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渡接头的轴夹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271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过渡接头的轴夹治具,包括主动夹盘和从动夹盘,主动夹盘包括主动旋转座体和可拆卸式装载在主动旋转座体上的限位载盘,限位载盘上设有用于穿接在管通道内的限位桩部及与限位桩部轴向可拆卸锁固的压紧块,环筋限位设置在限位桩部与压紧块之间,从动夹盘包括从动旋转座体,从动旋转座体上设有用于对管轴部进行外周抱夹的夹头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对特定过渡接头的机加工限位装载,消除传统地机加工盲区,满足过渡接头的机加工成型完整性。具备等六边定位型模,能提供旋转限位位置度参照,提高了机加工精度,产品合格率得到较大提升。整体设计简洁巧妙,还具备轴向装载辅助设计,满足搭载精度需求,并且装夹方便,易于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渡接头的轴夹治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渡接头的轴夹治具,属于机加工辅助治具的

技术介绍
机加工是机械加工的简称,是指通过机械精确加工去除材料的加工工艺。机加工作业时,需要对工件进行装夹固定,因此会涉及到大量地辅助治具,这些辅助治具需要根据产品结构进行区别设计,从而满足对产品机加工的稳定限位,提高成型精度。治具的设计对产品机加工稳定性、成型精度、加工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过渡接头,其需要对轴胚进行机加工成型,轴胚包括轴管状主体,该轴管状主体的管通道一端具备轴向外沿的管轴部、另一端具备环筋,需要将该轴管状主体的外周加工等六边的六个切面,传统治具采用针对轴胚的两端外周的夹固方式,导致存在机加工盲区,很难实现切面完整加工,另外,传统六个切面采用电机进行模拟旋转量控制,很容易造成旋转精度误差,导致成型精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传统过渡接头治具存在装夹机加工盲区及机加工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过渡接头的轴夹治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过渡接头的轴夹治具,用于对轴胚进行限位装载,所述轴胚包括轴管状主体,所述轴管状主体的管通道一端具备轴向外沿的管轴部、另一端具备环筋,所述轴夹治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主动夹盘和从动夹盘,所述主动夹盘包括主动旋转座体和可拆卸式装载在所述主动旋转座体上的限位载盘,所述限位载盘上设有用于穿接在所述管通道内的限位桩部及与所述限位桩部轴向可拆卸锁固的压紧块,所述环筋限位设置在所述限位桩部与所述压紧块之间,所述从动夹盘包括从动旋转座体,所述从动旋转座体上设有用于对所述管轴部进行外周抱夹的夹头部。优选地,所述限位桩部上设有外露的等六边定位型模。优选地,所述限位桩部上设有限位环凸。优选地,所述主动旋转座体上设有若干径向设置的锁固T型槽,所述限位载盘上设有与所述锁固T型槽一一对应配合的限位配合槽。优选地,所述夹头部包括具备开缝的开缝夹管,所述开缝夹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锁位孔销。优选地,所述从动旋转座体上设有用于装载对位的贯通轴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能实现对特定过渡接头的机加工限位装载,消除传统地机加工盲区,满足过渡接头的机加工成型完整性。2.具备等六边定位型模,能提供旋转限位位置度参照,提高了机加工精度,产品合格率得到较大提升。3.整体设计简洁巧妙,还具备轴向装载辅助设计,满足搭载精度需求,并且装夹方便,易于实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过渡接头的轴夹治具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过渡接头的轴夹治具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过渡接头的成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过渡接头的轴夹治具。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一种过渡接头的轴夹治具,如图2所示,用于对轴胚1进行限位装载,轴胚1包括轴管状主体11,轴管状主体11的管通道一端具备轴向外沿的管轴部12、另一端具备环筋,附图中省略了该环筋结构,环筋即位于管通道的内管壁上。需要将轴胚1加工成如图3所示的过渡接头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轴夹治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主动夹盘2和从动夹盘3。主动夹盘2包括主动旋转座体4和可拆卸式装载在主动旋转座体4上的限位载盘5,限位载盘5上设有用于穿接在管通道内的限位桩部6及与限位桩部6轴向可拆卸锁固的压紧块7,环筋限位设置在限位桩部与压紧块之间。从动夹盘3包括从动旋转座体8,从动旋转座体8上设有用于对管轴部进行外周抱夹的夹头部9。从动旋转座体8与夹头部9之间亦可以为可拆卸式配接。具体地实现过程及原理说明:在进行装夹时,轴胚1一端与主动夹盘2相固定、另一端与从动夹盘3相固定,通过对主动夹盘2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实现旋转角度调整,满足切面机加工需求。