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会彬专利>正文

一种钢丝绳捻距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2096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丝绳捻距控制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起吊装置在收绳前没有对钢丝绳的捻距进行校核,造成钢丝绳内部应力变大或者变小,严重影响钢丝绳寿命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壳体内有滚轮,滚轮右侧有空心筒,空心筒置于壳体外侧的一端上套装有转筒,转筒能带动钢丝绳扭转,壳体前侧有活动板;活动板前侧有第一锥齿轮,活动板前侧有转轴,转轴上端有第二锥齿轮,转轴下端固定有第一摩擦轮,活动板下端有蜗杆,转筒上有与蜗杆配合的蜗轮,蜗杆前段固定有第二摩擦轮,第一摩擦轮与第二摩擦轮的外缘面的截面呈圆弧形,第一摩擦轮与第二摩擦轮之间有第三摩擦轮,第一摩擦轮经第二摩擦轮能带动第三摩擦轮转动。轮转动。轮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丝绳捻距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起吊设备
,特别是一种钢丝绳捻距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起吊设备中,尤其是单根钢丝绳进行起吊作业,其钢丝绳在重物作用下,钢丝自身会发生扭转。钢丝绳是由多根或者多股细密的钢丝组成的,扭转造成钢丝绳自身的捻距发生变化,若捻距变小,在收绳时,绳子的内应力变大,其内各股之间的受力挤压,很容易出现断裂,一旦出现断裂现象,则其他绳股受力变大,加速钢丝绳的损坏;若扭转造成捻距变大,证明钢丝绳内各绳股之间变得松散,其一会影响起吊安全,其二,在收绳时,由于绳子的内应力不足且各股之间松散,钢丝绳在卷绳筒上时的截面呈扁圆或者椭圆,钢丝绳在卷绳筒上相互叠压,各股之间的受力不均,很容易造成钢丝绳的损毁。
[0003]现有技术中,防止钢丝绳扭转的方法较为单一,即在卷线筒之间安装一个空心的圆环,圆环对钢丝绳进行捋直,虽然简单,但是缺陷也非常明显,例如,圆环只是对钢丝绳进行强制拉直,很容易造成钢丝绳卡死,对于钢丝绳捻距变大、各股之间松散的部位,没有强有力的进行校核,钢丝绳的内应力的也没有得到较好的校核,钢丝绳还是磨损较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丝绳捻距控制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起吊装置在收绳前没有对钢丝绳的捻距进行校核,造成钢丝绳内部应力变大或者变小,严重影响钢丝绳寿命的问题。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壳体内有能转动的滚轮,滚轮右侧有能绕滚轮转动的空心筒,空心筒的中心轴线与滚轮外缘保持相切,空心筒远离滚轮的一端伸出壳体且置于壳体外侧,空心筒置于壳体外侧的一端上套装有与空心筒同轴的转筒,转筒能在空心筒上转动,转筒能带动钢丝绳扭转,壳体前侧有活动板,滚轮的中心轴贯穿壳体侧板且与活动板上端转动固定,空心筒与活动板固定在一起且能同时以滚轮为中心转动;所述的活动板前侧有与滚轴同轴固定的第一锥齿轮,活动板前侧有与空心筒平行的转轴,转轴上端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转轴下端固定有第一摩擦轮,活动板下端有沿前后方向且能转动的蜗杆,转筒上有与蜗杆配合的蜗轮,蜗杆前段固定有与其同轴的第二摩擦轮,第一摩擦轮与第二摩擦轮的外缘面的截面呈圆弧形,第一摩擦轮与第二摩擦轮之间有第三摩擦轮,第一摩擦轮经第二摩擦轮能带动第三摩擦轮转动。
[0006]本专利技术结构巧妙,能够在收绳前对钢丝绳的捻距进行强制性校核,避免钢丝绳内部应力过大或者过小,根据不同直径或者型号的钢丝绳捻距进行校核处理,使得盘卷在圆筒上的钢丝绳的内应力恢复到最佳状态,大大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利于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剖视图。
[0008]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0009]图3为图2中B-B剖视图。
[0010]图4为图3中C向视图。
[001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转轮内安装小轮时的主视剖视图。
