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机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2648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铰机箱结构,包括外壳组件,铰刀,底座与丝杆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前面板,侧面板,顶板与后面板,所述前面板,侧面板,顶板与后面板围拢连接组成方箱,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通孔与保护圈,所述保护圈安装在所述通孔的边部,所述底座包括铰刀安装座与底板,所述铰刀安装座与所述底板连接安装在所述方箱内,所述铰刀安装座一端凸出所述通孔,所述铰刀活动安装在所述铰刀安装座内,所述外壳组件下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丝杆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底板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外壳组件盖合在底座上,保护外壳组件内部的电机,防止润滑油进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铰机箱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加工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铰机箱结构。
技术介绍
铰机,也被称为铰孔机,是一种利用铰刀对金属件进行扩孔的机加工设备,并提高孔洞内表面的光洁度。现有的铰机一般是直接使用电机驱动铰刀旋转扩孔,为了防止铰刀崩刃,需要在加工过程中使用润滑油进行润滑,润滑油随着铰刀的行进带走铁屑。由于现有的铰机驱动部件缺乏防护,导致润滑油及铁屑容易四处飞溅,影响驱动部件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铰机驱动部件缺乏防护的情况,提供一种铰机箱结构。一种铰机箱结构,包括外壳组件,铰刀,底座与丝杆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前面板,侧面板,顶板与后面板,所述前面板,侧面板,顶板与后面板围拢连接组成方箱,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通孔与保护圈,所述保护圈安装在所述通孔的边部,所述底座包括铰刀安装座与底板,所述铰刀安装座与所述底板连接安装在所述方箱内,所述铰刀安装座一端凸出所述通孔,所述铰刀活动安装在所述铰刀安装座内,所述外壳组件下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丝杆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底板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保护圈包括安装边与延伸圈,所述延伸圈与所述安装边内圈连接,所述安装边上设置有若干螺栓孔,所述保护圈是橡胶制成的。优选的,所述前面板下端设置有斜面,所述侧面板对应所述斜面设置有支撑脚。优选的,所述底板下方还设置有两条导轨,所述底板与所述导轨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侧面板及所述后面板上还设置有若干散热孔。优选的,所述铰刀安装座两侧设置有减重孔。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1、利用外壳组件盖合在底座上,保护外壳组件内部的电机,防止润滑油进入;2、在前面板上设置有保护圈,利用保护圈填充通孔与铰刀安装座之间的间隙,密封效果好,防止润滑油进入。附图说明图1为其中一实施例一种铰机箱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一种铰机箱结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图3为一种铰机箱结构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3所示,一种铰机箱结构,包括外壳组件1,铰刀2,底座3与丝杆组件4,所述外壳组件1包括前面板11,侧面板12,顶板13与后面板14,所述前面板11,侧面板12,顶板13与后面板14围拢连接组成方箱,所述前面板11上设置有通孔111与保护圈112,所述保护圈112安装在所述通孔111的边部,所述底座3包括铰刀安装座31与底板32,所述铰刀安装座31与所述底板32连接安装在所述方箱内,所述铰刀安装座31一端凸出所述通孔111,所述铰刀2活动安装在所述铰刀安装座31内,所述外壳组件1下端与所述底板32连接,所述丝杆组件4的输出端与所述底板32活动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前面板11、两块侧面板12、顶板13及后面板14使用螺栓连接围拢形成方箱,该方箱结构底部开口,便于与底座3连接,利用该密封的方箱保护内部的电机(图中未示出),防止在机加工过程中,润滑油飞溅,影响电机正常工作。进一步的,底座3包括铰刀安装座31与底板32,利用铰刀安装座31安装铰刀2,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铰刀2是需要凸出外壳组件1进行机加工,因此,在前面板11上开设有通孔111,铰刀安装座31一端凸出通孔111,用于安装铰刀2。为了防止润滑油从铰刀安装座31与通孔111之间的间隙处进入外壳组件1内,在通孔111周边加装有保护圈112,利用保护圈112填充通孔与铰刀安装座31之间的间隙,防止润滑油顺着间隙进入外壳组件1内。进一步的,为了便于铰刀2对工件进行扩孔打磨,使用丝杆组件4驱动底板32做直线式往返运动,带动铰刀2前进、后退,完成扩孔工艺。如图3所示,所述保护圈112包括安装边1121与延伸圈1122,所述延伸圈1122与所述安装边1121内圈连接,所述安装边1121上设置有若干螺栓孔,所述保护圈112是橡胶制成的。具体的,为了防止润滑油从通孔111与铰刀安装座31之间的间隙处进入,使用橡胶制成的保护圈112,其延伸圈1122套设在铰刀安装座31凸出部上,接触面积大,过盈配合,密封性好。如图1~3所示,所述前面板11下端设置有斜面113,所述侧面板12对应所述斜面113设置有支撑脚12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前面板11底部设置斜面13,并且两块侧面板12的底部对应设置有支撑脚121用于支撑斜面113,改变顺延着前面板11流下来的润滑油流向,避免其进入外壳组件1内。如图3所示,所述底板32下方还设置有两条导轨321,所述底板32与所述导轨321活动连接。具体的,设置导轨321,避免丝杆组件4驱动底板32运动时发生歪斜,导致铰刀2加工出现错位,导致加工精度降低。如图1~3所示,所述侧面板12及所述后面板14上还设置有若干散热孔。具体的,在侧面板12及后面板14上设置散热孔,当电机工作时,热气体可以经过散热孔溢出,避免热量淤积在外壳组件1内。如图3所示,所述铰刀安装座31两侧设置有减重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铰机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组件,铰刀,底座与丝杆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前面板,侧面板,顶板与后面板,所述前面板,侧面板,顶板与后面板围拢连接组成方箱,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通孔与保护圈,所述保护圈安装在所述通孔的边部,所述底座包括铰刀安装座与底板,所述铰刀安装座与所述底板连接安装在所述方箱内,所述铰刀安装座一端凸出所述通孔,所述铰刀活动安装在所述铰刀安装座内,所述外壳组件下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丝杆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底板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机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组件,铰刀,底座与丝杆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前面板,侧面板,顶板与后面板,所述前面板,侧面板,顶板与后面板围拢连接组成方箱,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通孔与保护圈,所述保护圈安装在所述通孔的边部,所述底座包括铰刀安装座与底板,所述铰刀安装座与所述底板连接安装在所述方箱内,所述铰刀安装座一端凸出所述通孔,所述铰刀活动安装在所述铰刀安装座内,所述外壳组件下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丝杆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底板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机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圈包括安装边与延伸圈,所述延伸圈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强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市坤炜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