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臂转向节主销孔钻孔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634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带臂转向节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臂转向节主销孔钻孔夹具,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定位体和压紧装置,所述定位体上设有用于对转向节盘部进行定位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上设有用于对转向节轴颈进行定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与转向节盘部和转向节主销孔轴线之间的夹角相等,所述定位体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对转向节臂进行定位的转向节臂定位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定位时将转向节轴颈插入定位孔中至转向节盘部与定位面接触,再利用转向节臂定位部对转向节臂进行定位,最后通过压紧装置将转向节固定在定位体上,具有稳固性好,定位精度高,装夹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钻孔精度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臂转向节主销孔钻孔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臂转向节加工
,特别涉及带臂转向节主销孔钻孔夹具。
技术介绍
转向节臂又叫梯形臂,是转向传动装置的最后一级传力部件,现有转向节臂一般通过螺栓连接在左右转向节上,另一端用球销和横拉杆接连。转向节是最终实现转向的部件,可是如何将转向机摇臂产生的扇形运动连接到左侧的转向节呢,于是在左侧的转向节上加装了转向节臂,通过转向纵拉杆将其与转向摇臂连接起来,并实现转向功能。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标准的不断提升,轻量化成为汽车行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主要途径是材料轻量化和结构轻量化。带臂转向节就是基于轻量化理念整体式结构设计的转向节,替代传统螺栓连接的分体式结构。转向节与转向节臂通过一体化锻造,总成部件重量可减轻4公斤左右。但由于转向节本身就属于枝杈类高难度复杂锻件,再加上在转向节上一体成型的转向节臂更加增加了整个结构的复杂性,且分布在上下耳上的主销孔的轴线方向与盘部和轴颈之间均呈不规则的角度,而上下耳上的主销孔的同轴度要求较高,因此在带臂转向节主销孔加工过程中如何装夹定位来保证主销孔的加工精度一直是行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带臂转向节主销孔钻孔夹具,具有稳固性好,定位精度高,装夹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钻孔精度高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带臂转向节主销孔钻孔夹具,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体和压紧装置,所述定位体上设有用于对转向节盘部进行定位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上设有用于对转向节轴颈进行定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与转向节盘部和转向节主销孔轴线之间的夹角相等,所述定位体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对转向节臂进行定位的转向节臂定位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时将转向节轴颈插入定位孔中至转向节盘部与定位面接触,再利用转向节臂定位部对转向节臂进行定位,最后通过压紧装置将转向节固定在定位体上,压紧装置和定位体同时限制了带臂转向节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自由度,转向节臂定位部限制了带臂转向节沿转向节轴颈的轴线方向旋转的自由度,使带臂转向节在主销孔钻孔过程中限位更加牢固,钻孔精密度更高,避免了加工时转向节旋转,而导致偏差,提高了生产质量,同时,通过定位体、压紧装置和转向节臂定位部相互配合,克服了带臂转向节结构复杂不好装夹定位的问题并充分利用了这种复杂的结构,实现了对带臂转向节快速、精准的定位,且定位精度高,装夹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钻孔精度高,同时,定位体上定位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与转向节盘部和转向节主销孔轴线之间的夹角相等使得转向节盘部与定位面接触后,转向节主销孔轴线与水平面平行,保证主销孔钻孔加工时,主销孔能够与机床主轴方向同轴,进一步保证了主销孔的加工精度。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孔内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外壁与定位孔的内壁紧密配合,所述定位套与定位孔同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向节轴颈通过定位套与定位孔同轴配合,定位套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便于更换,在大批量生产中,能够有效防止转向节轴颈与定位孔直接接触而造成定位孔的磨损,从而导致定位精度下降,因此,在定位孔中设置定位套能够有效提高整个夹具的使用寿命,降低夹具的维护成本。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臂、支撑臂和压紧油缸,所述压臂的一端与压紧油缸的伸缩轴转动连接,所述压臂的另一端向转向节耳部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撑臂位于压紧油缸与转向节耳部之间,所述支撑臂的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支撑臂的上端与压臂转动连接,所述压紧油缸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压紧油缸与压臂的一端连接,所述压臂的另一端位于转向节耳部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油缸驱动压臂的一端上下运动,使压臂绕其与支撑臂连接的点转动,从而带动压臂位于转向节耳部上方的一端上下运动实现转向节耳部的夹紧或者松开,同时,通过控制压紧油缸的行程大小可以有效控制压臂位于转向节耳部上方的一端上下运动的距离,可以满足转向节耳部尺寸不同的产品的压紧,从而提高了夹具的通用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向节臂定位部包括固定定位座和活动定位座,所述固定定位座和活动定位座分别固定在转向节臂的两侧,所述固定定位座和活动定位座上分别设有定位螺栓和压紧螺栓,所述定位螺栓和压紧螺栓分别与固定定位座和活动定位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螺栓和压紧螺栓相对的一端分别与转向节臂的两侧相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带臂转向节自身的特殊结构,定位时将转向节臂置于固定定位座和活动定位座之间,转向节臂的一侧通过定位螺栓定位,然后通过压紧螺栓压紧,使转向节快速装夹定位,定位精度更高,并且在主销孔钻孔加工过程中,整个带臂转向节不会发生旋转,钻孔加工精度更高。