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志勇专利>正文

高楼电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6804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1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楼电梯系统。通过设置树干电梯和树枝电梯,从而乘客可以通过两部或者多部电梯的交换,最终到达目的楼层。这种思维的转变,将使树干电梯和树枝电梯们可以同时运行,再加上树干电梯服务楼层数量骤减,也即一次循环运行的停站数骤减,从而大大减少RTT和提高运输能力。再者,由于树枝电梯负责的楼层较少(高度较低)因此选用低速电梯即可,如此,几个低速电梯分享一个井道,它们互不干涉,分区运行,大大提高了运输能力,而由于低速电梯的价格远远低于高速电梯,因此,也不会导致成本明显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楼电梯系统
本申请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高楼电梯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资源有限,摩天大楼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虽然节省了大量的空间,但是对于垂直出行增加了不少困难。许多商用大楼在上下班高峰都排起长龙,尤其是对于超高层建筑(40层以上或100米以上的建筑),可能排上20-30分钟才能乘上电梯。如何改变超长候梯的问题,特别是上行高峰的瓶颈问题,是相关领域一直关注的重点。目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两种思路:一是在运输能力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周期运行时间RTT(周期运行时间RTT=电梯在大堂装载乘客的时间+电梯在楼层间运行的时间+电梯空载返回大堂的时间);二是保持RTT不变,提高运输能力。基于此,主要的电梯交通配置解决方法有以下3种:1.电梯分区布置,常见的有高-低分区和高-中-低分区等。通过减少每部电梯的服务楼层数,从而减少周期运行时间RTT。2.目的地派梯,通过将相同目标楼层的乘客放到同一个轿厢,直接减少每个RTT循环的停站数,从而减少RTT。3.增加电梯数量,或者轿厢数量,如蒂森电梯的Twins(一井双梯)和奥的斯的doubledeck(双轿厢)。但是上述两种方案均存在问题,对于第1种方案,由于每个区域的客流高峰不一致,电梯分区时资源没法共享,因此实际上不能有效减少RTT。对于第2种方案,每部电梯服务的楼层过多,在同一时间,不同目的楼层的乘客到来过于随机,无法聚焦。而对于第3种方案,增加电梯数量或者轿厢数量在减少RTT上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却会明显增加成本。也就是说,目前的针对提高运输能力的电梯交通配置方案要么实际效果不好要么成本较高,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有效减少周期运行时间,同时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楼电梯系统,以解决目前的针对提高运输能力的电梯交通配置方案实际效果不好或者成本较高的问题。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楼电梯系统,其包括:运行于不同井道的树干电梯和树枝电梯;所述树干电梯仅在大厅和预设的多个换乘层停靠,用于将大厅内的乘客运送到各所述换乘层,或者将各所述换乘层的乘客运送到大厅或其他换乘层;所述树枝电梯所在的同一井道内设置多个树枝电梯,且不同的所述树枝电梯在互不重叠的运行区间内运行和停靠;所述运行区间为基于所述换乘层设置;所述树枝电梯用于将运行区间内各楼层的乘客运送到其他楼层。可选的,不同树枝电梯对应的运行区间包含的楼层数相等,或者,不同树枝电梯对应的运行区间包含的楼层数不相等。可选的,每个所述运行区间包含一或多个换乘层。可选的,所述运行区间包含两个换乘层,树枝电梯从其中一个换乘层向一个换乘层运行时的停靠楼层,与反向运行时的停靠楼层不同。可选的,设置有紧急模式,在紧急模式下,所述树干电梯在每个楼层均停靠。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大厅和各所述换乘层的监测设备,以及由乘客携带的智能设备;所述监测设备用于自动监测并统计对应楼层的客流拥挤情况,以及将所述客流拥挤情况发送至所述智能设备进行展示。可选的,所述智能设备还用于获取乘客输入的目的楼层,并根据所述监测设备统计的客流拥挤情况为乘客推荐乘梯方案。可选的,所述智能设备包括智能手机,用户通过安装于所述智能手机上的APP或小程序,输入的目的楼层、查看所述监测设备发送的客流拥挤情况以及推荐的乘梯方案。