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印刷机的油墨冷却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印刷机的油墨冷却装置,包括底座、装置主体、散热柱、冷却铜管和制冷器以及控制器面板,所述底座的内部左侧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储墨腔与冷却腔,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贯通连接储墨腔的内部安装有进墨管,所述储墨腔的内壁顶部中心处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底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之间安装有搅拌轴,整体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混合搅拌存储油墨避免静置存储影响油墨浓稠度均匀使用,同时具备散热结构和精准控温制冷鼓风散热,便于印刷机的油墨高效冷却使用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机的油墨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印刷机的油墨冷却
,具体为一种印刷机的油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包括折叠等机构组成,印刷过程中油墨因循环而温度升高,容易影响印刷成果,现有的印刷机的油墨冷却装置,不便于混合搅拌存储油墨避免静置存储影响油墨浓稠度均匀使用,同时不具备散热结构和精准控温制冷鼓风散热,不便于印刷机的油墨高效冷却使用,因此需要一种印刷机的油墨冷却装置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机的油墨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刷机的油墨冷却装置,包括底座、装置主体、散热柱、冷却铜管和制冷器以及控制器面板,所述底座的内部左侧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储墨腔与冷却腔,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贯通连接储墨腔的内部安装有进墨管,所述储墨腔的内壁顶部中心处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底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之间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套设安装有搅拌桨叶,所述装置主体的基面嵌入冷却腔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面板,所述冷却腔的内部左侧安装有吸泵,所述吸泵的左侧通过吸液管连接于储墨腔的内部,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贯通连接冷却腔的内部安装有出墨管,所述冷却腔的内部安装有散热柱,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贯通散热柱的内部设有散热窗,所述散热柱的基面与背面两端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卡装有冷却铜管,所述冷却铜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出墨管的底端,所述冷却铜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吸泵的右侧,所述冷却腔的内壁右侧安装有制冷器,所述制冷器的内部右侧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左侧安装有鼓风机,所述制冷器的内部位于鼓风机的左侧前后两端嵌入安装有制冷板,所述制冷器的内部位于制冷板的左侧后端嵌入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装置主体的右侧贯通制冷器的内部开设有进风窗。优选的,所述搅拌桨叶共设有多组,且所述搅拌桨叶采用折叶涡轮式桨叶结构。优选的,所述散热柱呈中空管体结构,且所述散热柱的外围等间距分布开设有多组散热孔。优选的,所述冷却铜管呈螺旋形管路安装结构。优选的,所述进风窗与散热窗的内壁均安装有通风防尘网。优选的,所述控制器面板的基面上设有显示屏和多组控制按钮,且所述控制器面板与驱动电机、吸泵、鼓风机、制冷板以及温度传感器内部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装置主体内部储墨腔便于存储印刷机的油墨使用,并通过储墨腔内部搅拌轴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旋转,带动搅拌轴上的上搅拌桨叶同步转动对内置油墨进行搅拌混合使用,避免静置存储影响油墨浓稠度均匀使用,同时装置主体内部的冷却腔内部散热柱外围通过安装架对呈螺旋形管路安装结构冷却铜管进行限位卡装使用,通过散热柱采用中空管体结构和散热柱外围等间距分布开设有多组散热孔与配合装置主体顶部的贯通连接其内部开设的散热窗对冷却铜管外部散热使用,并通过冷却腔内部右侧安装的制冷器内部鼓风机与制冷板通过温度传感器进行精准监测控温冷却使用,便于进行制冷鼓风对冷却铜管快速降温冷却使用,便于冷却铜管内部同步油墨快速冷却使用,结构简单且便于混合搅拌存储油墨避免静置存储影响油墨浓稠度均匀使用,同时具备散热结构和精准控温制冷鼓风散热,便于印刷机的油墨高效冷却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吸泵、吸液管、散热柱、安装架、冷却铜管、出墨管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驱动电机、3-装置主体、301-储墨腔、302-冷却腔、4-进墨管、5-轴承座、6-搅拌轴、7-搅拌桨叶、8-吸泵、801-吸液管、9-散热柱、901-安装架、10-冷却铜管、11-出墨管、12-制冷器、121-进风窗、122-安装座、13-鼓风机、14-制冷板、15-温度传感器、16-控制器面板、17-散热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印刷机的油墨冷却装置,包括底座1、装置主体3、散热柱9、冷却铜管10和制冷器12以及控制器面板16,底座1的内部左侧安装有驱动电机2,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装置主体3,装置主体3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储墨腔301与冷却腔302,装置主体3的顶部贯通连接储墨腔301的内部安装有进墨管4,储墨腔301的内壁顶部中心处安装有轴承座5,轴承座5的底端与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