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智能窗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546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智能窗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智能窗帘。该可调节的智能窗帘,包括窗帘机构,所述窗帘机构内包括移动机构及调节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内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脉冲电源,所述支架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该可调节的智能窗帘,操作人员将所需调节机构组装在支架内后,在完成安装后,支架上太阳能板对外界光能进行吸收,并通过脉冲电源内所自带的光感传感器传出信号并通过脉冲电源所传出的脉冲信号对步进电机进行控制,并通过调节机构内元件配合,从而实现对于挡板的控制,从而对挡板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完成对于室内光线强弱的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智能窗帘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窗帘的
,具体为一种可调节的智能窗帘。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家庭生活智能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家庭生活的品质,人们利用现在发展日趋成熟的智能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窗帘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传统的窗帘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智能窗帘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窗帘。智能窗帘主要是为了解放双手,使人们更好、更便利地生活,正是因为如此,智能窗帘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的方式。但是大多数的智能窗帘只能通过系统控制进行左右移动,从而实现对于外界阳光的遮挡,但是当窗帘全遮挡时房间内光线较暗,但当窗帘半遮挡时,房间内光线又较为刺眼,因此,我们急需一种可调节的智能窗帘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智能窗帘,该可调节的智能窗帘,实现了对于窗帘角度的智能控制,从而实现对于房间光线强度的控制。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调节的智能窗帘,包括窗帘机构,所述窗帘机构内包括移动机构及调节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内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脉冲电源,所述支架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内包括两个滚轮,两个滚轮之间设置有圆杆,且圆杆的前后两端均通过对应滚轮上开设圆孔向外延伸并通过栓帽固定安装,所述圆杆上固定安装有框架。优选的,所述框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的上表面且位于框架内固定安装有圆形挡板,且连接盘的上表面且位于圆形挡板内设置有转盘,所述框架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圆形支架,且圆形支架内开设有圆形滑道,所述圆形滑道内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块。优选的,两个所述滑块的相对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的一端,且两个连接杆的另一端均通过圆形支架上开设对应圆形槽向外延伸并固定连接有矩形块,两个所述矩形块分别位于固定架的左右两端且位于圆形支架内,两个所述矩形块内均开设有空腔,两个所述空腔内的上下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圆形杆,且两个所述空腔内均通过圆形杆滑动连接有滑块一。优选的,两个所述空腔内且位于空腔内底壁均固定安装有弹簧的底端,且弹簧的顶端均与对应滑块一固定安装,两个所述滑块一的相对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一的一端,且连接杆一的另一端均通过矩形块上开设对应滑槽向外延伸并固定安装有圆形盘。优选的,所述圆形盘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液压杆,且液压杆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盘上开设对应圆孔向上延伸并与转盘固定安装,所述圆形盘的上表面且位于上下左右四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磁铁杆,且连接盘的下表面且对应磁铁杆位置均开设有磁铁限位槽,所述连接盘的下表面且位于液压杆的外侧并位于磁铁杆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框架二,所述框架二上固定安装有挡板。优选的,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且位于转盘上方通过开设圆孔一内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左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步进电机,所述转杆上均固定安装有锥齿轮一,所述转盘的上表面且位于中心位置均通过连杆固定安装有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啮合。优选的,所述脉冲电源与调节机构内元件均为电性连接,且调节机构可为多个,调节机构内转杆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并连接多个调节机构来进行适配,所述调节机构与支架适配。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可调节的智能窗帘,操作人员将所需调节机构组装在支架内后,在完成安装后,支架上太阳能板对外界光能进行吸收,并通过脉冲电源内所自带的光感传感器传出信号并通过脉冲电源所传出的脉冲信号对步进电机进行控制,并通过调节机构内元件配合,从而实现对于挡板的控制,从而对挡板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完成对于室内光线强弱的调整。