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树脂溶解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053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态树脂溶解设备,包括:安装在平台上的用于盛装固态树脂及溶解固态树脂的溶剂的溶解釜,其上部具有加料口、下部位于平台下方;安装在溶解釜上的可在溶解釜的加料口处形成相对负压,以便于加入固态树脂,并可对溶解釜内的固态树脂及溶剂进行防爆搅拌的防爆搅拌组件;安装在溶解釜下方且用于对防爆搅拌后形成的树脂溶液进行固液分离的固液分离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备,在溶解固态树脂的过程中安全、可靠,溶解时间短,溶解过程中不会出现树脂结团现象,且溶解过程中树脂浓度基本不会发生变化,保证后续产品质量不受树脂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态树脂溶解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碳制品
,特别涉及一种电碳制品行业中作为粘接剂材料的固态树脂溶解设备。
技术介绍
固态树脂是利用有机单体工业合成的有机物,通过添加填充物浓缩的方式获得固态有机材料;因其性能稳定,便于长途运输,长时间储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电工用电碳制品行业便是其中之一。在电碳制品行业里,固态树脂作为材料制作中粘接剂使用的一种功能材料,其本体固态条件下容易结团成块,在直接加入到生产中,则出现分散不均,造成批量产品报废事故;为了让这些固态树脂均匀地分散到材料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树脂由固态转变为液体形式。固态树脂作为高浓缩聚合物需要具有强大溶解能力的有机溶剂才能将其溶解开,但这些具有强大溶解能力的有机溶剂都具有高挥发性、有毒、易燃、易爆等特点,如何安全使用这些有机溶剂是困扰电碳行业的一个难题。目前,国内电碳行业通用溶解固态树脂的方法是:在人工辅助搅动的情况下进行静态溶解的处理工艺,该工艺明显的缺陷是:安全性低,对长时间接触的人员身体伤害大;溶解时间长,至少需要24小时以上,甚至达到72小时(如温度低的冬天)才能基本溶解完全。因溶解时间长,导致树脂浓度变化大,对后续产品质量影响也很大;此外,这种工艺经常出现树脂结团后难于处理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态树脂溶解设备,在溶解固态树脂的过程中安全、可靠,溶解时间短,溶解过程中不会出现树脂结团现象,且溶解过程中树脂浓度基本不会发生变化,保证后续产品质量不受树脂影响。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态树脂溶解设备,其包括:安装在平台上的用于盛装固态树脂及溶解固态树脂的溶剂的溶解釜,其上部具有加料口、下部位于平台下方;安装在溶解釜上的可在溶解釜的加料口处形成相对负压以便于加入固态树脂并可对溶解釜内的固态树脂及溶剂进行防爆搅拌的防爆搅拌组件;安装在溶解釜下方且用于对防爆搅拌后形成的树脂溶液进行固液分离的固液分离装置。其中,所述防爆搅拌组件包括用于对溶解釜内的物质进行搅动的搅刀。其中,所述搅刀偏心安置在溶解釜内,以便溶剂在溶解釜内旋转时可在溶解釜的加料口下方形成相对负压。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溶解釜内壁的挡块,以通过挡块配合防爆搅拌组件旋转的搅刀使加料口下方形成相对负压。其中,所述溶解釜包括上部开口的桶体,且上部开口的一部分为加料口、另一部分安装有可遮挡开口的固定盖,所述防爆搅拌组件与固定盖嵌接。其中,所述防爆搅拌组件包括:防爆电机;安装在防爆电机上部的用于防止溶解釜挥发出的溶剂腐蚀电机的溶剂驱散组件;与防爆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搅刀杆,搅刀安装在搅刀杆上;套装在搅刀杆与电机输出轴连接处的联接器,与固定盖连接。其中,所述加料口处设置有与固定盖活动链接的加料口盖。其中,所述固液分离装置包括:安置在溶解釜底部的排料管排料口处的过滤网,用于过滤经排料管流出的树脂溶液中的固态物质。进一步的,所述固液分离装置还包括:与设置在溶解釜底部的排料管可拆卸连接的承接圈。其中,所述溶解釜内壁设置多个挡块。优选的,所述多个挡块设置在所述溶解釜内的远离搅刀的一侧。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根据加料口盖的开闭状态而控制防爆搅拌组件的防爆电机旋转速度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溶解釜加料口附近的用于检测加料口盖开闭状态的检测元件。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与检测元件电连接的用于根据检测元件检测到的信号生成控制指令的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的用于根据生成的控制指令控制防爆搅拌组件的防爆电机旋转速度的电机控制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固态树脂溶解设备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固态树脂溶解设备,结构简单,加料安全、方便,有效防止加料时因溶剂及固体树脂在加料口处外喷而危及操作员工安全;固态树脂溶解完全、速度快,有效防止形成的树脂溶液因固态树脂溶解不完全而影响后续产品质量,且可以避免固态树脂在溶解过程中因出现溶剂挥发而导致爆炸、起火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固态树脂溶解设备的总体装配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固态树脂溶解设备除去支撑架后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防爆