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贴电磁膜的陶瓷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003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贴电磁膜的陶瓷炊具,具有陶瓷锅体,陶瓷锅体底部内表面上有经陶瓷窑炉内烧烤形成且与陶瓷锅体底部内表面牢固结合在一起的金属层和包覆该金属层的不含铅镉的釉层,制备工艺简单,既能在煤火、煤气、天然气等明火炉上使用又能在非明火电磁炉上使用,使用寿命长,克服了现有的将加热层设置在陶瓷锅体底部外表面上的陶瓷炊具在电磁炉上急剧加热使用时,陶瓷锅体极易由于其耐急冷急热性能差而炸裂、影响其使用寿命的不足,并且由于在陶瓷窑炉内烧烤的制备过程中,陶瓷炊具内贴电磁膜中的调墨油、可撕膜剂成分都已烧尽,因而在使用中没有任何化学物质溶出,经实检:铅、镉溶出量也为零,符合国家对炊具卫生标准的要求。(*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陶瓷炊具,特别是一种内贴电磁膜的陶瓷炊具
技术介绍
陶瓷炊具,如砂锅、陶罐(煲)是我国传统的炊具,具有无铅、镉等 有害物质,耐酸碱,不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可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等 特点,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传统的陶瓷炊具仅能在煤火、煤气、天 然气等明火炉上使用,不能在新生的、以使用干净、效率高、加热快著称 的非明火电磁炉上使用,这就限制了陶瓷炊具的应用,为解决深受人们喜爱的陶瓷炊具也能在电磁炉上使用的难题,中国专利CN2664535Y公开了 一种陶瓷炊具——新型砂锅,该砂锅底部置有一化镀金属层,但这样的陶 瓷炊具存在以下不足加热层一一化镀金属层设置在砂锅底部的外表面 上,加热层发热后是首先加热砂锅底部锅体的外表面,然后再通过砂锅底 部锅体将热量传至砂锅底部锅体的内表面,最后才能通过砂锅底部锅体内 表面加热锅内食物,由于电磁炉火力强,使用中砂锅底部锅体由于内外表 面间温差很大而承受的内应力巨大,当急剧加热时,砂锅锅体极易由于其 耐急冷急热性能差而炸裂,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砂锅锅体耐急冷急 热性能的退化,这一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因而使用寿命短。为克服上述不 足,本申请人在研究中曾试将化镀金属层设置在砂锅底部锅体的内表面 上,但如此生产出的陶瓷炊具中残存的化学物质在使用中溶出,不符合国家对炊具卫生标准的要求,不能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陶瓷炊具之不足,而 提供一种既能在煤火、煤气、天然气等明火炉上使用又能在非明火电磁炉 上使用且使用中没有任何化学物质和铅、镉溶出的内贴电磁膜的陶瓷炊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这种既能在煤火、 煤气、天然气等明火炉上使用又能在非明火电磁炉上使用且使用中没有任 何化学物质和铅、镉溶出的内贴电磁膜的陶瓷炊具,具有陶瓷锅体,陶瓷 锅体底部内表面上有经陶瓷窑炉内烧烤形成且与陶瓷锅体底部内表面牢固 结合在一起的金属层和包覆该金属层的不含铅镉的釉层,具体的来讲,是 撕去陶瓷炊具内贴电磁膜背面的陶瓷用水转印纸,将陶瓷炊具内贴电磁膜贴在陶瓷锅体底部的内表面上,然后送入陶瓷窑炉中经83(TC烧烤制备的, 而所述的陶瓷炊具内贴电磁膜由陶瓷用水转印纸、通过丝网印刷印制在陶 瓷用水转印纸上的调墨油调制的金属粉液层、通过印刷覆盖在金属粉液层 上的不含铅镉的陶瓷熔剂层和通过印刷覆盖在陶瓷熔剂层上的可撕膜剂层 构成,印制在陶瓷用水转印纸上的调墨油调制的金属粉液以重量百分比 计,含铁、银或锰,或以上两种或三种金属粉60 70%,调墨油30 40%。 