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扭线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化
,具体涉及一种扭线机构。
技术介绍
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随着IT行业的发展,电子消费产品的性能不断增强,并且体积不断趋向于小型化,尤其是带有线缆类的产品,带有线缆类的产品一般包括壳体和自壳体伸出的多根线材,多根线材具有被壳体约束并靠近壳体的根部和不被壳体约束并远离壳体的自由端。为满足市场化的需求,需将线缆的多根线材扭绕在一起。产品组装完毕后,需要对伸出壳体之外的多根线材进行扭线,现有技术中,多采用人工手动扭线,但是,采用该方法加工线缆时,工作效率低,产品不良率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自动化行业的兴起,如何实现自动化扭线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自动化扭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扭线机构,用于将自壳体伸出的多根线材绕靠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线机构,用于将自壳体伸出的多根线材绕靠拢后线材长度方向扭绕在一起,每根线材具有根部和自由端,多根线材的根部靠近所述壳体且被所述壳体约束靠拢在一起,多根线材的自由端远离所述壳体且不被所述壳体约束,所述扭线机构包括用于承载壳体的载具和用于夹紧在多根线材的自由端外侧的扭线夹具,所述载具和所述扭线夹具相互靠近以使多根线材的自由端进入所述扭线夹具的夹口内,所述载具和所述扭线夹具绕所述靠拢后线材长度方向相对转动以使多根线材扭绕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可滑动地套设在多根线材外侧的理线夹具,所述载具和所述理线夹具相互靠近以使多根线材的根部进入所述理线夹具的夹口内,所述载具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线机构,用于将自壳体伸出的多根线材绕靠拢后线材长度方向扭绕在一起,每根线材具有根部和自由端,多根线材的根部靠近所述壳体且被所述壳体约束靠拢在一起,多根线材的自由端远离所述壳体且不被所述壳体约束,所述扭线机构包括用于承载壳体的载具和用于夹紧在多根线材的自由端外侧的扭线夹具,所述载具和所述扭线夹具相互靠近以使多根线材的自由端进入所述扭线夹具的夹口内,所述载具和所述扭线夹具绕所述靠拢后线材长度方向相对转动以使多根线材扭绕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可滑动地套设在多根线材外侧的理线夹具,所述载具和所述理线夹具相互靠近以使多根线材的根部进入所述理线夹具的夹口内,所述载具和所述理线夹具沿所述靠拢后线材长度方向相对滑动以使所述理线夹具自多根线材的根部滑动至多根线材的自由端,多根线材的自由端被所述理线夹具约束靠拢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夹具包括:第一夹爪、第二夹爪、以及带动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二夹爪开合的第一驱动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包括第一安装臂、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一挡线臂,所述第二夹爪包括第二安装臂、第二夹持臂以及第二挡线臂,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臂上,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臂上,所述第一挡线臂错层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固定端且二者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挡线臂错层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持臂的自由端且二者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挡线臂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二挡线臂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同层设置,所述第一挡线臂与所述第二挡线臂同层设置,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大致相同,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二夹爪闭合时,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挡线臂与所述第二挡线臂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挡线臂的自由端搭接在所述第二夹持臂上,所述第二挡线臂的自由端搭接在所述第一夹持臂上,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挡线臂、所述第二夹持臂以及所述第二挡线臂间隙配合的围合在多根线材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和/或所述第二夹爪设有凹槽以使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闭合时形成与多根线材匹配的导向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线机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祥哲,杨瑞,刘武雷,刘治渊,饶争友,
申请(专利权)人: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