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涂布垫片、挤压涂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246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挤压涂布垫片、挤压涂布装置,包括:主垫片;侧垫片,设置于主垫片的端部;浆料阻挡部,与侧垫片连接;浆料阻挡部的端部设置有倒角,倒角包括沿浆料流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相邻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浆料阻挡部的端部设置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第一倒角用于控制极片销薄区域,防止销薄区域过大,避免影响正常区域极片涂布重量,防止电池极片正常预期的涂布重量过低而导致电池析锂和低容的风险。第二倒角与第一倒角相邻设置,使得第一倒角堆积的浆料沿第二倒角扩散分流,即同等质量浆料的分布面积更广,不影响正常涂布区域,涂布宽度更宽,减少极片鼓边异常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挤压涂布垫片、挤压涂布装置
本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挤压涂布垫片、挤压涂布装置。
技术介绍
如今,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绿色、高效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大、工作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绿色环保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器、电动工具、大型贮能、电动交通动力电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锂离子电池挤压涂布技术应用日渐广泛,挤压涂布具有更高的涂布速度和精度,而且挤压涂布密闭的系统有利于涂布浆料特性稳定,不受污染,明显减小环境系统对涂布浆料影响,现有的挤压涂布装置包括供料装置、回料装置、阀门、挤压模头及垫片。目前挤压涂布机垫片采用单一外直角倒角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此种结构是根据倒角大小来控制浆料流量的,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挤压涂布垫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倒角过大涂布出来的两侧极片销薄区域72(如图3和图4所示)会过大,影响正常区域71的涂布,会造成正常区域71极片重量偏轻问题,生产出的电池会有析锂和低容风险。2、在极片边缘两侧一定区域内,涂布极片越薄越节省浆料,在后工序会切除,对品质无影响,然而,倒角过小在涂布过程中极片边缘销薄效果不明显,浆料利用率低,同时极片边缘易产生鼓边异常,品质无法保障。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挤压涂布垫片,降低电池析锂和低容风险,同时提高浆料的利用率,降低极片鼓边问题,提高电池的品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挤压涂布垫片,包括:主垫片;侧垫片,设置于所述主垫片的端部;浆料阻挡部,与所述侧垫片连接;所述浆料阻挡部的端部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包括沿浆料流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所述第一倒角和所述第二倒角相邻设置。作为本技术所述的挤压涂布垫片的一种改进,所述主垫片包括沿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侧垫片包括第一侧垫片和第二侧垫片,所述第一侧垫片与所述第一端连接且与所述主垫片垂直设置,所述第二侧垫片与所述第二端连接且与所述主垫片垂直设置,所述第一侧垫片和所述第二侧垫片均位于所述主垫片宽度方向的同一侧,所述第一侧垫片和所述第二侧垫片均包括沿宽度方向分布的外端和内端;所述浆料阻挡部包括第一浆料阻挡部和第二浆料阻挡部,所述第一浆料阻挡部与所述第一侧垫片的内端连接且与所述第一侧垫片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浆料阻挡部与所述第二侧垫片的内端连接且与所述第二侧垫片垂直设置;所述浆料阻挡部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侧端面和第二侧端面,所述倒角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端面和所述第二侧端面形成的端部,所述第一倒角沿所述第一侧端面向所述第二倒角倾斜,所述第二倒角沿所述第一倒角向所述第二侧端面倾斜。作为本技术所述的挤压涂布垫片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浆料阻挡部和所述第二浆料阻挡部对称设置。极片挤压涂布时,极片宽度方向上两侧的销薄区域可对称设置。作为本技术所述的挤压涂布垫片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倒角和所述第二倒角均设置为直角倒角。相对于圆倒角,直角倒角更容易控制极片的销薄区域。作为本技术所述的挤压涂布垫片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倒角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倒角的角度。由于第二倒角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将第一倒角处堆积的浆料进行导流和扩散,第二倒角的角度不能超过第一倒角的角度,防止销薄区域过多影响极片正常区域的重量。作为本技术所述的挤压涂布垫片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倒角的角度为45~90°,所述第二倒角的角度为0~45°。