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会彬专利>正文

一种路基夯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5389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路基夯实装置,有效的解决了重锤夯击效率低、无法自动纠正地面偏斜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组合锤头,组合锤头包括一个底块、一个顶块以及多个中间块,底块和每个中间块的均开有阶梯状通孔,每个通孔内均安装有一个球体,球体固定在其上方的中间块或顶块的下端,组合锤头的底部设有第一凸沿,第一凸沿的外侧壁锥面,内侧壁为竖直的圆柱面,底块的上端以及每个中间块的上端均设有倒角,顶块的下端以及每个中间块的下端均设有一圈第二凸沿,顶块或中间块下滑时第二凸沿压在下方的倒角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次起吊可实现多次锤击,有效提高夯实效率,且能自动实现偏斜地面的平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基夯实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基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路基夯实装置。
技术介绍
重锤夯实法是指利用重锤从高空自由下落时产生的冲击能,使地面下一定深度内土层达到密实状态的地基处理方法;目前的夯锤为单个锤头,一次起吊对地面夯击一次,而夯实作业时主要耗时在于锤头提升过程,因此夯实作业效率低,工期长;而且,夯击时地面时常出现一侧高一侧低的偏斜,目前的锤头无法自动纠正偏斜,偏斜较大时需要工人平整后再进行夯击;另外,为避免锤头下方的空气层减小锤头冲击能,锤头上均开设有排气孔,由于点夯时对地面一点进行重合式多次夯击,锤头起吊时又不会有大角度偏转,因此多次夯击时排气孔落点位置高度重合,若排气孔直径较大,排气孔对应的地面处会形成夯实薄弱点形成鼓包,若排气孔直径较小,则排气孔容易被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路基夯实装置,有效的解决了重锤夯击效率低、无法自动纠正地面偏斜,排气孔处容易形成鼓包,排气孔易堵塞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路基夯实装置,包括组合锤头,组合锤头包括一个底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基夯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锤头,组合锤头包括一个底块(1)、一个顶块(2)以及多个中间块(3),顶块(2)、中间块(3)和底块(1)从上到下依次布置;顶块(2)、底块(1)和中间块(3)均为柱状结构,底块(1)和每个中间块(3)的轴线处均开有一个两段阶梯状且小端朝上的通孔(4),每个通孔(4)的大直径段内均安装有一个球体(5),球体(5)直径大于通孔(4)的小直径段的直径,球体(5)可在通孔(4)内滑动和转动,球体(5)上固定有一个竖向的连接杆(6),连接杆(6)从通孔(4)的上端伸出且固定在其上方的中间块(3)或顶块(2)的下端,球体(5)和通孔(4)配合将顶块(2)、中间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基夯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锤头,组合锤头包括一个底块(1)、一个顶块(2)以及多个中间块(3),顶块(2)、中间块(3)和底块(1)从上到下依次布置;顶块(2)、底块(1)和中间块(3)均为柱状结构,底块(1)和每个中间块(3)的轴线处均开有一个两段阶梯状且小端朝上的通孔(4),每个通孔(4)的大直径段内均安装有一个球体(5),球体(5)直径大于通孔(4)的小直径段的直径,球体(5)可在通孔(4)内滑动和转动,球体(5)上固定有一个竖向的连接杆(6),连接杆(6)从通孔(4)的上端伸出且固定在其上方的中间块(3)或顶块(2)的下端,球体(5)和通孔(4)配合将顶块(2)、中间块(3)和底块(1)串联起来且各块之间可相对滑动和偏转;组合锤头的底部设有多圈同心的环形的第一凸沿(7),第一凸沿(7)的外侧壁为小端朝下的锥面,第一凸沿(7)的内侧壁为竖直的圆柱面,底块(1)的上端以及每个中间块(3)的上端均设有倒角(8),顶块(2)的下端以及每个中间块(3)的下端均同心设有一圈环形的第二凸沿(9),顶块(2)或中间块(3)下滑时第二凸沿(9)压在下方的倒角(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基夯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锤头还包括一个水平的压板(10),压板(10)吊挂在底块(1)的下端且可相对底块(1)上下滑动,所述的第一凸沿(7)设置在压板(10)的下表面,所述的顶块(2)、底块(1)以及每个中间块(3)上均开有竖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彬
申请(专利权)人:张会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