2、该可调节的智能窗帘,当需要进行手动调节时,操作人员通过取消外部总控制台对于智能窗帘的控制后,液压杆通过矩形块内滑块一向下移动,磁铁杆从磁铁限位槽内拔出,取消限位,操作人员即可通过转动挡板并配合圆形支架内滑块进行角度的调节,从而实现电动与手动两种模式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调节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局部半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A-A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移动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窗帘机构、2移动机构、21支架、22脉冲电源、23太阳能板、3调节机构、31滚轮、32圆杆、33栓帽、34框架、35连接盘、36圆形挡板、37转盘、38圆形支架、39圆形滑道、310滑块、311连接杆、312圆形槽、313矩形块、314空腔、315圆形杆、316滑块一、317弹簧、318圆形盘、319液压杆、320磁铁杆、321磁铁限位槽、322框架二、323挡板、4转杆、5步进电机、6锥齿轮一、7锥齿轮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的智能窗帘,包括窗帘机构1,窗帘机构1内包括移动机构2及调节机构3,移动机构2内包括支架21,支架2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脉冲电源22,支架2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23,调节机构3内包括两个滚轮31,两个滚轮31之间设置有圆杆32,且圆杆32的前后两端均通过对应滚轮31上开设圆孔向外延伸并通过栓帽33固定安装,圆杆32上固定安装有框架34,框架3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盘35,连接盘35的上表面且位于框架34内固定安装有圆形挡板36,且连接盘35的上表面且位于圆形挡板36内设置有转盘37,框架34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圆形支架38,且圆形支架38内开设有圆形滑道39,圆形滑道39内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块310,两个滑块310的相对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11的一端,且两个连接杆311的另一端均通过圆形支架38上开设对应圆形槽312向外延伸并固定连接有矩形块313,两个矩形块313分别位于固定架34的左右两端且位于圆形支架38内,两个矩形块313内均开设有空腔314,两个空腔314内的上下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圆形杆315,且两个空腔314内均通过圆形杆315滑动连接有滑块一316,两个空腔314内且位于空腔314内底壁均固定安装有弹簧317的底端,且弹簧317的顶端均与对应滑块一316固定安装,两个滑块一316的相对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一317的一端,且连接杆一317的另一端均通过矩形块313上开设对应滑槽向外延伸并固定安装有圆形盘318,圆形盘318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液压杆319,且液压杆319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盘35上开设对应圆孔向上延伸并与转盘37固定安装,圆形盘318的上表面且位于上下左右四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磁铁杆320,且连接盘35的下表面且对应磁铁杆320位置均开设有磁铁限位槽321,连接盘35的下表面且位于液压杆319的外侧并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的智能窗帘,包括窗帘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机构(1)内包括移动机构(2)及调节机构(3),所述移动机构(2)内包括支架(21),所述支架(2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脉冲电源(22),所述支架(2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智能窗帘,包括窗帘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机构(1)内包括移动机构(2)及调节机构(3),所述移动机构(2)内包括支架(21),所述支架(2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脉冲电源(22),所述支架(2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智能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内包括两个滚轮(31),两个滚轮(31)之间设置有圆杆(32),且圆杆(32)的前后两端均通过对应滚轮(31)上开设圆孔向外延伸并通过栓帽(33)固定安装,所述圆杆(32)上固定安装有框架(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智能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3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盘(35),所述连接盘(35)的上表面且位于框架(34)内固定安装有圆形挡板(36),且连接盘(35)的上表面且位于圆形挡板(36)内设置有转盘(37),所述框架(34)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圆形支架(38),且圆形支架(38)内开设有圆形滑道(39),所述圆形滑道(39)内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块(3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智能窗帘,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块(310)的相对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11)的一端,且两个连接杆(311)的另一端均通过圆形支架(38)上开设对应圆形槽(312)向外延伸并固定连接有矩形块(313),两个所述矩形块(313)分别位于固定架(34)的左右两端且位于圆形支架(38)内,两个所述矩形块(313)内均开设有空腔(314),两个所述空腔(314)内的上下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圆形杆(315),且两个所述空腔(314)内均通过圆形杆(315)滑动连接有滑块一(3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辰然肖俊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航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