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极管芯片结构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917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极管芯片结构及制备方法,该二极管包括N+衬底以及在其顶部依次层叠生长的N缓冲层和N‑外延区;所述N‑外延区的顶部外端镶嵌P+ring区,N‑外延区顶部内的中心区域为P base区,P base区周期性镶嵌有源P+区,P base区顶部制作金属化阳极,P+ring区顶部制作氧化硅,氧化硅顶部钝化硼磷硅玻璃,硼磷硅玻璃被氮化硅覆盖,N+衬底背面为金属化阴极。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N‑外延区底部的N缓冲层能缓冲空间电荷区扩展,减缓载流子反向抽取速度,使恢复特性得到软化。通过P base区周期性镶嵌有源P+区,能显著降低阳极注入效率,减少反向存储电荷和降低反向恢复时间,结终端为浮空场限环结构,使二极管的耐压能力增强,并降低器件反向漏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极管芯片结构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
,特别是涉及一种二极管芯片结构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快恢复二极管具有开关特性好、反向恢复时间短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开关电源、PWM脉宽调制器、变频器等电子电路中,作为高频整流二极管、续流二极管或阻尼二极管使用。现有快恢复二极管如图1所示,其结构包括:轻掺杂N-漂移区100;位于轻掺杂N-漂移区100顶部的重掺杂P+区200;位于重掺杂P+区200顶部的阳极金属层300;位于轻掺杂N-型漂移区100底部的重掺杂N+衬底层400;位于重掺杂N+衬底层400底部的阴极金属层500。当上述二极管在正向导通时,轻掺杂N-漂移区和重掺杂P+区内存储有大量的少数载流子空穴和电子,当器件关断时,其耗尽区在轻掺杂N-漂移区与重掺杂P+区向外扩展;由于轻掺杂N-漂移区一侧的浓度较低,导致耗尽区主要向轻掺杂N-漂移区一侧扩展;在耗尽区扩展的过程中,耗尽区所经过的区域少数载流子被迅速扫出,造成反向恢复电流迅速减少到零,使得快速恢复二极管软度较差,导致回路中产生较大的过冲电压,进而引起系统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极管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衬底(1)以及在其顶部依次层叠生长的N缓冲层(2)和N-外延区(3);所述N-外延区(3)的顶部外端镶嵌P+ring区(4),N-外延区(3)顶部内的中心区域为P base区(5),所述P base区(5)周期性镶嵌有源P+区(6),P base区(5)顶部制作金属化阳极(9),所述P+ring区(4)顶部制作氧化硅(7),所述氧化硅(7)顶部钝化硼磷硅玻璃(8),所述硼磷硅玻璃(8)被氮化硅(10)覆盖,所述N+衬底(1)背面为金属化阴极(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极管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衬底(1)以及在其顶部依次层叠生长的N缓冲层(2)和N-外延区(3);所述N-外延区(3)的顶部外端镶嵌P+ring区(4),N-外延区(3)顶部内的中心区域为Pbase区(5),所述Pbase区(5)周期性镶嵌有源P+区(6),Pbase区(5)顶部制作金属化阳极(9),所述P+ring区(4)顶部制作氧化硅(7),所述氧化硅(7)顶部钝化硼磷硅玻璃(8),所述硼磷硅玻璃(8)被氮化硅(10)覆盖,所述N+衬底(1)背面为金属化阴极(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管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化阴极(11)为钛、镍或银电极,金属化阳极(9)为铝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管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硅(10)与金属化阳极(9)相邻处有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管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P+区(6)为周期性排列的线状元胞结构。


5.一种二极管芯片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N+衬底,在N+衬底上依次生长N缓冲层和N-外延区;
(2)在N-外延区表面进行牺牲氧化后再次氧化得到氧化层;
(3)对位于P+ring区的氧化层光刻、刻蚀和去胶,进行预氧化层生长,在形成的P+ring注入窗口将硼离子注入,进行P+ring区推阱;
(4)对位于Pbase区的氧化层光刻,刻蚀和去胶,进行预氧化层生长,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晓金袁强陆超姚秋原孟繁新王博洪杜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振华集团永光电子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七三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