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铣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6437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铣槽机,包括:机架;设有大小可调节的间隙的气浮工作台;夹钳机构,可沿第一方向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上;第一加工单元,包括用于对待加工件上表面加工的第一刀具,所述第一刀具可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第二加工单元,包括用于对待加工件侧面加工的第二刀具,所述第二刀具可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第三加工单元,包括用于对待加工件下表面加工的第三刀具,所述第三刀具穿过所述气浮工作台上的间隙以对待加工件加工;所述第三刀具可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侧靠机构,包括用于抵接在待加工件侧面的侧靠板,所述侧靠板可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侧靠板向于待加工件的侧面上设有供所述第二刀具进入的避空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铣槽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木工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数控铣槽机。
技术介绍
目前,板式家具厂在木板工件上铣型和铣槽时,一般选用木工雕刻机或者木工加工中心进行加工;对于简单的开槽工件也会使用数控钻孔中心进行加工。然而,板式定制家具的高速发展,使得不同板件的钻孔、铣槽工艺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现有的木工加工设备无法同时对工件的双面及四个侧面进行加工;对于加工要求复杂的板材需要多次分布才能加工成型,加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数控铣槽机,可以解决现有的木工加工设备无法同时对工件的双面及四个侧面进行加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数控铣槽机,包括:机架;气浮工作台,设于所述机架上以支撑待加工件,所述气浮工作台上设有大小可调节的间隙;夹钳机构,用于夹持待加工件,所述夹钳机构可沿第一方向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上;第一加工单元,位于所述气浮工作台上方;所述第一加工单元包括用于对待加工件上表面加工的第一刀具,所述第一刀具可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方向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水平设置;第二加工单元,位于所述气浮工作台上方;所述第二加工单元包括用于对待加工件侧面加工的第二刀具,所述第二刀具可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第三加工单元,位于所述气浮工作台下方;所述第三加工单元包括用于对待加工件下表面加工的第三刀具,所述第三刀具穿过所述气浮工作台上的间隙以对待加工件加工;所述第三刀具可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侧靠机构,所述侧靠机构包括用于抵接在待加工件侧面的侧靠板,所述侧靠板可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侧靠板与所述夹钳机构分别位于待加工件的相对的两侧;所述侧靠板向于待加工件的侧面上设有供所述第二刀具进入以对待加工件的侧面进行加工的避空槽。作为所述数控铣槽机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机架上设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夹钳机构包括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导轨上的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上固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时,所述第一移动块沿所述第一移动块滑动;所述第一移动块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下夹板和上夹板,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通过第一气缸驱动以夹持待加工件;所述下夹板上设有用于抵接待加工件侧面的定位柱。作为所述数控铣槽机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加工单元、第二加工单元和第三加工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通过移动机构实现可移动地设于机架上;所述机架上设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导轨上的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上固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有与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移动块上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和设有可滑动的安装板,所述第三电机通过丝杆机构驱动所述安装板于所述第二移动块上沿第三方向移动。作为所述数控铣槽机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加工单元包括固设在所述移动机构的安装座上的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设有第一主轴单元,所述第一刀具包括由所述第一主轴单元驱动的第一锯片。作为所述数控铣槽机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加工单元还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的移动座,所述移动座通过第二气缸驱动以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沿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移动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主轴单元,所述第一刀具包括由所述第二主轴单元驱动的第二锯片;所述第二锯片和所述第一锯片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锯片较于所述第二锯片更靠近待加工件。作为所述数控铣槽机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加工单元包括固设在所述移动机构的安装座上的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设有第三主轴单元,所述第三主轴单元为可自动更换刀具的电主轴,所述第三主轴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刀具,所述第三主轴单元由第三气缸驱动以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沿第三方向移动;所述机架上设有供所述第三主轴单元更换刀具的换刀机构。作为所述数控铣槽机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换刀机构包括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刀架,所述刀架上包括有多个沿第一方向等距排列的用于固置刀具的刀具位;所述刀架连接有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刀架于所述机架上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将其中一所述刀具位移动到指定位置。作为所述数控铣槽机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加工单元的第二固定座上还设有第四固定座,所述第四固定座上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五主轴单元,所述第五主轴单元连接有用于对待加工件上表面进行铣槽的第四刀具;所述第五主轴单元由第四气缸驱动以在所述第四固定座上沿第三方向移动。