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标定测试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8116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雷达标定测试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标定测试方法及系统,设置主控模块及与其连接的旋转平台、标定模块和存储模块,根据预设测试角度控制旋转平台带动被测产品连续旋转,以全角度连续标定代替现有固定角度标定的方案,可大幅度提升被测产品标定精度,提升被测产品的目标方位探测能力的通过率;同时获取标准角度范围和被测产品实际的有效响应数据,可有效避免延时波动,从而及时进行相位补偿;采用转台替代机器人带动被测产品,可提高旋转角度的稳定性,设备自由度少、故障率低,有利于批量产线的稳定控制,通过提高标定测试效率,以提高雷达产品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标定测试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雷达标定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标定测试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车载毫米波雷达在我国是近几年兴起的前沿产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最重要的传感器和探测设备,其精度和性能直接影响到下一代信息技术的质量和性能。当前,国内毫米波雷达标定方案不成熟,缺少对毫米波雷达天线校准的整机测试方案,导致产品标定精度低、角度校准线性度差。以德国某公司生产的77G为例,其生产的BSD角雷达角度分辨率高达0.3度,而国产同类产品基本保持在1度以上,且波动较大、产品一致性较差。而角度校准线性度是角度分辨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国内产品由于标定精度不高,将导致角度线性度差、产品目标方位识别存在较大波动,最终使得产品装车后出现误报现象。而在雷达产品的测试标定上,也存在以下问题:1)标定设备环境的屏蔽效果。在暗箱的设计上,采用宽频率范围吸波材料,兼容各波段产品。而当产品处于大角度时,由于其主要辐射能量往暗箱侧壁及背面方向,因此其信号反射将形成极强的干扰。2)由于标定过程需要产品探测角度信息和真实角度对比进行后续补偿,但现有的真实角度上传至产品端的延时波动问题,致使测试结果存在误差。因此,为了满足产品本身性能、产品类型切换以及产线生产效率等方面,设计一种高效、精确的毫米波雷达天线标定方法或系统,则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标定测试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的雷达测试标定精度低、测试干扰大以及存在延时波动,使得雷达测试结果误差大、产品标定效果差,进而导致产品性能差技术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标定测试方法,包括步骤:S1、驱动被测产品进入标定模式;S2、根据预设测试角度,控制旋转平台带动所述被测产品连续旋转;S3、获取所述旋转平台的第一角度信息得到标准角度范围;获取所述被测产品的第二角度信息,根据预设算法确定有效响应数据;S4、同时获取所述标准角度范围和所述有效响应数据,进行对比生成标定表,并结合预设角度精度确定所述被测产品的测试结果。本基础方案根据预设测试角度控制旋转平台带动被测产品连续旋转,以全角度连续标定代替现有固定角度标定的方案,可大幅度提升被测产品标定精度,提升被测产品的目标方位探测能力的通过率;同时获取标准角度范围和被测产品实际的有效响应数据,可有效避免延时波动,从而及时进行相位补偿;采用转台替代机器人带动被测产品,可提高旋转角度的稳定性,设备自由度少、故障率低,有利于批量产线的稳定控制,通过提高标定测试效率,以提高雷达产品的产品质量。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S2具体为:根据预设测试角度,控制旋转平台以匀速转动的方式,带动所述被测产品从起始角度以固定转速旋转至终止角度。本方案设定旋转平台以匀速带动被测产品测试,可保证整个标定过程中的延时一致性,从而提高雷达天线相位补偿的精准度与效率。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获取所述旋转平台的第一角度信息得到标准角度范围具体为:A、获取所述旋转平台实际旋转的第一角度信息作为标准角度范围;B、通过总线将所述标准角度范围上传至PC端后,以指令的形式将其写入本地数据库中。本方案根据旋转平台与被测产品的联动性,获取旋转平台实际旋转的第一角度信息,即可作为标准角度范围,从而提供结合实际的标准数据,为后续的测试结果判断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还通过总线上传PC端再保存至本地数据库,可进一步地提高测试数据(有效响应数据)和标准数据的一致性。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获取所述被测产品的第二角度信息,根据预设算法确定有效响应数据具体为:a、接收角反射器反射的所述被测产品发出的信号,确定第二角度信息;b、根据预设角度范围筛选所述第二角度信息,得到有效响应数据并存储在本地数据库中。本方案根据预设角度范围筛选第二角度信息,从中滤除无关的数据以得出有效响应数据,可提高数据的处理速率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S4包括:S41、从本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标准角度范围和所述有效响应数据,比对后得到每一所述标准角度范围与每一对应的所述有效响应数据的角度差,进而生成标定表;S42、通过总线读取所述标定表,并根据预设角度精度判断所述角度差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若是则确定所述被测产品的标定成功,若否则确定所述被测产品的标定失败。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本地数据库为所述被测产品的自带存储空间。