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窑洞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75124 阅读:3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窑洞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预制用于支撑窑洞顶部的钢管,将钢管机械弯折成与窑洞顶具有相同曲率的弧度;步骤二,在窑洞底部混凝土板面设置架体垫板及立杆底座,在底座上部插入立杆,并搭设横杆;步骤三,依次向上搭设支架;步骤四,在最顶上的立杆上端设置预制顶托,该顶托包括顶托丝杠,弧形顶板,顶板上的两对侧设置有翻边;步骤五,在预制顶托上安装顶部预制弧形钢管,在钢管上部沿窑洞净深方向设置木方作为模板次龙骨;步骤六,次龙骨上部安装弧形模板并绑扎钢筋;步骤七,钢筋上表面安装窑洞面板弧形模板,并浇筑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预制的弧形钢管和顶托,配合盘扣式脚手架、自密实混凝土可以更高效的进行混凝土窑洞的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窑洞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窑洞施工
,具体是一种混凝土窑洞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窑洞是陕北黄土高原的一种代表性建筑,它利用高原有利地形,靠山凿洞而成。随着时代的进步,土窑、石窑因各种原因逐渐被淘汰,新型的钢筋混凝土窑洞逐渐走入到人们的视野。在现有技术中,支架顶端往往采用带韧性的钢筋作为主龙骨,而模板采用小板条散拼,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观感质量差,需要进一步的打磨修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混凝土窑洞施工方法,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凝土窑洞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预制用于支撑窑洞顶部的钢管,将钢管机械弯折成与窑洞顶具有相同曲率的弧度;步骤二,在窑洞底部混凝土板面设置架体垫板及立杆底座,在底座上部插入立杆,并搭设横杆;步骤三,依次向上搭设支架;步骤四,在最顶上的立杆上端设置预制顶托,该顶托包括与立杆固定的顶托丝杠以及顶托丝杠滑块固定的顶板,顶板上的两对侧设置有翻边;步骤五,在预制顶托上安装顶部预制弧形钢管,在钢管上部沿窑洞净深方向设置木方作为模板次龙骨;步骤六,根据窑洞顶板弧度定制弧形模板,次龙骨上部安装弧形模板并绑扎钢筋;步骤七,钢筋上表面安装窑洞面板弧形模板,并浇筑混凝土。优选的,所述步骤三搭设支架采用盘扣式脚手架搭建而成,盘扣式脚手架横杆上设置有插销头,将次插头插入立杆圆盘孔中,调整横杆位置,使之处在同一水平高度,如此方法搭设下一步架体。优选的,所述步骤三架体搭设过程中,同步进行安装斜拉杆,斜拉杆一端与横杆固定,一端与立杆固定。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的弧形模板采用木模。优选的,所述步骤七中的混凝土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140±20。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的弧形模板为5块。优选的,步骤四预制的顶托顶板为弧形板。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窑洞,采用上述的混凝土窑洞施工方法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法解决传统方法中的架体搭设繁琐且稳定向不足,模板主龙骨变形过大导致混凝土成品观感质量差的问题,通过预制的弧形钢管和顶托,配合盘扣式脚手架、自密实混凝土可以更高效的进行混凝土窑洞的施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混凝土窑洞施工方法实施例中混凝土窑洞施工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示出了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附图标记:模板1、钢管2、立杆3、木垫板4、底座5、支架6、斜拉杆7、横杆8、顶托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窑洞施工方法,如图1-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预制用于支撑窑洞弧形模板1的钢管2,将钢管2弯折成与窑洞顶板模板1相同的弧度;其中钢管2可以为Q235型号φ48.3×3.5mm普通钢管。