之间安装有搅拌轴6,搅拌轴6上套设安装有搅拌桨叶7,搅拌桨叶7共设有多组,且搅拌桨叶7采用折叶涡轮式桨叶结构,装置主体3的基面嵌入冷却腔302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面板16,控制器面板16的基面上设有显示屏和多组控制按钮,且控制器面板16与驱动电机2、吸泵8、鼓风机13、制冷板14以及温度传感器15内部电性连接,冷却腔302的内部左侧安装有吸泵8,吸泵8的左侧通过吸液管801连接于储墨腔301的内部,装置主体3的顶部贯通连接冷却腔302的内部安装有出墨管11,冷却腔302的内部安装有散热柱9,散热柱9呈中空管体结构,且散热柱9的外围等间距分布开设有多组散热孔,装置主体3的顶部贯通散热柱9的内部设有散热窗17,散热柱9的基面与背面两端安装有安装架901,安装架901的顶部卡装有冷却铜管10,冷却铜管10呈螺旋形管路安装结构,冷却铜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出墨管11的底端,冷却铜管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吸泵8的右侧,冷却腔302的内壁右侧安装有制冷器12,制冷器12的内部右侧安装有安装座122,安装座122的左侧安装有鼓风机13,制冷器12的内部位于鼓风机13的左侧前后两端嵌入安装有制冷板14,制冷器12的内部位于制冷板14的左侧后端嵌入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5,装置主体3的右侧贯通制冷器12的内部开设有进风窗121,进风窗121与散热窗17的内壁均安装有通风防尘网,通过设置的装置主体3内部储墨腔301便于存储印刷机的油墨使用,并通过储墨腔301内部搅拌轴6通过驱动电机2驱动旋转,带动搅拌轴6上的上搅拌桨叶7同步转动对内置油墨进行搅拌混合使用,避免静置存储影响油墨浓稠度均匀使用,同时装置主体3内部的冷却腔302内部散热柱9外围通过安装架901对呈螺旋形管路安装结构冷却铜管10进行限位卡装使用,通过散热柱9采用中空管体结构和散热柱9外围等间距分布开设有多组散热孔与配合装置主体3顶部的贯通连接其内部开设的散热窗17对冷却铜管10外部散热使用,并通过冷却腔302内部右侧安装的制冷器12内部鼓风机13与制冷板14通过温度传感器15进行精准监测控温冷却使用,便于进行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机的油墨冷却装置,包括底座(1)、装置主体(3)、散热柱(9)、冷却铜管(10)和制冷器(12)以及控制器面板(1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左侧安装有驱动电机(2),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装置主体(3),所述装置主体(3)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储墨腔(301)与冷却腔(302),所述装置主体(3)的顶部贯通连接储墨腔(301)的内部安装有进墨管(4),所述储墨腔(301)的内壁顶部中心处安装有轴承座(5),所述轴承座(5)的底端与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之间安装有搅拌轴(6),所述搅拌轴(6)上套设安装有搅拌桨叶(7),所述装置主体(3)的基面嵌入冷却腔(302)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面板(16),所述冷却腔(302)的内部左侧安装有吸泵(8),所述吸泵(8)的左侧通过吸液管(801)连接于储墨腔(301)的内部,所述装置主体(3)的顶部贯通连接冷却腔(302)的内部安装有出墨管(11),所述冷却腔(302)的内部安装有散热柱(9),所述装置主体(3)的顶部贯通散热柱(9)的内部设有散热窗(17),所述散热柱(9)的基面与背面两端安装有安装架(901),所述安装架(901)的顶部卡装有冷却铜管(10),所述冷却铜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出墨管(11)的底端,所述冷却铜管(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吸泵(8)的右侧,所述冷却腔(302)的内壁右侧安装有制冷器(12),所述制冷器(12)的内部右侧安装有安装座(122),所述安装座(122)的左侧安装有鼓风机(13),所述制冷器(12)的内部位于鼓风机(13)的左侧前后两端嵌入安装有制冷板(14),所述制冷器(12)的内部位于制冷板(14)的左侧后端嵌入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5),所述装置主体(3)的右侧贯通制冷器(12)的内部开设有进风窗(1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机的油墨冷却装置,包括底座(1)、装置主体(3)、散热柱(9)、冷却铜管(10)和制冷器(12)以及控制器面板(1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左侧安装有驱动电机(2),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装置主体(3),所述装置主体(3)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储墨腔(301)与冷却腔(302),所述装置主体(3)的顶部贯通连接储墨腔(301)的内部安装有进墨管(4),所述储墨腔(301)的内壁顶部中心处安装有轴承座(5),所述轴承座(5)的底端与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之间安装有搅拌轴(6),所述搅拌轴(6)上套设安装有搅拌桨叶(7),所述装置主体(3)的基面嵌入冷却腔(302)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面板(16),所述冷却腔(302)的内部左侧安装有吸泵(8),所述吸泵(8)的左侧通过吸液管(801)连接于储墨腔(301)的内部,所述装置主体(3)的顶部贯通连接冷却腔(302)的内部安装有出墨管(11),所述冷却腔(302)的内部安装有散热柱(9),所述装置主体(3)的顶部贯通散热柱(9)的内部设有散热窗(17),所述散热柱(9)的基面与背面两端安装有安装架(901),所述安装架(901)的顶部卡装有冷却铜管(10),所述冷却铜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出墨管(11)的底端,所述冷却铜管(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吸泵(8)的右侧,所述冷却腔(302)的内壁右侧安装有制冷器(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彬,
申请(专利权)人:张会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