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盖梁底模板快速拆除的施工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7382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盖梁底模板快速拆除的施工装置及方法,所述施工装置包括:浇筑底座,其设有一端为浇筑开口的浇筑空间;预制盖梁底模板,其设于所述浇筑空间内;限位组件,其连接所述浇筑底座与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其中,所述预制盖梁与所述浇筑底座分离的过程中,所述限位组件实现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与所述预制盖梁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预制盖梁底模板与预制盖梁之间的分离操作步骤繁琐,以至于分离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盖梁底模板快速拆除的施工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浇筑预制盖梁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盖梁底模板快速拆除的施工装置和一种预制盖梁底模板快速拆除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桥梁建设施工过程中,预制拼装施工技术可以显著缩短建设工期以及减少施工占道时间,同时,具备施工质量高、安全风险低以及环保等优点。因此,预制拼装施工技术在市政桥梁建设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1)浇筑得到预制盖梁之前,通常需要将预制盖梁底模板与预制立柱钢筋骨架进行定位,也即使得预制盖梁底模板中的调整柱插设至预制盖梁钢筋骨架中的导管,调节设于调整柱上的螺栓等紧固件使调整柱受压膨胀,挤压与之连接的导管,进而使二者稳定固定连接,但是在浇筑完成后,需要施工者进入由浇筑底座与支架支撑形成的支撑空间内,将螺栓等紧固件松开,以便于将预制盖梁底模板与预制盖梁分离,但是现有技术中,支撑空间狭小,例如支撑空间的高度仅为10mm,以至于施工者难以进入其中以进行拆卸,造成施工困难的问题;2)此外,浇筑得到预制盖梁后,在对其进行吊装的过程中,预制盖梁底模板会随着预制盖梁一起被起吊,也即二者无法在不经人工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分离,于是仍需施工者对其进行人工拆卸,才能将预制盖梁与预制盖梁底模板进行分离,由此增加了施工步骤,降低了整体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预制盖梁底模板与预制盖梁之间的分离操作步骤繁琐,以至于分离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盖梁底模板快速拆除的施工装置,包括:浇筑底座,其设有一端为浇筑开口的浇筑空间;预制盖梁底模板,其设于所述浇筑空间内;限位组件,其连接所述浇筑底座与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其中,所述预制盖梁与所述浇筑底座分离的过程中,所述限位组件实现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与所述预制盖梁分离。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结合实际浇筑过程,当完成对预制盖梁钢筋架的浇筑后,预制得到预制盖梁,在起吊所述预制盖梁的过程中,通过所述限位组件使得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能够与所述预制盖梁分离,一方面,避免了由施工者对二者进行人工分离操作,提高了拆分二者的效率;另一方面,二者完成分离后,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仍能够位于所述浇筑底座上,为下一次的浇筑做好准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浇筑底座包括:浇筑容器,设有所述浇筑开口;支撑架,设于所述浇筑容器远离所述浇筑开口的一侧;其中,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浇筑容器之间形成安装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所述支撑架增大了所述安装空间,留给施工者更大的活动空间能够更高效地在所述安装空间内进行操作,也即提高了对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上的调整柱的调节效率,便于拧紧或者松开调整柱上的螺栓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浇筑底座和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可拆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以便于提高浇筑完成后的拆卸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配合连接的第二限位件,设于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远离所述浇筑开口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吊装利用所述施工装置预制得到的盖梁的过程中,直至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浇筑底座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的侧壁接触,使得后续继续吊装所述盖梁的过程中,以使得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与所述盖梁分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为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件为限位吊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限位组件结构简单,降低了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配合连接的难度,同时也便于将二者进行拆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支撑架设有滑槽,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三限位块,设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第三限位块设有限位槽;其中,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杆限位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起吊所述预制盖梁的过程中,由于所述限位杆只是搭设至所述限位吊环上,于是造成二者配合连接的稳定性不足,于是通过所述第三限位块的限位作用,使得所述限位杆能够一直处于与所述限位吊环的配合状态下,一方面,避免了所述限位杆从所述限位吊环中掉出,而使得所述限位组件的限位作用失效;另一方面,避免所述限位杆相对所述限位吊环运动,使得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的受力状态处于稳定状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为锁定结构;所述第二限位件为限位吊环;其中,所述锁定结构与所述限位吊环锁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能够更加稳定得对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施加拉力,使其处于稳定状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都为限位吊环;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连接杆;其中,所述连接杆可拆卸地穿过两个所述限位吊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限位组件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锁定结构包括:锁定件,与所述限位吊环锁定连接;储线本体,与所述锁定件活动连接,所述储线本体设于所述支撑架内。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能够对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实施有效的拉力。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预制盖梁底模板的快速拆除方法,包括:S10:在预制施工场地搭建如上述任意一项实例所述的施工装置;S20:将预制盖梁钢筋骨架吊装至所述浇筑空间内,使其与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配合连接;S30:向所述浇筑空间浇筑混凝土,制得预制盖梁;S40:将所述预制盖梁从所述浇筑底座吊离,完成所述预制盖梁与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的分离。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能够使得将所述预制盖梁从所述浇筑底座上吊离的过程中,有效实现了将所述预制盖梁与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分离的操作,从而避免了在吊离过程中,二者粘连需要人工对其进行拆卸处理,进而提高了分离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1)结合实际浇筑过程,通过所述限位组件的限位作用,使得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顺利与所述预制盖梁完成分离,以代替人工进行直接分离,也即降低了分离二者的难度,提高了分离效率,此外,人工进行分离操作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于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也避免出现安全隐患;(2)所述安装空间的高度,也即由所述支撑架支撑起所述浇筑容器距离施工底面之间的距离,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增大了所述安装空间的高度,以使得施工者能够更自如地在其中进行施工操作,进而提高了整体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施工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浇筑底座1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预制盖梁底模板20与限位吊环31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盖梁底模板快速拆除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浇筑底座,其设有一端为浇筑开口的浇筑空间;/n预制盖梁底模板,其设于所述浇筑空间内;/n限位组件,其连接所述浇筑底座与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n其中,所述预制盖梁与所述浇筑底座分离的过程中,所述限位组件实现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与所述预制盖梁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盖梁底模板快速拆除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浇筑底座,其设有一端为浇筑开口的浇筑空间;
预制盖梁底模板,其设于所述浇筑空间内;
限位组件,其连接所述浇筑底座与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
其中,所述预制盖梁与所述浇筑底座分离的过程中,所述限位组件实现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与所述预制盖梁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底座包括:
浇筑容器,设有所述浇筑开口;
支撑架,设于所述浇筑容器远离所述浇筑开口的一侧;
其中,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浇筑容器之间形成安装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浇筑底座和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第一限位件,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配合连接的第二限位件,设于所述预制盖梁底模板远离所述浇筑开口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件为限位吊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辉熊永强王伟业金彪陈金晓李娟娟濮文彬毛国强曹明陈润军王宏涛周泽生蔡学峰李德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