步骤二、在窑洞混凝土地面上以等距列阵形式铺设木垫板4,在木垫板4上安装底座5;在底座5上安装立杆3,在立杆3上搭设横杆8;支架6利用盘扣式脚手架搭建而成,盘扣式脚手架的横杆8具有接头,将横杆8接头插入立杆3的圆盘上的插入孔中,进而将横杆8与立杆3连接在一起。接着调整横杆8位置,使第一层横杆8杆处在同一平面上,然后将横杆8上的销扣下并敲紧,在第一层横杆8搭设完成后,通过底座5调节,使横杆8处于同一水平上,然后再进行下一层搭设;步骤三、依次向上搭设支架6;在搭设立杆3的过程中,同步安装斜拉杆7,或最后在浇筑混凝土前搭好斜拉杆7,斜拉杆7一端与横杆8固定,另一端与立杆3固定;斜拉杆7的设置增强了支架8体系的稳定性能和结构强度;此外,支架6搭建过程中,从下至上间隔的在之间的水平面上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的杆件通过扣件与支架6的横杆8或者是立杆3固定,从而在支架6的水平面上形成水平的加强机构,水平剪刀撑能够让支架6不易发生形变;并且,每搭建两层横杆8则利用全站仪检查横杆8的水平度和立杆3的垂直度,从而间隔调整支架6体系结构,减少在支架6的整体搭建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问题;步骤四、在最顶上的立杆3上端设置顶托9,顶托构件包括顶托丝杠,顶托丝杆包括顶托承载环,顶托丝杆的另一端固定有弧形顶板,顶板上的两对两侧设置有翻边,翻边用于限制钢管,将顶托与立杆3连接后让顶板距离窑洞顶部的模板1一定距离;步骤五、安装弧形钢管2,将弧形钢管2初步的固定在模板1上,初步固定是通过在模板1表面预先固定铁丝,铁丝从模板1内穿出并且缠绕以固定在模板1上,利用铁丝绑扎弧形钢管2实现弧形钢管2初步固定在模板1上,在弧形钢管2上部沿窑洞的净深方向设置木方作为模板1的次龙骨;步骤六、次龙骨上部安装按照窑洞弧度分解成5块的定制弧形模板2,按照窑洞弧度分解成5块,各块弧形模板2连接采用凹凸槽设计,使得模板拼装不留缝隙,并绑扎钢筋;步骤七、在钢筋钢绑扎成后,为窑洞上表面安装面板弧形模板,并浇筑塌落度为140±20的自密实混凝土。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窑洞,采用上述的混凝土窑洞施工方法制成。本专利技术解决传统方法中的架体搭设繁琐且稳定向不足,模板主龙骨变形过大导致混凝土成品观感质量差的问题,通过预制的弧形钢管和顶托,配合盘扣式脚手架、自密实混凝土可以更高效的进行混凝土窑洞的施工。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窑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n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预制用于支撑窑洞顶部的钢管,将钢管机械弯折成与窑洞顶具有相同曲率的弧度;/n步骤二,在窑洞底部混凝土板面设置架体垫板及立杆底座,在底座上部插入立杆,并搭设横杆;/n步骤三,依次向上搭设支架;/n步骤四,在最顶上的立杆上端设置预制顶托,该顶托包括与立杆固定的顶托丝杠以及顶托丝杠滑块固定的顶板,顶板上的两对侧设置有翻边;/n步骤五,在预制顶托上安装顶部预制弧形钢管,在钢管上部沿窑洞净深方向设置木方作为模板次龙骨;/n步骤六,根据窑洞顶板弧度定制弧形模板,次龙骨上部安装弧形模板并绑扎钢筋;/n步骤七,钢筋上表面安装窑洞面板弧形模板,并浇筑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窑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预制用于支撑窑洞顶部的钢管,将钢管机械弯折成与窑洞顶具有相同曲率的弧度;
步骤二,在窑洞底部混凝土板面设置架体垫板及立杆底座,在底座上部插入立杆,并搭设横杆;
步骤三,依次向上搭设支架;
步骤四,在最顶上的立杆上端设置预制顶托,该顶托包括与立杆固定的顶托丝杠以及顶托丝杠滑块固定的顶板,顶板上的两对侧设置有翻边;
步骤五,在预制顶托上安装顶部预制弧形钢管,在钢管上部沿窑洞净深方向设置木方作为模板次龙骨;
步骤六,根据窑洞顶板弧度定制弧形模板,次龙骨上部安装弧形模板并绑扎钢筋;
步骤七,钢筋上表面安装窑洞面板弧形模板,并浇筑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窑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搭设支架采用盘扣式脚手架搭建而成,盘扣式脚手架横杆上设置有插销头,将次插头插入立杆圆盘孔中,调整横杆位置,使之处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亮崔旭东苏微何欣刘星李广鑫郭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