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侧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306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侧门结构,包括后侧门外板和后侧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门内板和后侧门外板之间设有布置在下方的后侧门防撞板,所述后侧门防撞板和后侧门窗框加强板之间设有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所述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上连接有横向布置的后侧门横向外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侧门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可相应减轻整体重量,抗凹性能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侧门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后侧门结构。
技术介绍
伴随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造型的美观性、个性化及车辆的大小成为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同时消费者对车门性能要求也更高,车门造型个性化及车门越大,使车门防止凹性变形的能力减弱。在汽车领域通常把车门外板承受外部载荷、抵御凹陷变形、恢复原始形状的能力称为车门的抗凹性能。现有技术中,为提升抗凹性能侧门结构复杂,重量加重且成本高,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相应减轻整体重量,抗凹性能好的后侧门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后侧门结构,包括后侧门外板和后侧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门内板和后侧门外板之间设有布置在下方的后侧门防撞板,所述后侧门防撞板和后侧门窗框加强板之间设有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所述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上连接有横向布置的后侧门横向外支撑板。为使上述技术方案更加详尽和具体,本技术还提供以下更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以获得满意的实用效果:所述后侧门防撞板一侧与后侧门下铰链安装板焊接,另一侧焊接在所述后侧门内板上。所述后侧门防撞板边沿通过减震胶连接在所述后侧门外板上。所述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上端为连接在所述后侧门窗框加强板上的第一焊接边,下端为连接在所述后侧门防撞板上的第二焊接边。所述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两侧边缘均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涂胶槽。所述第一涂胶槽内涂减震胶,所述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通过减震胶连接在所述后侧门外板上。所述后侧门横向外支撑板一端为连接在所述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上的第三焊接边,另一端为连接在所述后侧门内板上的第四焊接边。所述后侧门横向外支撑板两侧边缘均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涂胶槽。所述第二涂胶槽内涂减震胶,所述后侧门横向外支撑板通过减震胶连接在所述后侧门外板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后侧门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可相应减轻整体重量,抗凹性能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后侧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侧门焊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图4本技术的后侧门横向外支撑板。图中标记为:1、后侧门外板,2、后侧门内板,3、后侧门框上段总成,4、后侧门窗框加强板,5、后侧门防撞板,6、后侧门下铰链安装板,7、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71、第一焊接边,72、第二焊接边,73、第一涂胶槽,8、后侧门横向外支撑板,81、第三焊接板,82、第四焊接边,9、第二涂胶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技术这种后侧门结构,如图1、2中所示,包括后侧门外板1和后侧门内板2,后侧门内板2和后侧门外板1之间设有布置在下方的后侧门防撞板5,后侧门防撞板5和后侧门窗框加强板4之间设有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7,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7上连接有横向布置的后侧门横向外支撑板8。本技术中,后侧门防撞板5一侧与后侧门下铰链安装板6焊接,另一侧焊接在后侧门内板2上。后侧门防撞板5边沿通过减震胶连接在后侧门外板1上。本技术中,如图3中所示,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7上端为连接在后侧门窗框加强板4上的第一焊接边71,下端为连接在所述后侧门防撞板5上的第二焊接边72。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7两侧边缘均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涂胶槽73。第一涂胶槽73内涂减震胶,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7通过减震胶连接在所述后侧门外板1上。本技术中,后侧门横向外支撑板8一端为连接在所述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7上的第三焊接边81,另一端为连接在所述后侧门内板2上的第四焊接边82。后侧门横向外支撑板8两侧边缘均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涂胶槽83。第二涂胶槽83内涂减震胶,所述后侧门横向外支撑板8通过减震胶连接在所述后侧门外板1上。本技术这种后侧门结构,包括后侧门外板1、后侧门内板2、后侧门窗框加强板4、后侧门下铰链安装板6、后侧门锁加强板、后侧门防撞板5、后侧门导轨总成、后侧门框上段总成3、后侧门限位器安装支架等零部件组成。车门结构特征是后侧门防撞板5横向布置,后侧门防撞板5左侧与后侧门下铰链安装板6焊接,右侧与后侧门内板2焊接,通过涂减震胶与后侧门外板1连接;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7纵向布置,纵向外支撑上段与后侧门窗框加强板4焊接,下端与后门防撞板5焊接,通过打减震胶与后侧门外板1连接;后侧门横向外支撑8横向布置,横向外支撑左侧与后侧门内板2焊接,右侧与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7焊接;通过将后侧门纵向与横向外支撑板支架与车门连接,通过涂胶与后侧门外板连接,该结构形式有效提升车门外板的抗凹性能,能有效抵抗人为按压或者碎石碰撞时,车门外板凹陷变形问题;本技术通过在后侧门上增加横向车门外支撑板及纵向车门外支撑板,该结构设计方案相比传统的补强胶片成本低,生产效率更高,也能有效增加后侧门外板的抗凹性能,还能提升车门的整体模态,可适用于众多车型的车门结构。本技术主要解决车门造型越来越凸个性和车门增大的问题,车门增大就会存在车门抗凹性能不足的问题,同时消费者对车门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出一种增加后侧门横向和纵向外支撑板解决后侧门外板抗凹不足问题;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先将后侧门铰链上安装板、后侧门铰链下安装板、后侧门限位器安装支架和后侧门锁加强板焊接安装,再将后侧门内板2与后侧门框上段总5焊接在一起,再将后侧门窗框加强板4与后侧门防撞板11与后侧门内板2焊接在一起,然后将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7及后侧门横向外支撑板8与后侧门内板2焊接一起,最后将后侧门内板2钣金总成通过包边将后侧门外板1连接在一起。在图3及图4中对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7及后侧门横向外支撑板8的结构进行详细展示,后侧门外支撑板中都增加了涂胶,保证后侧门外支撑板与后侧门外板1的连接,后侧门外支撑板中都增加了缺口,能减轻后侧门的重量。本技术后侧门结构,有效解决车门增大导致车门抗凹性能不足问题;通过与后侧门内板、后侧门防撞板及后侧门窗框外加强板连接、能有效提升车门整体模态及关门声品质。本技术后侧门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可相应减轻整体重量,抗凹性能好,通过在后侧门上增加横向及纵向外支撑板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提升生产效率高,同时也能提升车门整体模态及关门声品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侧门结构,包括后侧门外板和后侧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门内板和后侧门外板之间设有布置在下方的后侧门防撞板,所述后侧门防撞板和后侧门窗框加强板之间设有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所述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上连接有横向布置的后侧门横向外支撑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侧门结构,包括后侧门外板和后侧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门内板和后侧门外板之间设有布置在下方的后侧门防撞板,所述后侧门防撞板和后侧门窗框加强板之间设有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所述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上连接有横向布置的后侧门横向外支撑板。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侧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门防撞板一侧与后侧门下铰链安装板焊接,另一侧焊接在所述后侧门内板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侧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门防撞板边沿通过减震胶连接在所述后侧门外板上。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侧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门纵向外支撑板上端为连接在所述后侧门窗框加强板上的第一焊接边,下端为连接在所述后侧门防撞板上的第二焊接边。


5.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军宏袁琳杰陈玉龙杨银初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