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旋转平台的转动精度大于所述被测产品的标定精度。本方案依托被测产品自身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存储空间,同时获取标准角度范围和有效响应数据,并进行比对得到两者之间的角度差生成标定表,根据预设角度精度比对角度差,可快速确定此数据是否合格,从而快速确定标定是否成功,数据准确度高、获取及时且设备需求量小,大幅度提高了测试准确度并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标定测试系统,包括主控模块及与其连接的旋转平台、标定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旋转平台用于盛放被测产品,并带动所述被测产品运动测试;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旋转平台的实际旋转的第一角度信息作为标准角度范围,并通过总线发送至所述存储模块;所述标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被测产品发射的信号,计算其实际的检测角度得到第二角度信息,并存储到所述存储模块;还用于比对所述第一角度信息、所述第二角度信息,并生成标定表;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预设角度精度和所述标定表,确定所述被测产品的测试结果。本基础方案为提高雷达产品的标定精度,设置主控模块及与其连接的旋转平台、标定模块和存储模块,以实现上述的标定测试方法,配合无源的标定测试方法,只需要结构简单的标定设备,即可实现测试系统的自诊断,不仅大幅降低设备投入成本,且设备复杂度下降,有利于后期的设备维护和替换。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存储模块为所述被测产品的自带存储空间;所述旋转平台的转动精度大于所述被测产品的标定精度;所述标定模块包括角反射器、屏蔽暗箱和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为所述被测产品的内置处理器。本方案采用传统的标定设备,充分利用被测产品的自带存储空间以及自身的数据处理能力,可确保整个产品标定过程中的延时一致性,并降低测试设备的数量,降低测试成本。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还包括自动输送模块,所述自动输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被测产品从进料口运输到所述旋转平台上的放置位;所述自动输送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传送带、升降电梯。本方案设置包括传送带、升降电梯的自动输送模块,可提高测试过程的自动程度,实现被测产品的自动输送,还可进一步地提高测试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标定测试方法的工作流程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标定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nS1、驱动被测产品进入标定模式;/nS2、根据预设测试角度,控制旋转平台带动所述被测产品连续旋转;/nS3、获取所述旋转平台的第一角度信息得到标准角度范围;获取所述被测产品的第二角度信息,根据预设算法确定有效响应数据;/nS4、同时获取所述标准角度范围和所述有效响应数据,进行对比生成标定表,并结合预设角度精度确定所述被测产品的测试结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标定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驱动被测产品进入标定模式;
S2、根据预设测试角度,控制旋转平台带动所述被测产品连续旋转;
S3、获取所述旋转平台的第一角度信息得到标准角度范围;获取所述被测产品的第二角度信息,根据预设算法确定有效响应数据;
S4、同时获取所述标准角度范围和所述有效响应数据,进行对比生成标定表,并结合预设角度精度确定所述被测产品的测试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标定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根据预设测试角度,控制旋转平台以匀速转动的方式,带动所述被测产品从起始角度以固定转速旋转至终止角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标定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获取所述旋转平台的第一角度信息得到标准角度范围具体为:
A、获取所述旋转平台实际旋转的第一角度信息作为标准角度范围;
B、通过总线将所述标准角度范围上传至PC端后,以指令的形式将其写入本地数据库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标定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获取所述被测产品的第二角度信息,根据预设算法确定有效响应数据具体为:
a、接收角反射器反射的所述被测产品发出的信号,确定第二角度信息;
b、根据预设角度范围筛选所述第二角度信息,得到有效响应数据并存储在本地数据库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标定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
S41、从本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标准角度范围和所述有效响应数据,比对后得到每一所述标准角度范围与每一对应的所述有效响应数据的角度差,进而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俊欧阳鹏黄晓彬巫辉黄麦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威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