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温以及低温环境用镍铬基超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镍铬基合金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室温以及低温环境用耐蚀、高强韧性镍铬基超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70年代中期以前,航空航天用标准紧固件采用的是H-11合金(AMS6408),它是热作模具钢的变种,在满足紧固件安全使用所需要的塑性(拉伸延伸率不小于8%)的前提下,具有大于1500MPa的抗拉强度,最高可达到1800MPa强度水平,满足了当时航空航天等领域对紧固件的性能要求。然而,这个系列的合金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铁基合金,为了达到高强度水平,铬含量控制在5.0mass%以下,因此该系列合金耐蚀性较差。为了提高紧固件的耐蚀性,通常需要采用低脆性氟硼酸镉工艺进行电镀,对于要求更高强度水平的紧固件,则需采用真空沉积镉,乃至扩散镍-镉,大大地增加了制造成本。即便如此,这种镀层对于应力腐蚀的防护作用很差,极易在局部发生点蚀而成为断裂的裂纹形核源,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另外,这种处理的紧固件不适合海水环境,海水会损坏防护层的镉镀层,从而加大地限制了该种材料在紧固件领域的应 ...
【技术保护点】
1.室温以及低温环境用镍铬基超合金,其特征在于,按照原子百分比,包括如下成分:Cr:24-26%、Co:4.5-6%、Al:3.0-3.5%、Ti:3.0-3.5%,余量为Ni。/n
【技术特征摘要】
1.室温以及低温环境用镍铬基超合金,其特征在于,按照原子百分比,包括如下成分:Cr:24-26%、Co:4.5-6%、Al:3.0-3.5%、Ti:3.0-3.5%,余量为Ni。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温以及低温环境用镍铬基超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分及其原子百分比配制合金并熔铸成铸锭;
(2)对所述铸锭进行均匀化处理,之后,进行热锻,得锻件;
(3)对所述锻件进行固溶热处理,获得具有FCC单相的合金;
(4)对固溶热处理后的锻件进行变形量为80-90%的冷变形;
(5)对冷变形后的锻件进行低温时效热处理,得到所述室温以及低温环境用镍铬基超合金。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温以及低温环境用镍铬基超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兴蒿,史传鑫,盖业辉,金城炎,闫霏,段国升,武保林,张利,王大鹏,东野生栓,李万鹏,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