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原料加工生产用混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235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豆制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豆制品原料加工生产用混合设备,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顶盖和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一顶盖偏心地安装有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顶盖和第二出料管,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料阀和第二出料阀,所述外筒体的外部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一出料阀以及第二出料阀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豆制品原料加工生产用混合设备便于节省混匀时间,提高豆浆粉生产中的混合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豆制品原料加工生产用混合设备
本技术涉及豆制品加工
,尤其涉及豆制品原料加工生产用混合设备。
技术介绍
豆浆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蛋白饮料。豆浆不仅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而且含有异黄酮、大豆皂甙、大豆低聚糖和卵磷脂等具有显著保健功能的特殊保健因子。豆浆是公认的高营养饮品,主要是因为豆浆含有丰富的优质大豆蛋白。大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例是植物性食物中最合理、最接近于人体所需比例的,属于优质蛋白质。豆浆因水分含量高不易保存、携带和运输,将豆浆经过喷雾干燥加工成豆浆粉,不仅可以解决储运不便的问题,而且豆浆加工成豆浆粉后,风味更加愉悦,口感细腻醇厚,冲调饮用方便。同时,还可以通过添加一些风味物质便于提高豆浆的品质和口感,而该过程则不可避免地需要用到混合设备便于将添加的风味物质与粉体进行混合。而随着豆浆粉口味的不断创新,其中添加的风味物质种类也逐渐增加,而某些组分和营养物质的含量较低,在进行大批量生产时,该种含量较低的组分难以均匀地分散至豆浆粉基质中,且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人工混合,造成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较高且不易混合均匀,而某些通过机械设备进行混匀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通过延长混合时间以提高混合质量,因此,造成了设备能耗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豆制品原料加工生产用混合设备,所述豆制品原料加工生产用混合设备便于节省混匀时间,提高豆浆粉生产中的混合效率。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br>豆制品原料加工生产用混合设备,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顶盖和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一顶盖上开设有偏心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顶盖和第二出料管,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上方分别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的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料阀和第二出料阀,所述外筒体的外部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一出料阀以及第二出料阀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料阀包括第一电动马达和密封翻板,所述密封翻板固定连接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出料管的端部并与第一电动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出料阀包括第二电动马达和密封翻板,所述密封翻板固定连接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出料管的端部并与第二电动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动马达和第二电动马达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动马达的外部设置有密封罩。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体与顶盖间隙配合且所述内筒体与顶盖之间设置有密封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进料斗和第二进料斗,所述第一进料斗和第二进料斗的顶部均分别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第一进料斗和第二进料斗的密封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豆制品原料加工生产用混合设备,通过在外筒体的内部设置偏心的内筒体,并在内筒体内部设置搅拌装置用于对内筒体内的粉体进行混合,便于对含量交底的组分进行预先混合或者梯度混匀后,再将其与外筒体内的大比例组分进行混合,可显著体提高粉体的混合效率,同时,减少人力成本和设备成本,全过程只需一台设备即可实现高效混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豆制品原料加工生产用混合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豆制品原料加工生产用混合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豆制品原料加工生产用混合设备的第一出料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0-安装支架,20-外筒体,21-第一顶盖,22-第一出料管,23-第一出料阀,23a-第一电动马达,23b-密封翻板,23c-安装轴,24-安装孔,25-密封环,26-转轴,261-搅拌叶片,27-第一驱动电机,28-第一进料斗,28a-密封盖,30-内筒体,31-第二顶盖,32-第二出料管,33-第二出料阀,34-第二驱动电机,35-第二进料斗,36-密封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豆制品原料加工生产用混合设备,包括安装支架10,所述安装支架10上固定安装有外筒体20,所述外筒体20的内部偏心设置有内筒体30,所述内筒体30用于预先对小比例组分进行预混或者梯度混合,在小比例组分混匀后再将内筒体30中的混合粉体输送至外筒体20中将其与大比例基质进行混合,便于节省混合时间,实现小比例组分与大比例组分的高效和充分混合。且在该预混合过程中,无需来回转运物料,便于节省人力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筒体2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顶盖21和第一出料管22,所述第一顶盖21上开设有偏心的安装孔24,所述安装孔24贯穿所述第一顶盖21,所述安装孔24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筒体30,所述内筒体30贯穿所述安装孔24进行安装,且所述内筒体30的筒身与顶盖间隙配合且所述内筒体30与顶盖之间设置有密封环25。所述内筒体3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顶盖31和第二出料管32,所述第二顶盖31设置在所述第一顶盖21上方,所述第二出料管32设置在所述内筒体30的内部。所述外筒体20和内筒体30均包括筒身,所述第一顶盖21与外筒体20的筒身、第二顶盖31与内筒体30的筒身均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筒身内部进行清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筒体20的筒身内部以及内筒体30的筒身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二搅拌装置用于对内筒体30中的小组分物料或少量基质与小组分物料进行预混,所述第一搅拌装置用于将大比例基质组片,所述搅拌叶片261与转轴26固定连接,且所述转轴26分别设置内筒体30和外筒体20的中轴线位置处。所述第一顶盖21和第二顶盖31上方分别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的第一驱动电机27和第二驱动电机34,所述外筒体20内的转轴26上端部伸出所述第一顶盖21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7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内筒体30内的转轴26上端部伸出所述第二顶盖31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4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外筒体20的外部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连接和第二驱动电机34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便于控制内筒体30和外筒体20内的搅拌进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料管22和第二出料管3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料阀23和第二出料阀33,所述第一出料阀23包括第一电动马达23a和密封翻板23b,所述密封翻板23b固定连接有安装轴23c,所述安装轴23c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出料管22的端部并与第一电动马达23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豆制品原料加工生产用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20),所述外筒体(2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顶盖(21)和第一出料管(22),所述第一顶盖(21)上开设有偏心的安装孔(24),所述安装孔(24)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筒体(30),所述内筒体(3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顶盖(31)和第二出料管(32),所述外筒体(20)和内筒体(30)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一顶盖(21)和第二顶盖(31)上方分别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的第一驱动电机(27)和第二驱动电机(34),所述第一出料管(22)和第二出料管(3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料阀(23)和第二出料阀(33),所述外筒体(20)的外部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7)、第二驱动电机(34)、第一出料阀(23)以及第二出料阀(33)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豆制品原料加工生产用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20),所述外筒体(2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顶盖(21)和第一出料管(22),所述第一顶盖(21)上开设有偏心的安装孔(24),所述安装孔(24)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筒体(30),所述内筒体(3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顶盖(31)和第二出料管(32),所述外筒体(20)和内筒体(30)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一顶盖(21)和第二顶盖(31)上方分别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的第一驱动电机(27)和第二驱动电机(34),所述第一出料管(22)和第二出料管(3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料阀(23)和第二出料阀(33),所述外筒体(20)的外部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7)、第二驱动电机(34)、第一出料阀(23)以及第二出料阀(33)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制品原料加工生产用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料阀(23)包括第一电动马达(23a)和密封翻板(23b),所述密封翻板(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敏
申请(专利权)人:莱阳新龙海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