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发动机余热吸附式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761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客车发动机余热吸附式空调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客车发动机余热吸附式空调系统。该客车发动机余热吸附式空调系统,包括车体,车体内固定安装有蒸发器,蒸发器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相对于蒸发器的一端连通有节流阀,节流阀的输出端连通有吸附床。该客车发动机余热吸附式空调系统,客车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是利用发动机余热来驱动吸附式制冷系统工作的系统,利用的是本被浪费掉的高温余热,与独自耗能的空调系统相比降低了发动机油耗,实现了对于客车运行费用的实际降低,并且由于采用的运作工质价格便宜,易于获取,设备简单,方便维修,并且对环境无危害,与当今社会而言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发动机余热吸附式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客车发动机余热吸附式空调
,具体为一种客车发动机余热吸附式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是实现“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节能减排技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一种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吸附式制冷原理技术逐渐被应用于热泵、船舶制冷、汽车空调等领域等领域,随着世界能源的日趋紧张,吸附式制冷原理技术因其自身具有的无运动部件、无噪声、抗震性好、控制简单、运行费用低等多方面优点在太阳能利用、工业废热利用、节能、医疗保健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吸附式制冷技术作为一种环保和节能技术在近20多年里得到迅速的发展,吸附式制冷技术采用低品位热源驱动循环,且吸附工质多采用环境友好的绿色自然工质,因此属于绿色节能技术。由于现今制冷系统通常采用压缩机制冷,或是采用有害于环境的制冷剂。通常需要外部功能,或者具有噪声大,耗能高,对环境有极大危害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客车发动机余热吸附式空调系统,具备设备简单,方便维修,并且对环境无危害,与当今社会而言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等优点,解决了由于现今制冷系统通常采用压缩机制冷,或是采用有害于环境的制冷剂。通常需要外部功能,或者具有噪声大,耗能高,对环境有极大危害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客车发动机余热吸附式空调系统,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固定安装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相对于蒸发器的一端连通有节流阀,所述节流阀的输出端连通有吸附床。所述吸附床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相对于吸附床的一端连通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相对于循环泵的一端连通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顶端连通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相对于发动机的一端连通有吸附床。所述吸附床的右侧顶端连通有第五管道,所述第五管道的右端连通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右端连通有第六管道。进一步的,第六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有蒸发器。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床采用以硅胶-水为材料的制冷工质对。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第一管道、节流阀、吸附床、第五管道、冷凝器及第六管道组成循环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床、第二管道、循环泵、第三管道、发动机、第四管道组成循环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道及第四管道均为进水管道。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道及第五管道均为出水管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客车发动机余热吸附式空调系统,客车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是利用发动机余热来驱动吸附式制冷系统工作的系统,利用的是本被浪费掉的高温余热。与独自耗能的空调系统相比降低了发动机油耗,实现了对于客车运行费用的实际降低,并且由于采用的运作工质价格便宜,易于获取,设备简单,方便维修,并且对环境无危害,与当今社会而言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体;2、蒸发器;3、第一管道;4、节流阀;5、吸附床;6、第二管道;7、循环泵;8、第三管道;9、发动机;10、第四管道;11、第五管道;12、冷凝器;13、第六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一种客车发动机余热吸附式空调系统,包括车体1,车体1内固定安装有蒸发器2,蒸发器2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管道3,第一管道3相对于蒸发器2的一端连通有节流阀4,节流阀4的输出端连通有吸附床5,吸附床5采用以硅胶-水为材料的制冷工质对。