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接合体和线圈接合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021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20:07
提供一种线圈接合体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实线线圈端部的连接结构的简化而谋求定子的小型化,并且使将线圈安装于定子时的作业环境(装置和作业区域)达到最小限度,另外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安装作业。带端子的线圈10具备卷绕的包括第一金属部件13的线圈11、以及与线圈11的端部11E连接且包括第二金属部件14的端子12,线圈的端部11E与端子12的接合部16通过使端面彼此对接的压接接合而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圈接合体和线圈接合体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圈接合体和线圈接合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在制造构成马达的定子(固定子)的情况下,通常依次安装卷绕于在环状的定子芯的内周面设置的多个槽(齿)的线圈,或者依次将线圈部件(例如铜线等)卷绕于各个槽而将多个线圈配置为环状。在该情况下,配置为环状的线圈被构成为使卷绕的两端部(始端部和终端部)向定子芯的轴向的一方(例如上方)突出,并且直接地或者介由连结部件将该两端部通过熔接或者螺接连接于在定子芯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棒状(弧状)或者环状的母线等布线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另外,还已知使用铝(Al)作为线圈部件并将其卷绕而得的线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在该情况下,线圈的端子(线圈的卷绕的终端部)也与卷绕部分相同由铝构成。另一方面,通常,即使在将这样的铝制的线圈安装于例如定子芯的情况下,也会将导电性优异的铜或者铁用于母线等布线部件。但是,由于铝容易附着氧化膜且容易变形,所以在将由铝构成的线圈,即连线圈的端子(线圈的卷绕的端部)都由铝构成的线圈与由铜(或者铁)构成的布线部件(例如母线等)连接的情况下,在基于焊锡(钎焊)进行的接合或一般性的熔接中,存在产生蠕变变形、或无法得到充分的接合强度等问题,特别是在大电流范围使用时。或者,即使是熔接,为了得到充分的接合强度也需要特殊的方法和/或装置等,无法容易地进行。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利用螺接等进行二者的接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90469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66184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9-401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在利用螺接将线圈的端子与布线部件进行连接的情况下,与金属彼此直接接合相比,接合部分的电阻的增大不可避免。近年来,虽然在推进线圈的开发且能够实现线圈自身的低电阻化,但是如果接合部的电阻增大,则使用低电阻的线圈就没有意义。另外,存在由端子(铝)的变形导致螺接的接合部位松动的问题。进一步地,基于螺接进行的连接存在部件数量增加、连接工序复杂(工时增加)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该实际情况,提供即使线圈和布线部件的原材料不同,也能够抑制二者的连接部的电阻增加,且连接状态良好、容易进行接合的线圈接合体及其制造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是线圈接合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卷绕的包括第一金属部件的线圈、以及与所述线圈的卷绕的端部连接且包括第二金属部件的端子,所述端部与所述端子的接合部通过使端面彼此对接的压接而构成。另外,本专利技术是线圈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接合体是将包括第二金属部件的端子连接于卷绕的包括第一金属部件的线圈的端部的线圈接合体,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使所述端部与所述端子的端面彼此对接并压接而形成接合部的工序。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即使线圈和布线部件的原材料不同,也能够抑制二者的连接部的电阻增加,且连接状态良好、容易进行接合的线圈接合体及其制造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接合体的外观的概略图,(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C)是侧视图。图2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线圈的图,(A)是线圈的主视图,(B)是线圈片的主视图,(C)是线圈片的截面图,(D)~(G)是线圈片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端子的概略图,(A)~(C)是主视图,(D)是侧视图,(E)是主视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的制造方法的概略主视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接合体的制造方法的图,(A)~(C)是概略主视图,(D)~(G)是侧视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接合体的制造方法的概略主视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接合体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图。符号说明10:带端子的线圈;10ST:直线部;11:线圈;11E:线圈端部;11EE:终端部;11ES:始端部;11ST:线圈直线部;12:端子;12A:第一端部;12B:第二端部;12C:卡合部;12D:弯折部;12D:端子布线部;12E:曲线部;12ST:端子直线部;12W:端子布线部;15:接合部;16:接合部;50:螺旋结构体;60:毛刺;TN:方向转换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线圈接合体(带端子的线圈)>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接合体10的外观概略图,图1的(A)是从螺旋轴向观察到的主视图,图1的(B)是从图示的左方观察图1的(A)而得的侧视图,图1的(C)是从图示的下方观察图1的(A)而得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11(螺旋结构体50)和构成线圈11的扁平导体C(C0)的一例的图,图2的(A)是从螺旋结构的轴向观察完成状态的线圈11(螺旋结构体50)而得的主视图,图2的(B)是扁平导体C的主视图,图2的(C)是放大图2的(B)的X-X线截面而得的图。另外,图2的(D)~图2的(G)是表示扁平导体C的形状的一例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端子12的概要图。图3的(A)~图3的(C)是端子12的对应于图1的(A)的主视图,图3的(D)是对应于图1的(C)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接合体10具备卷绕的包括第一金属部件13的线圈11、以及包括第二金属部件14的端子12。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接合体10是在线圈11的卷绕的端部11E(以下称为线圈端部11E)压接有端子12的接合体。以下,将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接合体10称为带端子的线圈10。更具体地,线圈11具有一组线圈端部11E(始端部11ES和终端部11EE),并且在该线圈端部11E中的至少一个端部连接有端子12。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带端子的线圈10以在线圈11的两个线圈端部11E(始端部11ES和终端部11EE)均连接有端子12的构成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在该例子中,虽然端子12均设为同样的构成(形状),但是分别与始端部11ES和终端部11EE连接的端子12可以是不同的形状。另外,端子12也可以是与线圈端部11E中的某一个(始端部11ES或者终端部11EE)连接。线圈11的部件(第一金属部件13)优选为轻质金属,例如铝(Al)。另外,端子12的部件(第二金属部件14)在该例子中为与第一金属部件13不同的金属,优选为导电性高的金属,例如铜(Cu)。作为一例,本实施方式的线圈11被安装于定子芯的齿部分而构成定子(固定子),在该情况下,一个线圈11的整个螺旋结构的围绕部分以能够安装于一个齿部分的方式被卷绕。换言之,线圈11是以螺旋结构的围绕部分的轴大致一致的方式(以围绕部分在线圈11的螺旋轴向上大致重叠的方式)被卷绕的所谓的集中卷绕的线圈。另外,在该例子中,线圈11是将扁平导体卷绕的所谓的扁绕线圈,更具体地,是将分别具有直线部分的带状的多个扁平导体(线圈片)连续地连接而形成螺旋结构体50。参照图2进一步地说明线圈11的构成。如所述的那样,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接合体,其特征在于,具备:/n卷绕的线圈,所述线圈包括第一金属部件;以及/n端子,与所述线圈的卷绕的端部连接,所述端子包括第二金属部件,/n所述端部与所述端子的接合部通过使端面彼此对接的压接而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90219 JP 2019-0275551.一种线圈接合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卷绕的线圈,所述线圈包括第一金属部件;以及
端子,与所述线圈的卷绕的端部连接,所述端子包括第二金属部件,
所述端部与所述端子的接合部通过使端面彼此对接的压接而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接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部件和所述第二金属部件是异种金属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接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是通过使带状的多个扁平导体连续地接合而构成螺旋结构体,
所述多个扁平导体的接合部通过使该多个扁平导体的螺旋行进方向上的端面彼此对接的压接而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接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是卷绕的角部被构成为大致直角的扁绕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接合体,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郷武延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阿斯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