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909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扭线机构,包括用于承载壳体的载具和用于夹紧在多根线材的自由端外侧的扭线夹具,载具和扭线夹具相互靠近以使多根线材的自由端进入扭线夹具的夹口内,载具和扭线夹具绕靠拢后线材长度方向相对转动以使多根线材扭绕在一起,还包括:可滑动地套设在多根线材外侧的理线夹具,载具和理线夹具相互靠近以使多根线材的根部进入理线夹具的夹口内,载具和理线夹具沿靠拢后线材长度方向相对滑动以使多根线材自根部至自由端依次并拢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先通过理线夹具将多根线材并拢在一起,然后通过扭线夹具将并拢后的线材扭绕在一起,防止因线材松散导致扭线质量差或者部分线材没被扭绕,大大提高扭线效率和扭线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扭线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化
,具体涉及一种扭线机构。
技术介绍
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随着IT行业的发展,电子消费产品的性能不断增强,并且体积不断趋向于小型化,尤其是带有线缆类的产品,带有线缆类的产品一般包括壳体和自壳体伸出的多根线材,多根线材具有被壳体约束并靠近壳体的根部和不被壳体约束并远离壳体的自由端。为满足市场化的需求,需将线缆的多根线材扭绕在一起。产品组装完毕后,需要对伸出壳体之外的多根线材进行扭线,现有技术中,多采用人工手动扭线,但是,采用该方法加工线缆时,工作效率低,产品不良率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自动化行业的兴起,如何实现自动化扭线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自动化扭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扭线机构,用于将自壳体伸出的多根线材绕靠拢后线材长度方向扭绕在一起,每根线材具有根部和自由端,多根线材的根部靠近所述壳体且被所述壳体约束靠拢在一起,多根线材的自由端远离所述壳体且不被所述壳体约束,所述扭线机构包括用于承载壳体的载具和用于夹紧在多根线材的自由端外侧的扭线夹具,所述载具和所述扭线夹具相互靠近以使多根线材的自由端进入所述扭线夹具的夹口内,所述载具和所述扭线夹具绕所述靠拢后线材长度方向相对转动以使多根线材扭绕在一起,还包括:>可滑动地套设在多根线材外侧的理线夹具,所述载具和所述理线夹具相互靠近以使多根线材的根部进入所述理线夹具的夹口内,所述载具和所述理线夹具沿所述靠拢后线材长度方向相对滑动以使所述理线夹具自多根线材的根部滑动至多根线材的自由端,多根线材的自由端被所述理线夹具约束靠拢在一起。上文中的多根线材包括至少两根线材,可以是两根,也可以是多根。上文中的线材一般为铜线,也可以是其他金属线。进一步的,所述理线夹具包括:第一夹爪、第二夹爪、以及带动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二夹爪开合的第一驱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爪包括第一安装臂、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一挡线臂,所述第二夹爪包括第二安装臂、第二夹持臂以及第二挡线臂,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臂上,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臂上,所述第一挡线臂错层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固定端且二者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挡线臂错层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持臂的自由端且二者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挡线臂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二挡线臂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同层设置,所述第一挡线臂与所述第二挡线臂同层设置,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大致相同,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二夹爪闭合时,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挡线臂与所述第二挡线臂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挡线臂的自由端搭接在所述第二夹持臂上,所述第二挡线臂的自由端搭接在所述第一夹持臂上,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挡线臂、所述第二夹持臂以及所述第二挡线臂间隙配合的围合在多根线材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爪和/或所述第二夹爪设有凹槽以使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闭合时形成与多根线材匹配的导向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线臂的夹持面与其自由端面之间通过第一导向斜面过渡连接,所述第二挡线臂的夹持面与其自由端面之间通过第二导向斜面过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臂的其中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夹持臂表面齐平,所述第一安装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一挡线臂表面齐平,所述第二安装臂的其中一表面与所述第二夹持臂表面齐平,所述第二安装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二挡线臂表面齐平。进一步的,所述扭线夹具沿所述靠拢后线材长度方向的垂直方向移动至多根线材的自由端外侧以使多根线材的自由端进入所述扭线夹具的夹口内,所述扭线夹具绕所述靠拢后线材长度方向转动以使多根线材扭绕在一起,所述理线夹具沿所述靠拢后线材长度方向的垂直方向移动至多根线材的根部外侧以使多根线材的根部进入所述理线夹具的夹口内,所述理线夹具沿所述靠拢后线材长度方向自多根线材的根部外侧移动至自由端外侧以使多根线材自根部至自由端依次并拢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扭线夹具包括:第三夹爪、第四夹爪、以及带动所述第三夹爪与所述第四夹爪开合的第二驱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夹爪包括第三安装臂和第三夹持臂,所述第四夹爪包括第四安装臂和第四夹持臂,所述第三夹持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臂上且二者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四夹持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四安装臂上且二者形成第四夹角,所述第三夹角与所述第四夹角之和为180度,所述第三夹爪与所述第四夹爪闭合时,所述第三安装臂与所述第四安装臂平行,所述第三夹持臂的自由端面与所述第四夹持臂的自由端面相对,所述扭线夹具和所述理线夹具设于所述载具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三夹爪和所述第四夹爪避让所述理线夹具的运动轨迹。