具体装夹过程中,首先将轴胚1一端套接在限位桩部6上,使得环筋与限位桩部6的端面相抵接,然后通过轴向锁固压紧块7,使得环筋夹持限位固定在限位桩部6与压紧块7之间,从而实现轴胚1一端与主动夹盘2之间的相对锁固。再将管轴部12穿接在夹头部9内,进行对管轴部12的外周抱紧锁固,从而实现轴胚1与从动夹盘3之间的相对固定。如此,不会出现机加工盲区,满足过渡接头的成型需求。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限位桩部6上设有外露的等六边定位型模61。具体地说明,主动夹盘2的旋转角度由该等六边定位型模61进行对位,即通过外部配合机构实现与等六边定位型模61的关联进行旋转角度限制。例如采用辅助夹紧机构,对该等六边定位型模61的任意相对壁面进行装夹限位,待该限位机加工成型后,再进行旋转驱动,驱动完成后再进行切换装夹限位。也可以采用针对该等六边定位型模61的监控传感器,例如针对任意壁面进行双距离传感,当两个传感监控距离相一致时,确保当前处于有效工位。无论是机械配合还是传感配合的方式及原理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通过该等六边定位型模61能实现辅助角限位,确保旋转调节位置精确。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限位桩部6上设有限位环凸62。具体地说明,在一些特定的轴胚1中,其环筋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环形沉凹,通过该限位环台62能实现辅助对位,确保轴向装夹精度。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主动旋转座体4上设有若干径向设置的锁固T型槽41,限位载盘5上设有与锁固T型槽一一对应配合的限位配合槽51。即通过锁止块在锁固T型槽41内滑动,从而满足与限位配合槽51的对位需求,实现两者的相对可拆卸式锁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夹头部9包括具备开缝91的开缝夹管92,开缝夹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锁位孔销93。将管轴部12穿接在该开缝夹管92内,并通过锁位孔销93进行径向压接从而实现锁固,当然,此为本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还可以采用其它针对管轴部12的锁固方式,外周抱紧式锁固属于常用技术,只要满足对管轴部12的锁固功能即可。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从动旋转座体8上设有用于装载对位的贯通轴孔81。具体地说明,一般从动旋转座体8和主动夹盘2是轴向相对设置的,而限位载盘5和主动旋转座体4是采用可拆卸式锁固方式,为了确保对轴胚1的轴向精度保障,首先进行限位载盘5与轴胚的相对锁固,然后采用定位轴穿过该贯通轴孔81进行与轴胚1内管的预装载,此时进行管轴部12和限位载盘5的固定作业,待锁固后,再将定位轴撤离,如此能提高产品的搭载轴向精度,产品合格率得到较大提升。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本技术一种过渡接头的轴夹治具,能实现对特定过渡接头的机加工限位装载,消除传统地机加工盲区,满足过渡接头的机加工成型完整性。具备等六边定位型模,能提供旋转限位位置度参照,提高了机加工精度,产品合格率得到较大提升。整体设计简洁巧妙,还具备轴向装载辅助设计,满足搭载精度需求,并且装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渡接头的轴夹治具,用于对轴胚进行限位装载,所述轴胚包括轴管状主体,所述轴管状主体的管通道一端具备轴向外沿的管轴部、另一端具备环筋,其特征在于:/n所述轴夹治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主动夹盘和从动夹盘,/n所述主动夹盘包括主动旋转座体和可拆卸式装载在所述主动旋转座体上的限位载盘,所述限位载盘上设有用于穿接在所述管通道内的限位桩部及与所述限位桩部轴向可拆卸锁固的压紧块,所述环筋限位设置在所述限位桩部与所述压紧块之间,/n所述从动夹盘包括从动旋转座体,所述从动旋转座体上设有用于对所述管轴部进行外周抱夹的夹头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渡接头的轴夹治具,用于对轴胚进行限位装载,所述轴胚包括轴管状主体,所述轴管状主体的管通道一端具备轴向外沿的管轴部、另一端具备环筋,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夹治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主动夹盘和从动夹盘,
所述主动夹盘包括主动旋转座体和可拆卸式装载在所述主动旋转座体上的限位载盘,所述限位载盘上设有用于穿接在所述管通道内的限位桩部及与所述限位桩部轴向可拆卸锁固的压紧块,所述环筋限位设置在所述限位桩部与所述压紧块之间,
所述从动夹盘包括从动旋转座体,所述从动旋转座体上设有用于对所述管轴部进行外周抱夹的夹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过渡接头的轴夹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桩部上设有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正何杰张统坤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鼎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