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臂向转向节耳部方向延伸的一端设有压头,所述压头的底部两端分别与转向节耳部的上耳和下耳相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压臂通过压头将转向节耳部压住,所述压头两端分别与上耳和下耳接触,由于带臂转向节的上耳和下耳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通过压头对上耳和下耳进行压紧,压紧效果较好且仅需要一个压臂就可以实现,更符合轻量化的设计要求,成本也更低。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头的顶部还设有辅助压块,所述辅助压块与压臂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压块和压臂与压头接触的区域位于上耳和下耳之间中部的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辅助压块和压臂与压头接触的区域位于上耳和下耳之间中部的位置,可以保证压头受力点尽量在压头与上耳和下耳接触点的中间,这样上耳和下耳在压紧时受力才会均匀,从而有效避免上耳和下耳因受力不均而造成带臂转向节装夹不稳定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转向节主销孔的加工质量。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有与定位孔位置相对的孔,所述孔的深度大于转向节轴颈从定位体中伸出的长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向节轴颈插入定位孔中至转向节盘部与定位面接触后,转向节轴颈从定位孔伸出的部分进入底座上与定位孔位置相对的孔中,这样定位孔的深度就不需要太深,因此定位体的厚度就可以大大减小,从而使夹具更加轻便,且对于尺寸不同的转向节轴颈均能实现定位,同时,由于底座上的孔径较大,转向节轴颈在装夹时可以左右摆动调节,从而使转向节耳部与压紧装置更好的接触,进而提高压紧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对带臂转向节装夹定位时稳固性好,定位精度高,装夹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定位时将转向节轴颈插入定位孔中至转向节盘部与定位面接触,再利用转向节臂定位部对转向节臂进行定位,最后通过压紧装置将转向节固定在定位体上,压紧装置和定位体同时限制了带臂转向节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自由度,转向节臂定位部限制了带臂转向节沿转向节轴颈的轴线方向旋转的自由度,使带臂转向节在主销孔钻孔过程中限位更加牢固,钻孔精密度更高,避免了加工时转向节旋转,而导致偏差,提高了生产质量,同时,通过定位体、压紧装置和转向节臂定位部相互配合,克服了带臂转向节结构复杂不好装夹定位的问题并充分利用了这种复杂的结构,实现了对带臂转向节快速、精准的定位,且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臂转向节主销孔钻孔夹具,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定位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2)包括定位体(21)和压紧装置(22),所述定位体(21)上设有用于对转向节盘部(4)进行定位的定位面(211),所述定位面(211)上设有用于对转向节轴颈(3)进行定位的定位孔(212),所述定位面(211)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与转向节盘部(4)和转向节主销孔轴线(6)之间的夹角相等,所述定位体(21)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对转向节臂(5)进行定位的转向节臂定位部(23)。/n

【技术特征摘要】
1.带臂转向节主销孔钻孔夹具,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定位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2)包括定位体(21)和压紧装置(22),所述定位体(21)上设有用于对转向节盘部(4)进行定位的定位面(211),所述定位面(211)上设有用于对转向节轴颈(3)进行定位的定位孔(212),所述定位面(211)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与转向节盘部(4)和转向节主销孔轴线(6)之间的夹角相等,所述定位体(21)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对转向节臂(5)进行定位的转向节臂定位部(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臂转向节主销孔钻孔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212)内设有定位套(213),所述定位套(213)的外壁与定位孔(212)的内壁紧密配合,所述定位套(213)与定位孔(212)同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臂转向节主销孔钻孔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22)包括压臂(221)、支撑臂(222)和压紧油缸(223),所述压臂(221)的一端与压紧油缸(223)的伸缩轴转动连接,所述压臂(221)的另一端向转向节耳部(7)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撑臂(222)位于压紧油缸(223)与转向节耳部(7)之间,所述支撑臂(222)的下端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支撑臂(222)的上端与压臂(221)转动连接,所述压紧油缸(223)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压紧油缸(223)与压臂(221)的一端连接,所述压臂(221)的另一端位于转向节耳部(7)的上方。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运军肖烈王战兵陈天赋熊光财杨悦徐生荣张涛刘延嗣钟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