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自动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412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注塑模具的自动顶出机构,包括底座、支撑面板和下模具,底座上方连接有支撑面板,支撑面板上设有下模具,所述底座内设有导柱一和导柱二,底座内安装有齿轮一、齿条二,齿条二与齿轮一啮合,齿条二连接有连杆一的一端,连杆一的另一端连接有导柱二,所述导柱一连接有连杆二的一端,连杆二连接齿条三,连杆一与连杆二铰接,顶针板两端安装在导柱一和导柱二上,顶针板上固定连接有顶杆,支撑面板和下模具设有通孔,顶杆贯穿在通孔内。利用电机带动齿轮一转动,通过连杆推动导柱一二移动,使得顶针板上移,将注塑产品顶出,支撑面板下方设有凹槽,给导柱一二运动的空间,不会影响下模具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的自动顶出机构
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自动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模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原理指:将受热融化的塑胶原材料由注塑机螺杆推进高压射入塑胶模具的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塑胶成形产品。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在注射成型过程中,制品在模具中冷却成型,由于制品体积收缩,对型芯产生包紧力。在注射成型的每一循环中,都必须克服包紧力和产生的摩擦力。保压结束后,将冷却固化后的塑件及浇注系统的凝料从模具中的型腔或型芯、料道中推出。常用的手动顶出当模具开模后由人工操纵顶出系统顶出产品它可使模具结构简化脱模平稳产品不易变形但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适用范围不广,自动顶出机构广泛使用弹簧,而对于大型模座,弹簧的力量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自动顶出机构,操作方便,能自动顶出注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的自动顶出机构,包括底座(9)、支撑面板(7)和下模具(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9)上方连接有支撑面板(7),支撑面板(7)上设有下模具(2),所述底座(9)内设有导柱一(14)和导柱二(10),所述底座(9)内壁上安装有轴一(19)、轴二、轴三和轴四,轴一(19)上设有齿轮一(16),轴二上安装有齿条二(15),轴三上设有与齿条二(15)相同的齿条三,齿条三与轴四上的齿轮四啮合,齿条二(15)与齿轮一(16)啮合,齿条二(15)连接有连杆一(12)的一端,连杆一(12)的另一端连接有导柱二(10),所述导柱一(14)连接有连杆二(13)的一端,连杆二(13)另一端连接齿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的自动顶出机构,包括底座(9)、支撑面板(7)和下模具(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9)上方连接有支撑面板(7),支撑面板(7)上设有下模具(2),所述底座(9)内设有导柱一(14)和导柱二(10),所述底座(9)内壁上安装有轴一(19)、轴二、轴三和轴四,轴一(19)上设有齿轮一(16),轴二上安装有齿条二(15),轴三上设有与齿条二(15)相同的齿条三,齿条三与轴四上的齿轮四啮合,齿条二(15)与齿轮一(16)啮合,齿条二(15)连接有连杆一(12)的一端,连杆一(12)的另一端连接有导柱二(10),所述导柱一(14)连接有连杆二(13)的一端,连杆二(13)另一端连接齿条三,连杆一(12)与连杆二(13)铰接,所导柱一(14)和导柱二(10)上设有槽(17),顶针板(11)两端固定安装在槽(17),顶针板(11)上固定连接有顶杆(4),所述支撑面板(7)和下模具(2)设有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根林甘凯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胜智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