吸附床5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二管道6,第二管道6相对于吸附床5的一端连通有循环泵7,循环泵7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三管道8,第三管道8相对于循环泵7的一端连通有发动机9,发动机9的顶端连通有第四管道10,第一管道3及第四管道10均为进水管道,第四管道10相对于发动机9的一端连通有吸附床5,吸附床5、第二管道6、循环泵7、第三管道8、发动机9、第四管道10组成循环结构。吸附床5的右侧顶端连通有第五管道11,第二管道6及第五管道11均为出水管道,第五管道11的右端连通有冷凝器12,冷凝器12的右端连通有第六管道13,第六管道13的另一端连通有蒸发器2,蒸发器2、第一管道3、节流阀4、吸附床5、第五管道11、冷凝器12及第六管道13组成循环结构。实施例;发动机冷却水制冷可行性计算根据设计:内车温度tN1=24℃,考虑到端差损失,实际蒸发器中制冷剂——水,工作温度为14℃。求在蒸发器中饱和蒸汽的流量:式中:——表示蒸发器中饱和蒸汽的质量流量,kg/s;h″1——表示在14℃下饱和蒸汽的焓,kJ/kg,查水和水蒸气热力图表h″1=2651.40kJ/kg;h′1——表示在14℃下饱和水的焓,kJ/kg,查水和水蒸气热力图表得到h′1=355.92kJ/kg;在蒸发器中饱和蒸汽的流量算得建立一个简化的问题模型,假定蒸发器中水吸热汽化为水蒸气直到被吸附床吸附为液态水其过程为绝热过程,且在吸附床中由水汽化为水蒸气与吸附剂分离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包括由14℃到85℃液态水的加热热量和85℃液态水汽化的汽化潜热,则由热平衡方程:式中:RH2O——表示为85℃水汽化为蒸汽的汽化潜热;QX——表示由14℃到85℃液态水的加热热量。RH2O由下式:RH2O=h″2-h′2式中:h″1——表示在85℃下饱和蒸汽的焓,kJ/kg,查水和水蒸气热力图表h″1=2651.40kJ/kg;h′1——表示在85℃下饱和水的焓,kJ/kg,查水和水蒸气热力图表h′1=355.92kJ/kg;则:RH2O=2295.48kJ/kg;QX=0.72kJ/s。而则计算由发动机散入冷却系统的热量由下式:式中:QW——表示由发动机散入冷却系统的热量,kJ/s;A——表示为传给冷却系统的热量占燃料热能的百分比,据资料查的A=0.3;ge——内燃机燃料消耗率,kg/(kw·h),据资料查的ge=0.293kg/(kw·h);Ne——内燃机功率Ne=20.2kW;hm——燃料低位发热值kJ/kg。根据资料查的柴油的低位发热值为hm=43000kJ/kg,则QW=21.2kJ/s。从计算得到QW=21.2kJ/s>Q吸=6.27kJ/s,证明该系统可行。在使用时,第一步,在蒸发器2中低压封装的水,在其工作温度下汽化,在其汽化过程中吸收客车环境中的热量,实现制冷,第二步汽化的水蒸气,经由第一管道3到达吸附床5,被硅胶吸附剂吸附,变为液态;另一边,柴油在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发动机余热吸附式空调系统,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内固定安装有蒸发器(2),所述蒸发器(2)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管道(3),所述第一管道(3)相对于蒸发器(2)的一端连通有节流阀(4),所述节流阀(4)的输出端连通有吸附床(5);/n所述吸附床(5)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二管道(6),所述第二管道(6)相对于吸附床(5)的一端连通有循环泵(7),所述循环泵(7)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三管道(8),所述第三管道(8)相对于循环泵(7)的一端连通有发动机(9),所述发动机(9)的顶端连通有第四管道(10),所述第四管道(10)相对于发动机(9)的一端连通有吸附床(5);/n所述吸附床(5)的右侧顶端连通有第五管道(11),所述第五管道(11)的右端连通有冷凝器(12),所述冷凝器(12)的右端连通有第六管道(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发动机余热吸附式空调系统,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内固定安装有蒸发器(2),所述蒸发器(2)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管道(3),所述第一管道(3)相对于蒸发器(2)的一端连通有节流阀(4),所述节流阀(4)的输出端连通有吸附床(5);
所述吸附床(5)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二管道(6),所述第二管道(6)相对于吸附床(5)的一端连通有循环泵(7),所述循环泵(7)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三管道(8),所述第三管道(8)相对于循环泵(7)的一端连通有发动机(9),所述发动机(9)的顶端连通有第四管道(10),所述第四管道(10)相对于发动机(9)的一端连通有吸附床(5);
所述吸附床(5)的右侧顶端连通有第五管道(11),所述第五管道(11)的右端连通有冷凝器(12),所述冷凝器(12)的右端连通有第六管道(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发动机余热吸附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第六管道(13)的另一端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祖涛吴柯吴宗昌潘广宇袁博邓豪豪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