并通过第一出水端7直接排出;其次,水体还可从第二进水端8进入第三通道13,紧接着水体经过第二过滤层52后会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粗细滤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和过滤装置(5),所述第二壳体(4)布置于第一壳体(3)内,所述过滤装置(5)包括用于初滤的第一过滤层(51)、和用于净滤的第二过滤层(52);所述第一过滤层(51)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之间,所述第一壳体(3)与第一过滤层(51)之间形成有供流体流入第一过滤层(51)的第一通道(11),所述第二壳体(4)与第一过滤层(51)之间形成有连通至滤芯外的第三通道(13);所述第二过滤层(52)设置于第二壳体(4)内,所述第二壳体(4)与第二过滤层(52)之间形成有供流体流入第二过滤层(52)的第二通道(12),所述第二过滤层(52)内形成有连通至滤芯外的第四通道(14)。/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08 CN 20192193254271.粗细滤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和过滤装置(5),所述第二壳体(4)布置于第一壳体(3)内,所述过滤装置(5)包括用于初滤的第一过滤层(51)、和用于净滤的第二过滤层(52);所述第一过滤层(51)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之间,所述第一壳体(3)与第一过滤层(51)之间形成有供流体流入第一过滤层(51)的第一通道(11),所述第二壳体(4)与第一过滤层(51)之间形成有连通至滤芯外的第三通道(13);所述第二过滤层(52)设置于第二壳体(4)内,所述第二壳体(4)与第二过滤层(52)之间形成有供流体流入第二过滤层(52)的第二通道(12),所述第二过滤层(52)内形成有连通至滤芯外的第四通道(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细滤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4)呈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的开口朝向同一侧且所述第一过滤层(51)设置在第二壳体(4)的周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细滤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3)上设有用于原水进水的第一进水端(6)、以及用于初滤后出水的第一出水端(7);所述第二壳体(4)上设有用于原水进水的第二进水端(8)、用于浓缩水出水的第二出水端(9)、以及用于纯水出水的第三出水端(10);所述第一进水端(6)与第一通道(11)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端(7)与第二通道(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庭剑白晓峰沈鑫陈逢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领尚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