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发光二极管模组、显示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960179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间隔形成于基板的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将治具罩在所述基板上使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发光部罩在所述治具和所述基板之间;向所述治具内侧注入熔融状阻光材料,且所述阻光材料填充于每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侧面与所述治具之间;将所述阻光材料固化以在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侧面形成阻光层;以及在所述阻光材料固化后,取下所述治具。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发光二极管模组、以及显示设备。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发光部的侧面包裹一层阻光层,可以减小相邻的红绿蓝三色发光二极管之间发光的颜色的相互影响,从而提升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对比度以及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发光二极管模组、显示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
,尤其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发光二极管模组、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微型发光二极管,即发光二极管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寿命,以及运行温度上的优势。同时,微型发光二极管也继承了发光二极管低功耗、色彩饱和度高、反应速度快、对比度强等优点,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例如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将生长基板上的发光二极管转移固定到显示屏背板上。转移固定到显示屏背板上后,相邻的红蓝绿三色发光二极管之间发光的颜色可能相互影响,从而影响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对比度。因此,解决显示的对比度和显示效果在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制造中是亟需克服的问题。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可以提高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对比度,改善显示屏的对比效果。技术解决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间隔形成于基板的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将治具罩在所述基板上使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发光部罩在所述治具和所述基板之间;向所述治具内侧注入熔融状阻光材料,且所述阻光材料填充于每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侧面与所述治具之间;将所述阻光材料固化以在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侧面形成阻光层;以及在所述阻光材料固化后,取下所述治具。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用于安装在目标基板,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部,阻光层,所述阻光层包裹于所述发光部的侧面,使微型发光二极管在所述发光部相背的两端形成第一空置区和第二空置区。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模组,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模组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以及阻光层,所述阻光层包裹于每一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侧面,且使每一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相背的两端形成第一空置区和第二空置区,所述第一空置区朝向所述基板贴合,所述第二空置区远离所述基板。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包括外壳、容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包括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为如上所述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有益效果上述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采用了治具对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进行注胶,极大地降低了注胶不均匀的概率,改善了阻光层的精度和稳定性。对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进行注胶,使得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发光部的侧面包裹一层阻光层,从而减小相邻的红绿蓝三色发光二极管之间发光的颜色的相互影响,从而提升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对比度以及显示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模组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制造过程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制造过程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制造过程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子流程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子流程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子流程的过程示意图。图13a~图13b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为使得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有更清楚及更准确的理解,现将贴合附图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示例,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可以理解的是,说明书附图示出的比例并非本专利技术实际实施的比例,其仅为示意说明为目的,并非依照原尺寸作图。请参看图1和图2,其为显示设备1000的示意图和显示组件666的示意图。显示设备1000可以为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显示器、电视机、手机等。显示设备1000包括显示组件666、外壳777以及面板888。其中,显示组件666容置于外壳777和显示面板888之间。显示组件666包括背板6666和安装于背板6666的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请参看图3,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模组的示意图。微型发光二极管模组100。微型发光二极管模组100包括基板10、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20、及阻光层401。其中,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20设置于基板10上,阻光层401包裹于每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20的侧面,且使每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20相背的两端形成第一空置区20a和第二空置区20b。具体地,第一空置区20a朝向基板10贴合,第二空置区20b远离基板10。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20设置有电极202,电极202皆位于第一空置区20a,或者电极202皆位于第二空置区20b,或者电极202分别位于第一空置区20a和第二空置区20b。其中,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20的电极202与第一空置区20a和第二空置区20b的位置关系是根据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20的结构来选择,具体内容将在下文详细描述。请结合参看图4和图7,其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用于将形成于基板10的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20制造成一种发光二极管99。发光二极管99的制造方法包括下面步骤。步骤S101,提供间隔形成于基板10的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20。具体地,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20呈矩阵状排列,各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20之间存在间隙。步骤S103,将治具30罩在基板10上使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20的发光部201罩在治具30和基板10之间。具体地,当治具30罩在基板10时,每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20远离基板10的一侧与治具30紧密贴合,或者每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20靠近基板10的一侧与基板10紧密贴合,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20的侧部与治具30之间存在间隙。其中,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20、基板10、以及治具30的位置关系是根据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20的结构来选择,不同结构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20采用的治具30不同,且不同结构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20在实施具体步骤时采用的方法也不相同。具体内容将在下文详细描述。步骤S105,向治具30内侧注入熔融状阻光材料40,且阻光材料40填充于每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20的侧面与治具30之间。