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搅刀、挡块在溶解釜内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搅刀的主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搅刀的俯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固液分离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固液分离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固态树脂溶解设备的总体装配图;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固态树脂溶解设备除去支撑架后的主视图;由图1、图2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固态树脂溶解设备,其包括:安装在平台上的用于盛装固态树脂及溶解固态树脂的溶剂的溶解釜2,其上部具有加料口、下部位于平台下方;安装在溶解釜2上的可在溶解釜2的加料口处形成相对负压以便于加入固态树脂并可对溶解釜2内的固态树脂及溶剂进行防爆搅拌的防爆搅拌组件3;安装在溶解釜2下方且用于对防爆搅拌后形成的树脂溶液进行固液分离的固液分离装置8。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平台沿水平方向延伸,安置在支撑架10的最上方,该支撑架10具有“四脚三维”的特点,“四脚”就是支撑整个设备的支撑架10具有直立的四根立柱。本专利技术的设备设计成桌面安装形式,四个立柱就是支撑桌面(即平台)的四只脚。“三维”指立柱距地面一定高度处(如80mm高处)焊接有用于将相邻立柱连接在一起的横梁(如图1所示),且横梁只焊接了三根(即,有两根立柱之间没有焊接横梁,故命名三维),三根横梁的作用是固定四根立柱的相对位置,同时方便叉车转移设备。而没有焊接横梁的一侧处于溶解釜2排料口下方,以方便溶解釜2内溶解的树脂溶液的排出。其中,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溶解釜2包括桶体,桶体为圆筒形,上部开口、底部封闭且向外凸出形成球面,在球面的中心开设出料孔,出料孔处焊接有排料管,或者,在出料孔处通过聚四氟乙烯塑料带螺纹密封的方式连接排料管,并在排料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溶解釜2内溶液排出的阀门1,该阀门可为手动阀门或自动阀门,优选的,该阀门采用DN50手动球阀。制造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溶解釜2的尺寸与容积(如容积可设为100L,则可溶解形成的最大树脂溶液为80L)。而装配时,溶解釜2上部分固定于支撑架10的平台上,下部位于平台下方,排料管伸向支撑架10的没有焊接横梁的一侧。为便于向溶解釜2内加入溶剂、固态树脂等物质,溶解釜2上部开口的一部分设置为加料口,并在加料口处设置可打开或关闭的加料口盖,在溶解釜2上部开口的另一部分固定安装有可遮挡该部分开口处的固定盖,且固定盖与开料口盖活动连接。考虑到对防爆搅拌组件的支撑以及向溶解釜2内加料的方便,溶解釜2上部开口的60%的面积上安装固定盖,固定盖下方焊接支撑梁构建,以此支撑嵌接在固定盖上的防爆搅拌组件;而剩余的40%面积的加料口上方安装加料口盖。设计时,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态树脂溶解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在平台上的用于盛装固态树脂及溶解固态树脂的溶剂的溶解釜,其上部具有加料口、下部位于平台下方;/n安装在溶解釜上的可在溶解釜的加料口处形成相对负压以便于加入固态树脂并可对溶解釜内的固态树脂及溶剂进行防爆搅拌的防爆搅拌组件;/n安装在溶解釜下方且用于对防爆搅拌后形成的树脂溶液进行固液分离的固液分离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态树脂溶解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在平台上的用于盛装固态树脂及溶解固态树脂的溶剂的溶解釜,其上部具有加料口、下部位于平台下方;
安装在溶解釜上的可在溶解釜的加料口处形成相对负压以便于加入固态树脂并可对溶解釜内的固态树脂及溶剂进行防爆搅拌的防爆搅拌组件;
安装在溶解釜下方且用于对防爆搅拌后形成的树脂溶液进行固液分离的固液分离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树脂溶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搅拌组件包括用于对溶解釜内的物质进行搅动的搅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态树脂溶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刀偏心安置在溶解釜内,以便溶液在溶解釜内旋转翻滚时可在溶解釜的加料口下方形成相对负压。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固态树脂溶解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溶解釜内壁的挡块,以通过挡块配合防爆搅拌组件旋转的搅刀使加料口下方形成相对负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树脂溶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解釜包括上部开口的桶体,且上部开口的一部分为加料口、另一部分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相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东南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