进一步的,所述扭线夹具还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三夹爪和所述第四夹爪施加弹性复位作用力的弹性部件和用于与所述第三夹爪和所述第四夹爪斜面配合的楔形驱动块,所述楔形驱动块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可脱离的设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推动所述楔形驱动块以使所述楔形驱动块推动所述第三夹爪与所述第四夹爪打开,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楔形驱动块脱离,所述弹性复位部件的复位作用力推动所述第三夹爪与所述第四夹爪闭合。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扭线机构,通过设置理线夹具和扭线夹具,先通过理线夹具将多根线材并拢在一起,然后通过扭线夹具将并拢后的线材扭绕在一起,防止因线材松散导致扭线质量差或者部分线材没被扭绕,大大提高了扭线效率和扭线质量;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扭线机构,通过设置第一夹持臂、第一挡线臂、第二夹持臂以及第二挡线臂,可对线材进行拦挡和拨动,最终将多根线材并拢到第一夹持臂、第一挡线臂、第二夹持臂以及第二挡线臂围成的空间内,实现对线材的自动并拢;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扭线机构,通过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围成导向通道,多根线材被并拢为捆状,方便后续线材扭绕时对线材进行夹持;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扭线机构,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线材的拦挡拨动范围更大,防止部分线材漏并拢的情况发生;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扭线机构,通过设置第三安装臂、第三夹持臂、第四安装臂以及第四夹持臂,扭线夹具闭合时为框形,其避开了理线夹具的运动轨迹,因此可将理线夹具和扭线夹具设置在载具的同一侧,节省了整个扭线机构所占用的空间;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扭线机构,通过将扭线驱动装置与楔形驱动块可脱离,第二扭线驱动装置的负载可大大减小。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扭线机构的工作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钮线夹具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线机构,用于将自壳体伸出的多根线材绕靠拢后线材长度方向扭绕在一起,每根线材具有根部和自由端,多根线材的根部靠近所述壳体且被所述壳体约束靠拢在一起,多根线材的自由端远离所述壳体且不被所述壳体约束,所述扭线机构包括用于承载壳体的载具和用于夹紧在多根线材的自由端外侧的扭线夹具,所述载具和所述扭线夹具相互靠近以使多根线材的自由端进入所述扭线夹具的夹口内,所述载具和所述扭线夹具绕所述靠拢后线材长度方向相对转动以使多根线材扭绕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可滑动地套设在多根线材外侧的理线夹具,所述载具和所述理线夹具相互靠近以使多根线材的根部进入所述理线夹具的夹口内,所述载具和所述理线夹具沿所述靠拢后线材长度方向相对滑动以使所述理线夹具自多根线材的根部滑动至多根线材的自由端,多根线材的自由端被所述理线夹具约束靠拢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线机构,用于将自壳体伸出的多根线材绕靠拢后线材长度方向扭绕在一起,每根线材具有根部和自由端,多根线材的根部靠近所述壳体且被所述壳体约束靠拢在一起,多根线材的自由端远离所述壳体且不被所述壳体约束,所述扭线机构包括用于承载壳体的载具和用于夹紧在多根线材的自由端外侧的扭线夹具,所述载具和所述扭线夹具相互靠近以使多根线材的自由端进入所述扭线夹具的夹口内,所述载具和所述扭线夹具绕所述靠拢后线材长度方向相对转动以使多根线材扭绕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可滑动地套设在多根线材外侧的理线夹具,所述载具和所述理线夹具相互靠近以使多根线材的根部进入所述理线夹具的夹口内,所述载具和所述理线夹具沿所述靠拢后线材长度方向相对滑动以使所述理线夹具自多根线材的根部滑动至多根线材的自由端,多根线材的自由端被所述理线夹具约束靠拢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夹具包括:第一夹爪、第二夹爪、以及带动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二夹爪开合的第一驱动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包括第一安装臂、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一挡线臂,所述第二夹爪包括第二安装臂、第二夹持臂以及第二挡线臂,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臂上,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臂上,所述第一挡线臂错层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固定端且二者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挡线臂错层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持臂的自由端且二者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挡线臂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二挡线臂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同层设置,所述第一挡线臂与所述第二挡线臂同层设置,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大致相同,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二夹爪闭合时,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挡线臂与所述第二挡线臂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挡线臂的自由端搭接在所述第二夹持臂上,所述第二挡线臂的自由端搭接在所述第一夹持臂上,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挡线臂、所述第二夹持臂以及所述第二挡线臂间隙配合的围合在多根线材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和/或所述第二夹爪设有凹槽以使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闭合时形成与多根线材匹配的导向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线机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祥哲杨瑞刘武雷刘治渊饶争友
申请(专利权)人: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