作为所述数控铣槽机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三加工单元包括固设在所述移动机构的安装座上的第三固定座,所述第三固定座上设有第四主轴单元,所述第四主轴单元连接所述第三刀具;所述第三刀具由第五电机驱动以在所述第三固定座上沿第三方向移动。作为所述数控铣槽机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气浮工作台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支撑台、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支撑台、以及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三支撑台;所述第二支撑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台和所述第三支撑台之间;所述第二支撑台通过第二驱动器驱动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一支撑台与所述第二支撑台之间的间隙大小,所述第三支撑台通过第三驱动器驱动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二支撑台和所述第三支撑台之间的间隙大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通过第一加工单元、第二加工单元和第三加工单元设置多把刀具,对应于待加工件不同方向的表面的加工,适配于各种加工要求,能够使板材一次性加工成型,有效提高加工效率;气浮工作台能够为待加工件提供有效的支撑,避免所述第一加工单元和第二加工单元对待加工件加工时产生振动,从而导致铣型、铣槽位置有偏差;另外气浮工作台上具有可调大小的间隙,从而为第三加工单元进行避让,让第三加工单元得以对待加工件的下表面进行加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数控铣槽机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数控铣槽机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所述夹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所述侧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所述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所述第一加工单元的主视示意图;图7为所述第一加工单元的侧视示意图;图8为所述第二加工单元的主视示意图;图9为所述第二加工单元的俯视示意图;图10为所述换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所述第三加工单元的主视示意图;图12为所述气浮工作台的主视示意图。图中:1、机架;110、第一导轨;111、第一齿条;120、第二导轨;121、第二齿条;130、第三导轨;140、第四电机;141、驱动皮带;2、气浮工作台;201、第一支撑台;202、第二支撑台;2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控铣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n气浮工作台,设于所述机架上以支撑待加工件,所述气浮工作台上设有大小可调节的间隙;/n夹钳机构,用于夹持待加工件,所述夹钳机构可沿第一方向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上;/n第一加工单元,位于所述气浮工作台上方;所述第一加工单元包括用于对待加工件上表面加工的第一刀具,所述第一刀具可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方向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水平设置;/n第二加工单元,位于所述气浮工作台上方;所述第二加工单元包括用于对待加工件侧面加工的第二刀具,所述第二刀具可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n第三加工单元,位于所述气浮工作台下方;所述第三加工单元包括用于对待加工件下表面加工的第三刀具,所述第三刀具穿过所述气浮工作台上的间隙以对待加工件加工;所述第三刀具可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n侧靠机构,所述侧靠机构包括用于抵接在待加工件侧面的侧靠板,所述侧靠板可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侧靠板与所述夹钳机构分别位于待加工件的相对的两侧;所述侧靠板向于待加工件的侧面上设有供所述第二刀具进入以对待加工件的侧面进行加工的避空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铣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气浮工作台,设于所述机架上以支撑待加工件,所述气浮工作台上设有大小可调节的间隙;
夹钳机构,用于夹持待加工件,所述夹钳机构可沿第一方向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上;
第一加工单元,位于所述气浮工作台上方;所述第一加工单元包括用于对待加工件上表面加工的第一刀具,所述第一刀具可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方向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水平设置;
第二加工单元,位于所述气浮工作台上方;所述第二加工单元包括用于对待加工件侧面加工的第二刀具,所述第二刀具可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
第三加工单元,位于所述气浮工作台下方;所述第三加工单元包括用于对待加工件下表面加工的第三刀具,所述第三刀具穿过所述气浮工作台上的间隙以对待加工件加工;所述第三刀具可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
侧靠机构,所述侧靠机构包括用于抵接在待加工件侧面的侧靠板,所述侧靠板可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侧靠板与所述夹钳机构分别位于待加工件的相对的两侧;所述侧靠板向于待加工件的侧面上设有供所述第二刀具进入以对待加工件的侧面进行加工的避空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铣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夹钳机构包括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导轨上的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上固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时,所述第一移动块沿所述第一移动块滑动;所述第一移动块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下夹板和上夹板,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通过第一气缸驱动以夹持待加工件;所述下夹板上设有用于抵接待加工件侧面的定位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铣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工单元、第二加工单元和第三加工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通过移动机构实现可移动地设于机架上;所述机架上设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导轨上的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上固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有与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移动块上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和设有可滑动的安装板,所述第三电机通过丝杆机构驱动所述安装板于所述第二移动块上沿第三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控铣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工单元包括固设在所述移动机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辉李茂洪伍佳伟刘雄熊根华练文坤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玛斯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