可选的,在推荐乘梯方案时,综合根据多个不同用户输入的目的楼层进行派梯,以使对应于相同目的楼层的用户乘坐同一电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树干电梯和树枝电梯,从而乘客可以通过两部或者多部电梯的交换,最终到达目的楼层。这种思维的转变,将使树干电梯和树枝电梯们可以同时运行,再加上树干电梯服务楼层数量骤减,也即一次循环运行的停站数骤减,从而大大减少RTT和提高运输能力。再者,由于树枝电梯负责的楼层较少(高度较低)因此选用低速电梯即可,如此,几个低速电梯分享一个井道,它们互不干涉,分区运行,大大提高了运输能力,而由于低速电梯的价格远远低于高速电梯,因此,也不会导致成本明显增加。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楼电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高楼电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显示界面示意图,其中,图3(a)为目的楼层选择示意图,图3(b)为乘梯路线推荐示意图,图3(c)为拥挤情况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申请基于树干--树枝理论提出一种电梯配置方案。树干--树枝理论:树叶需要的水分是通过树根→树干→树枝传输给树叶。因此,垂直交通的优化可以采用树干—树枝理论--即将群组电梯分为树干电梯和树枝电梯。其中,针对电梯交通流的分析:上班时属于上行高峰,客流的主要流量是由大楼的主端站,通常位于底层,流向各楼层。下班时相反,由各层流向主端站。中午的客流的方向视餐厅的位置而定。除了这三个时间的客流高峰外,其余时间的客流量都比较少。当然,某个大公司可能租了几个相邻的楼层办公,所以,就会产生区域内的平凡运行。但总而言之,由于上班时间人们的时间比较紧急,因此上行高峰还是高层建筑首先应该解决的交通难题,因此下面本文将以上行高峰为例,通过实施例进行详述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楼电梯系统,其包括:运行于不同井道的树干电梯和树枝电梯;树干电梯仅在大厅和预设的多个换乘层停靠,用于将大厅内的乘客运送到各换乘层,或者将各换乘层的乘客运送到大厅或其他换乘层(其他换乘层指的是,建筑物中,乘客进入树干电梯时所在的换乘层之外的换乘层);树枝电梯所在的同一井道内设置多个树枝电梯,且不同的树枝电梯在互不重叠的运行区间内运行和停靠;运行区间为基于换乘层设置;树枝电梯用于将运行区间内各楼层的乘客运送到其他楼层(其他楼层指的是,当前运行区间中,乘客进入树枝电梯时所在的楼层之外的楼层)。也就是说,树干电梯不在建筑物的全楼层停靠,而是仅在关键的换乘层停靠,同时树枝电梯也非全楼层停靠,而是仅负责一定的运行区间(比如相邻两个换乘层之间的楼层区间),举例来说,对于办公楼,在上班高峰期,树干电梯负责将大厅(通常为1楼)内聚集的乘客迅速运送至换乘层,而之后由树枝电梯将对应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楼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运行于不同井道的树干电梯和树枝电梯;/n所述树干电梯仅在大厅和预设的多个换乘层停靠,用于将大厅内的乘客运送到各所述换乘层,或者将各所述换乘层的乘客运送到大厅或其他换乘层;/n所述树枝电梯所在的同一井道内设置多个树枝电梯,且不同的所述树枝电梯在互不重叠的运行区间内运行和停靠;所述运行区间为基于所述换乘层设置;所述树枝电梯用于将运行区间内各楼层的乘客运送到其他楼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楼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运行于不同井道的树干电梯和树枝电梯;
所述树干电梯仅在大厅和预设的多个换乘层停靠,用于将大厅内的乘客运送到各所述换乘层,或者将各所述换乘层的乘客运送到大厅或其他换乘层;
所述树枝电梯所在的同一井道内设置多个树枝电梯,且不同的所述树枝电梯在互不重叠的运行区间内运行和停靠;所述运行区间为基于所述换乘层设置;所述树枝电梯用于将运行区间内各楼层的乘客运送到其他楼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不同树枝电梯对应的运行区间包含的楼层数相等,或者,不同树枝电梯对应的运行区间包含的楼层数不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运行区间包含一或多个换乘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区间包含两个换乘层,树枝电梯从其中一个换乘层向一个换乘层运行时的停靠楼层,与反向运行时的停靠楼层不同。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志勇姚皓缤
申请(专利权)人:姚志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