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及信号灯时长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166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34
本申请涉及交通信号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及信号灯时长控制方法,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包括:信号灯组、探测设备、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安置并支撑信号灯组、探测设备和控制装置的固定装置,信号灯组、探测设备分别控制装置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适用于多种路口的信号指示工作,重要的是能够实现智能配时,根据实时交通情况增减信号灯的时长,以缓解交通压力,提高车辆通行的顺畅性。并且本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便于运输和安装,安装过程省时省力,不需要过度施工,不需要对原本的信号灯或道路进行施工修建,反而影响车辆通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及信号灯时长控制方法
本申请涉及交通信号控制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及信号灯时长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施工或其他因素导致普通信号灯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往往需要使用临时交通信号灯来保障交叉口正常通行,但是这种交通信号灯一般由人为设置固定时间,无法契合各个时段车辆通行状况,使得出现无意义的车辆等待时间,甚至车辆拥堵的情况。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根据车流通行状况自动调节红绿灯时长的设备及系统,来使得临时交通信号灯契合各个时段的通行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及信号灯时长控制方法,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临时的交通信号灯的时长固定,不具备配时功能,无法契合不同路况不同时段车辆通行状况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包括:信号灯组,包括多组具有不同颜色的信号灯;探测设备,朝向指定方向发射探测线以识别朝向所述信号灯组行驶并经过所述探测线的车辆;车辆经过所述探测线时触发检测信号;控制装置,所述信号灯组、所述探测设备分别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探测设备的探测结果计算车辆经过所述探测线所用时间,并根据计算结果增减所述信号灯的时长;固定装置,所述信号灯组、所述探测设备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探测设备包括:朝向车流设置的测距装置以及与所述测距装置连接的接收装置;所述测距装置用于按照预定频率向所述指定方向发射所述探测线以识别经过或离开所述探测线的所有车辆;所述接收装置用于接收车辆经过所述探测线后产生的所述检测信号并将所述检测信号传送至所述控制装置。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探测设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探测设备呈环形排列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多个所述探测设备以所述固定装置为中心朝向不同的方向发射所述探测线。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以及插接于所述固定座的支柱;所述信号灯组、所述探测设备均设置于所述支柱;所述支柱的内部形成有走线通道;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供电装置,所述信号灯组、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探测设备分别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固定座的表面铺设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供电装置连接;固定箱,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固定箱内。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柱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底盘,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底盘的中心形成有通孔,用于穿设所述支柱;所述底盘的边缘形成有第一限位壁;支撑架,所述测距装置、所述接收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形成有与所述安装槽适配的凸起部;顶盘,形成有第二限位壁,所述第一限位壁与所述第二限位壁之间形成限位空间,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限位空间内;所述顶盘设置有挡雨件,所述挡雨件呈倒置的漏斗状,所述挡雨件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壁的直径。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具有楔形结构,所述支撑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架在所述限位空间内沿所述支柱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架的数量与所述探测设备的数量相同,每一个所述支撑架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探测设备,以使多个所述探测设备能够沿所述支柱的周向分别朝向多个方向发射所述探测线。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底盘包括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形成有用于穿过所述支柱的中心孔,所述第二固定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固定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固定环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固定环以支柱为中心旋转;所述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限位壁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边缘。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芯片,连接有显示屏;按键,与所述显示屏连接,用于通过所述显示屏向所述控制芯片输入指令。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信号灯时长控制方法,使用于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因而,具有该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提供的信号灯时长控制方法包括:逐次测得N辆车通过一次绿灯所用时间(T通行);比较一次绿灯的时长(T绿灯)与T通行,计算T绿灯与T绿灯的差值作为调节量(T调节);通过控制装置重新设定绿灯时长(T绿灯’)为T绿灯±T调节;将T绿灯’作为新的基础时长重复以上步骤,获得新的调节量(T调节’),以实现实时滚动调节当前绿灯时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灯时长控制方法还包括:所述信号灯时长控制方法还包括:存储每一次检测数据、计算数据作为分析基础,并根据分析基础计算各个时段信号灯安排的预计值,将预计值作为绿灯的基础时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包括:信号灯组、探测设备、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安置并支撑信号灯组、探测设备和控制装置的固定装置,具体地。信号灯组包括多组具有不同颜色的信号灯;探测设备用于朝向指定方向发射探测线以识别朝向信号灯组行驶并经过探测线的车辆;车辆经过探测线时触发检测信号;信号灯组、探测设备分别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探测设备的探测结果计算车辆经过探测线所用时间,并根据计算结果增减信号灯的时长。本申请提供的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适用于多种路口的信号指示工作,重要的是能够实现智能配时,根据实时交通情况增减信号灯(优选为绿灯)的时长,以缓解交通压力,提高车辆通行的顺畅性。并且本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便于运输和安装,安装过程省时省力,不需要过度施工,不需要对原本的信号灯或道路进行施工修建,反而影响车辆通行。本申请提供的信号灯时长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所述的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能够根据不同时段、不同路况对信号灯实现智能配时,控制精度高,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避免交通堵塞,也避免了造成驾乘人员不必要的等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的又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的支撑架的结构及探测设备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的第一种使用场景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的第二种使用场景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其特征在于,包括:/n信号灯组,包括多组具有不同颜色的信号灯;/n探测设备,朝向指定方向发射探测线以识别朝向所述信号灯组行驶并经过所述探测线的车辆;车辆经过所述探测线时触发检测信号;/n控制装置,所述信号灯组、所述探测设备分别所述控制装置连接;/n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探测设备的探测结果计算车辆经过所述探测线所用时间,并根据计算结果增减所述信号灯的时长;/n固定装置,所述信号灯组、所述探测设备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灯组,包括多组具有不同颜色的信号灯;
探测设备,朝向指定方向发射探测线以识别朝向所述信号灯组行驶并经过所述探测线的车辆;车辆经过所述探测线时触发检测信号;
控制装置,所述信号灯组、所述探测设备分别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探测设备的探测结果计算车辆经过所述探测线所用时间,并根据计算结果增减所述信号灯的时长;
固定装置,所述信号灯组、所述探测设备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设备包括:朝向车流设置的测距装置以及与所述测距装置连接的接收装置;
所述测距装置用于按照预定频率向所述指定方向发射所述探测线以识别经过或离开所述探测线的所有车辆;
所述接收装置用于接收车辆经过所述探测线后产生的所述检测信号并将所述检测信号传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设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探测设备呈环形排列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多个所述探测设备以所述固定装置为中心朝向不同的方向发射所述探测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固定座,以及插接于所述固定座的支柱;
所述信号灯组、所述探测设备均设置于所述支柱;
所述支柱的内部形成有走线通道;
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供电装置,所述信号灯组、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探测设备分别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固定座的表面铺设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供电装置连接;
固定箱,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固定箱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配时交通信号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柱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
底盘,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底盘的中心形成有通孔,用于穿设所述支柱;所述底盘的边缘形成有第一限位壁;
支撑架,所述测距装置、所述接收装置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朝旭秦圣杰张思远张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交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