[001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转轮内安装小轮时的俯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由图1至图6出,本专利技术包括壳体1,壳体1内有能转动的滚轮2,滚轮2右侧有能绕滚轮2转动的空心筒3,空心筒3的中心轴线与滚轮2外缘保持相切,空心筒3远离滚轮2的一端伸出壳体1且置于壳体1外侧,空心筒3置于壳体1外侧的一端上套装有与空心筒3同轴的转筒4,转筒4能在空心筒3上转动,转筒4能带动钢丝绳扭转,壳体1前侧有活动板5,滚轮2的中心轴贯穿壳体1侧板且与活动板5上端转动固定,空心筒3与活动板5固定在一起且能同时以滚轮2为中心转动;所述的活动板5前侧有与滚轴同轴固定的第一锥齿轮6,活动板5前侧有与空心筒3平行的转轴7,转轴7上端有与第一锥齿轮6啮合的第二锥齿轮8,转轴7下端固定有第一摩擦轮9,活动板5下端有沿前后方向且能转动的蜗杆11,转筒4上有与蜗杆11配合的蜗轮12,蜗杆11前段固定有与其同轴的第二摩擦轮10,第一摩擦轮9与第二摩擦轮10的外缘面的截面呈圆弧形,第一摩擦轮9与第二摩擦轮10之间有第三摩擦轮13,第一摩擦轮9经第二摩擦轮10能带动第三摩擦轮13转动。
[0015]为了安装转轴7,所述的活动板5前端有水平状的平板14,转轴7竖直贯穿平板14,转轴7与平板14之间安装有轴承。
[0016]为了调整第一摩擦轮9与第二摩擦轮10之间的传动比,所述的活动板5前侧有开口向左的U形板15,U形板15的底板上有水平状的横轴19,活动板5前侧有竖直的立板20,横轴19贯穿立板20,横轴19右端有与其同轴的卡盘21,立板20上水平贯穿有销钉,卡盘21上有多个呈圆周均布的定位孔,销钉将立板20与卡盘21固定,销钉能拆卸下来。
[0017]为了将活动板5与空心筒3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壳体1右侧有多个弧形槽16,弧形槽16的圆心位于滚轮2的轴心上,弧形槽16内有连接块,活动板5经连接块与空心筒3固定在一起。
[0018]为了实现转筒4带动钢丝绳扭转,使得转筒4能对钢丝绳的捻距进行强行矫正,所述的转筒4的内侧壁上有多个锥形的凸起块17,凸起块17与钢丝绳接触。
[0019]为了实现转筒4带动钢丝绳扭转,使得转筒4能对钢丝绳的捻距进行强行矫正,所述的转筒4内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槽口,槽口内铰接有能转动的小轮18,小轮18的外圆面上有齿牙,小轮18的中心轴与转轴7的中心轴垂直。
[0020]所述的壳体1左侧板上固定有水平状的进绳筒,进绳筒与滚轮2的外圆面相切;壳体1的右端呈扇形,壳体1右端呈开口状。
[0021]值得注意的是,本方案中提出两个使钢丝绳扭动的方式,其一是使多个凸起块17
的顶端处于钢丝绳内股与股之间的夹缝或者凹槽内,使得转筒4经凸起块17带动钢丝绳扭动,但是在矫正过程中对钢丝绳磨损较大;其二是,用多个能沿着钢丝绳滚动,转筒4能经小轮18带动钢丝绳扭转,同时小轮18能沿着钢丝绳轴向滚动。
[0022]使用前,根据钢丝绳设置第一摩擦轮9与第二摩擦轮10之间的传动比,使用时,将壳体1固定在起吊装置中卷绳筒的上,然后钢丝绳由进绳筒由左向右绕过滚轮2,再经空心筒3、转筒4,最终伸出壳体1,在钢丝绳下降过程中,钢丝绳带动滚轮2转动,滚轮2转动经第一锥齿轮6带动第二锥齿轮8转动,第二锥齿轮8经转轴7带动第一摩擦轮9转动,第一摩擦轮9经第三摩擦轮13带动第二摩擦轮10转动,第二摩擦轮10经蜗杆11转动,蜗杆11经蜗轮12带动转筒4转动,钢丝绳在转筒4中移动的距离与转筒4旋转的圈数比值刚好是钢丝绳的捻距。
[0023]起吊时,钢丝绳向上移动,钢丝绳依然带动滚轮2转动,滚轮2转动经第一锥齿轮6带动第二锥齿轮8转动,第二锥齿轮8经转轴7带动第一摩擦轮9转动,第一摩擦轮9经第三摩擦轮13带动第二摩擦轮10转动,第二摩擦轮10经蜗杆11转动,蜗杆11经蜗轮12带动转筒4转动,如果钢丝绳的捻距处于正常状态,则转筒4的转动对钢丝绳本身并不产生影响,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丝绳捻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内有能转动的滚轮(2),滚轮(2)右侧有能绕滚轮(2)转动的空心筒(3),空心筒(3)的中心轴线与滚轮(2)外缘保持相切,空心筒(3)远离滚轮(2)的一端伸出壳体(1)且置于壳体(1)外侧,空心筒(3)置于壳体(1)外侧的一端上套装有与空心筒(3)同轴的转筒(4),转筒(4)能在空心筒(3)上转动,转筒(4)能带动钢丝绳扭转,壳体(1)前侧有活动板(5),滚轮(2)的中心轴贯穿壳体(1)侧板且与活动板(5)上端转动固定,空心筒(3)与活动板(5)固定在一起且能同时以滚轮(2)为中心转动;所述的活动板(5)前侧有与滚轴同轴固定的第一锥齿轮(6),活动板(5)前侧有与空心筒(3)平行的转轴(7),转轴(7)上端有与第一锥齿轮(6)啮合的第二锥齿轮(8),转轴(7)下端固定有第一摩擦轮(9),活动板(5)下端有沿前后方向且能转动的蜗杆(11),转筒(4)上有与蜗杆(11)配合的蜗轮(12),蜗杆(11)前段固定有与其同轴的第二摩擦轮(10),第一摩擦轮(9)与第二摩擦轮(10)的外缘面的截面呈圆弧形,第一摩擦轮(9)与第二摩擦轮(10)之间有第三摩擦轮(13),第一摩擦轮(9)经第二摩擦轮(10)能带动第三摩擦轮(13)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彬
申请(专利权)人:张会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