其中,第一倒角的角度过大会造成边缘销薄过多,影响正常极片重量。倒角过小在涂布过程中极片边缘销薄效果不明显,浆料利用率低,同时极片边缘易产生鼓边异常,品质无法保障。作为本技术所述的挤压涂布垫片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倒角的长度为1~3mm,所述第一倒角的宽度为3~7mm,所述第二倒角的宽度为1~3mm,所述第二倒角的长度为1~5mm。作为本技术所述的挤压涂布垫片的一种改进,所述主垫片、所述侧垫片和所述浆料阻挡部一体成型设置。其中,挤压涂布垫片的材质可设置为金属。作为本技术所述的挤压涂布垫片的一种改进,所述主垫片和/或所述侧垫片上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减重孔。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涂布装置,包括如说明书前文任一项所述的挤压涂布垫片。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挤压涂布垫片,包括:主垫片;侧垫片,设置于所述主垫片的端部;浆料阻挡部,与所述侧垫片连接;所述浆料阻挡部的端部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包括沿浆料流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所述第一倒角和所述第二倒角相邻设置。本技术在浆料阻挡部的端部设置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其中,第一倒角用于控制极片销薄区域,防止销薄区域过大,避免影响正常区域极片涂布重量,防止电池极片正常预期的涂布重量过低而导致电池析锂和低容的风险。另外,第二倒角与第一倒角相邻设置,使得第一倒角堆积的浆料沿第二倒角扩散分流,即同等质量浆料的分布面积更广,而且不影响正常涂布区域,涂布宽度更宽,减少了极片鼓边异常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挤压涂布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挤压涂布垫片的局部A的放大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极片涂布后的主视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极片涂布后的截面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挤压涂布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挤压涂布垫片B的局部放大图之一。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挤压涂布垫片B的局部放大图之二。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极片涂布后的主视图。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极片涂布后的截面图。其中,1-主垫片,2-侧垫片,21-第一侧垫片,22-第二侧垫片,3-浆料阻挡部,31-第一浆料阻挡部,32-第二浆料阻挡部,4-倒角,41-第一倒角,42-第二倒角,10-第一端,20-第二端,30-外端,40-内端,50-第一侧端面,60-第二侧端面,71-正常区域,72-销薄区域,721-第一销薄区域,722-第二销薄区域。具体实施方式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挤压涂布垫片,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垫片;/n侧垫片,设置于所述主垫片的端部;/n浆料阻挡部,与所述侧垫片连接;/n所述浆料阻挡部的端部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包括沿浆料流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所述第一倒角和所述第二倒角相邻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压涂布垫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垫片;
侧垫片,设置于所述主垫片的端部;
浆料阻挡部,与所述侧垫片连接;
所述浆料阻挡部的端部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包括沿浆料流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所述第一倒角和所述第二倒角相邻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涂布垫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垫片包括沿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侧垫片包括第一侧垫片和第二侧垫片,所述第一侧垫片与所述第一端连接且与所述主垫片垂直设置,所述第二侧垫片与所述第二端连接且与所述主垫片垂直设置,所述第一侧垫片和所述第二侧垫片均位于所述主垫片宽度方向的同一侧,所述第一侧垫片和所述第二侧垫片均包括沿宽度方向分布的外端和内端;
所述浆料阻挡部包括第一浆料阻挡部和第二浆料阻挡部,所述第一浆料阻挡部与所述第一侧垫片的内端连接且与所述第一侧垫片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浆料阻挡部与所述第二侧垫片的内端连接且与所述第二侧垫片垂直设置;
所述浆料阻挡部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侧端面和第二侧端面,所述倒角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端面和所述第二侧端面形成的端部,所述第一倒角沿所述第一侧端面向所述第二倒角倾斜,所述第二倒角沿所述第一倒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友军刘克永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