本技术所提供的内贴电磁膜的陶瓷炊具,制备工艺简单,由于既 能在煤火、煤气、天然气等明火炉上使用又能在非明火电磁炉上使用,克 服了传统的陶瓷炊具不能在新生的、以使用干净、效率高、加热快著称的 电磁炉上使用的不足;而将加热层——金属层设置在陶瓷锅体底部的内表 面上,加热层发热后直接加热锅内食物,不用经过锅体传递热量,因而使 用中陶瓷锅体底部内外表面间温差小、承受的内应力也小,这不仅可降低 对陶瓷锅体耐急冷急热性能的要求,有利于降低陶瓷锅体的生产成本,而 且也降低了陶瓷锅体在使用中由于其耐急冷急热性能差而炸裂的危险,可 延长其使用寿命,克服现有的将加热层设置在陶瓷锅体底部外表面上的陶 瓷炊具在电磁炉上急剧加热使用时,陶瓷锅体极易由于其耐急冷急热性能差而炸裂、影响其使用寿命的不足;由于在陶瓷窑炉内烧烤的制备过程中, 陶瓷炊具内贴电磁膜中的调墨油、可撕膜剂成分都已烧尽,因而在使用中 没有任何化学物质溶出,经实检铅、镉溶出量也为零,符合国家对炊具卫生标准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内贴电磁膜的陶瓷炊具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内贴电磁膜的陶瓷炊具,具有陶瓷锅体1,陶瓷锅体1底部内表面上有经陶瓷窑炉内83(TC烧烤形成且 与陶瓷锅体1底部内表面牢固结合在一起的金属层2和包覆该金属层2的 不含铅镉的釉层3,该金属层2在陶瓷锅体1底部内表面上呈同心环状设 置,具体的来讲,是撕去陶瓷炊具内贴电磁膜背面的陶瓷用水转印纸,将 陶瓷炊具内貼电磁膜贴在陶瓷锅体1底部的内表面上,然后送入陶瓷窑炉 中经830。C烧烤制备的,而所述的陶瓷炊具内贴电磁膜由陶瓷用水转印纸、 通过丝网印刷而呈同心环状印制在陶瓷用水转印纸上的调墨油调制的金属粉液层、通过印刷覆盖在金属粉液层上的不含铅镉的陶瓷熔剂层和通过印 刷覆盖在陶瓷熔剂层上的可撕膜剂层构成,印制在陶瓷用水转印纸上的调墨油调制的金属粉液以重量百分比计,含铁、银、锰三种金属粉60 70%,其中铁粉银粉锰粉的比例为5:3:2,调墨油30 40%。权利要求1、 一种内貼电磁膜的陶瓷炊具,具有陶瓷锅体(1),其特征在于陶瓷 锅体(1)底部内表面上有经陶瓷窑炉内烧烤形成且与陶瓷锅体(1)底部内表面牢固结合在一起的金属层(2)和包覆该金属层(2)的不含铅镉的 釉层(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贴电磁膜的陶瓷炊具,其特征在于陶瓷 锅体(1)底部内表面上的金属层(2)在陶瓷锅体(1)底部内表面上呈 同心环状设置。专利摘要一种内贴电磁膜的陶瓷炊具,具有陶瓷锅体,陶瓷锅体底部内表面上有经陶瓷窑炉内烧烤形成且与陶瓷锅体底部内表面牢固结合在一起的金属层和包覆该金属层的不含铅镉的釉层,制备工艺简单,既能在煤火、煤气、天然气等明火炉上使用又能在非明火电磁炉上使用,使用寿命长,克服了现有的将加热层设置在陶瓷锅体底部外表面上的陶瓷炊具在电磁炉上急剧加热使用时,陶瓷锅体极易由于其耐急冷急热性能差而炸裂、影响其使用寿命的不足,并且由于在陶瓷窑炉内烧烤的制备过程中,陶瓷炊具内贴电磁膜中的调墨油、可撕膜剂成分都已烧尽,因而在使用中没有任何化学物质溶出,经实检铅、镉溶出量也为零,符合国家对炊具卫生标准的要求。文档编号A47J36/02GK201019498SQ20072010100公开日2008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13日专利技术者于会明, 仇志芳, 安淑珍, 赵明生 申请人:石家庄市原火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贴电磁膜的陶瓷炊具,具有陶瓷锅体(1),其特征在于陶瓷锅体(1)底部内表面上有经陶瓷窑炉内烧烤形成且与陶瓷锅体(1)底部内表面牢固结合在一起的金属层(2)和包覆该金属层(2)的不含铅镉的釉层(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会明赵明生仇志芳安淑珍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市原火陶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