阻光材料40为黑胶,即黑色不透明环氧树脂。步骤S107,将阻光材料40固化以在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20的侧面形成阻光层401。步骤S109,在阻光材料40固化后,取下治具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提供间隔形成于基板的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n将治具罩在所述基板上使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发光部罩在所述治具和所述基板之间;/n向所述治具内侧注入熔融状阻光材料,且所述阻光材料填充于每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侧面与所述治具之间;/n将所述阻光材料固化以在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侧面形成阻光层;以及/n在所述阻光材料固化后,取下所述治具。/n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n切割出每个所述发光二极管,以使得每个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侧面包裹有所述阻光层。/n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治具罩在所述基板时,每一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与所述治具紧密贴合,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侧部与所述治具之间存在间隙。/n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治具罩在所述基板时,每一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与基板紧密贴合,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侧部与所述治具之间存在间隙。/n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型发光二极管为垂直结构,每一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具有远离所述基板的出光面,所述治具包括顶部以及沿着所述顶部的边缘延伸出的侧壁,所述顶部设有若干电极口,所述顶部面向基板的一侧与基板之间的高度等于所述出光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将治具罩在所述基板上使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发光部罩在所述治具和所述基板之间具体包括:/n将所述侧壁远离所述顶部的一端朝向所述基板,所述顶部的电极口对准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远离所述基板一侧的电极;以及/n移动所述治具直至所述侧壁支撑于所述基板,以使所述顶部朝向所述基板的一侧与所述出光面紧密贴合。/n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型发光二极管为倒装结构,每一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具有朝向所述基板的出光面,所述治具包括顶部以及沿着所述顶部的边缘延伸出的侧壁,所述顶部设有若干电极口,所述顶部面向基板的一侧与基板之间的高度等于每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到所述基板的高度,将治具罩在所述基板上使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发光部罩在所述治具和所述基板之间具体包括:/n将所述侧壁远离所述顶部的一端朝向所述基板,所述顶部的电极口对准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远离所述基板一侧的电极;以及/n移动所述治具直至所述侧壁支撑于所述基板,以使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基板紧密贴合。/n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临时基板,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为倒装结构,提供间隔形成于基板的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之前,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n提供间隔生长于原生基板的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电极远离所述原生基板;/n提供临时基板;/n将生长于原生基板的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转移至所述临时基板,并使所述电极设置于所述临时基板;以及/n剥离所述原生基板。/n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射同种颜色光。/n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之间相互固定。/n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分离且间隔地设置于所述临时基板,在将所述阻光材料固化以在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侧面形成阻光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n利用粘合剂将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固定于一起。/n11.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还包括阻光层,所述阻光层包裹于所述发光部的侧面,使微型发光二极管在所述发光部相背的两端形成第一空置区和第二空置区。/n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皆位于所述第一空置区。/n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皆位于所述第二空置区。/n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空置区和所述第二空置区。/n15.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模组包括:/n基板;/n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以及/n阻光层,所述阻光层包裹于每一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侧面,且使每一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相背的两端形成第一空置区和第二空置区,所述第一空置区朝向所述基板贴合,所述第二空置区远离所述基板。/n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模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间隔形成于基板的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
将治具罩在所述基板上使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发光部罩在所述治具和所述基板之间;
向所述治具内侧注入熔融状阻光材料,且所述阻光材料填充于每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侧面与所述治具之间;
将所述阻光材料固化以在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侧面形成阻光层;以及
在所述阻光材料固化后,取下所述治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切割出每个所述发光二极管,以使得每个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侧面包裹有所述阻光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治具罩在所述基板时,每一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与所述治具紧密贴合,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侧部与所述治具之间存在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治具罩在所述基板时,每一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与基板紧密贴合,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侧部与所述治具之间存在间隙。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型发光二极管为垂直结构,每一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具有远离所述基板的出光面,所述治具包括顶部以及沿着所述顶部的边缘延伸出的侧壁,所述顶部设有若干电极口,所述顶部面向基板的一侧与基板之间的高度等于所述出光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将治具罩在所述基板上使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发光部罩在所述治具和所述基板之间具体包括:
将所述侧壁远离所述顶部的一端朝向所述基板,所述顶部的电极口对准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远离所述基板一侧的电极;以及
移动所述治具直至所述侧壁支撑于所述基板,以使所述顶部朝向所述基板的一侧与所述出光面紧密贴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型发光二极管为倒装结构,每一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具有朝向所述基板的出光面,所述治具包括顶部以及沿着所述顶部的边缘延伸出的侧壁,所述顶部设有若干电极口,所述顶部面向基板的一侧与基板之间的高度等于每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到所述基板的高度,将治具罩在所述基板上使所述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发光部罩在所述治具和所述基板之间具体包括:
将所述侧壁远离所述顶部的一端朝向所述基板,所述顶部的电极口对准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远离所述基板一侧的电极;以及
移动所述治具直至所述侧壁支撑于所述基板,以使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基板紧密贴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临时基板,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为倒装结构,提供间隔形成于基板的若干微型发光二极管单元之前,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
提供间隔生长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温振汪楷伦许时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