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内窥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5768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内窥镜装置,包括:插入部,包括弯曲单元和柔性软管;操作部,包括壳体、牵拉线和安装于壳体的第一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弯曲单元、柔性软管和壳体依次连接,牵拉线穿过柔性软管且牵拉线的第一端连接弯曲单元的自由端;支撑座,壳体安装于支撑座,支撑座设置有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和弯曲动力单元,弯曲动力单元可以通过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带动第一弯曲动力啮合机构转动,且支撑座安装有可以驱动操作部转动的旋转动力单元;第一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包括第一转盘,第一转盘和壳体的旋转轴同向;第一转盘连接转向传动机构,且转向传动机构连接牵拉线的第二端;第一转盘和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的啮合点位于壳体的侧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内窥镜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将带有微型摄像装置的细长柔性体插入到患者体内,对患者各种脏器进行观察的内窥镜装置被广泛使用。有的内窥镜装置还内置了可以为各种钳道器械提供插入通道的管道,从而完成活体取样、微创手术等操作。最近,内窥镜装置不止是在医疗领域,在例如锅炉燃气轮机发动机、化学成套设备的管路、汽车发动机等腔体内部缺陷检查等工业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内窥镜装置(尤其是医用内窥镜装置)的操作极为复杂。通常,内窥镜装置包含有插入部、操作部、成像设备及其它周边组件。插入部为细长条形结构,含有可顺应患者腔体改变其自身形状的柔性软管及可以被操作部控制进行主动弯曲运动的弯曲单元。操作部上安装有控制弯曲单元弯曲方向及弯曲角度大小的旋钮。内窥镜操作者通常一只手握持操作部并控制旋钮实现对弯曲单元的控制,同时,该手的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会配合身体姿态以实现对插入部进行绕插入部轴心旋转的运动控制;而另一只手则握持插入部中靠近患者腔体入口的位置,并负责推拉插入部,以实现对插入部进行沿其长轴方向进退的运动控制。这样繁琐的长时间的操作很容易引起操作者的疲劳。为了减轻操作者的负担,电动内窥镜被提出。日本专利第3007715号公开了一种用电控装置实现弯曲功能的内窥镜系统。然而该专利并未涉及使其绕插入部轴心旋转控制的自动化方案。专利CN104757930B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窥镜手柄的操纵装置,可实现内窥镜的弯曲运动及绕插入部轴心旋转运动的电动控制。然而由于其结构限制,当内窥镜绕其插入部轴心旋转时,其负责驱动内窥镜大小拨轮的电机与传动机构势必跟随内窥镜同步旋转,这就大大增加了旋转动力的负担,也增加了操纵装置的旋转半径,难以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的设计。专利CN106510603B公开了一种旋转转动内窥镜装置,该装置中的操作部与插入部为分体结构,操作部与插入部各自有一对双同轴旋转连接机构且对应可拆卸连接,操作部内置有弯曲动力和旋转动力,弯曲动力经由操作部与插入部相互对接的双同轴连接机构传递到插入部进而驱动弯曲单元。旋转动力则直接驱动插入部绕其轴心旋转。由于操作部与插入部内的双同轴连接机构与插入部旋转轴心同轴,该装置中参与绕插入部旋转轴心旋转的组件较少,大大减小了旋转动力的负担及旋转半径。但该装置的动力对接部位位于插入部的后端面,使插入部的管线对接难以兼顾操作性与易清洁性。例如,如果管线接口排布在插入部侧面,则其旋转时管线会绕插入部缠绕而降低其操作性;而如果管线接口排布在插入部后端面附近,则管线会穿过操作部。又由于更换插入部时,会伴随拆装管线的操作,很难避免管线内液体滴落到操作部,进而导致操作部难以清理,这也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内窥镜装置,其可以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又能使管线接口的排布更加合理,兼顾其良好的操作性和易清洁性。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窥镜装置,包括:插入部,包括弯曲单元以及柔性软管;操作部,包括壳体、牵拉线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弯曲动力啮合机构,所述弯曲单元、柔性软管和所述壳体依次连接,所述牵拉线穿过所述柔性软管,且所述牵拉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弯曲单元的自由端;支撑座,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有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和弯曲动力单元,所述弯曲动力单元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弯曲动力啮合机构转动,且所述支撑座安装有可以驱动所述操作部转动的旋转动力单元;所述第一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包括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壳体的旋转轴同向;所述第一转盘连接转向传动机构,且所述转向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牵拉线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的啮合点位于所述壳体的侧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窥镜装置,由于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和弯曲动力单元均设置于支撑座,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和弯曲动力单元并不会整体随着操作部的转动而转动,由此可以减少旋转零件的数量,降低旋转所需驱动力和配套驱动机构的尺寸,达到了小型化和轻量化的目的。并且更换插入部的时候,只需要将插入部和操作部一起从支撑座拆卸下来,由此可以避免单独拆卸插入部的时候,液体滴落到操作部或者支撑座,因此该种内窥镜装置可以保证清洁性。此外,由于将原本操作部中的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和弯曲动力单元等部件均转移至支撑座中,进而操作部体积小、重量轻,可以便于操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转盘;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并连接所述牵拉线的第二端;或者,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转向联轴器,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盘,另一端连接所述牵拉线的第二端;或者,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蜗杆连接所述第一转盘,蜗轮连接所述牵拉线的第二端;或者,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斜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转盘;第二斜齿轮,与所述第一斜齿轮啮合,并连接所述牵拉线的第二端;或者,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滑轮,改变牵拉线牵拉方向,所述第一转盘直接连接所述牵拉线的第二端;或者,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丝杆螺母,螺母连接所述第一转盘,丝杆直接连接所述牵拉线的第二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转向传动机构与所述牵拉线连接的一端输出旋转运动时,其与牵拉线之间存在旋转变直线传动机构,所述旋转变直线传动机构包括:链轮,连接所述转向传动机构;链条,与所述链轮配合,连接所述牵拉线的第二端;或者,所述旋转变直线传动机构包括:皮带轮,连接所述转向传动机构;皮带,与所述皮带轮配合,连接所述牵拉线的第二端;或者,所述旋转变直线传动机构包括:齿轮,连接所述转向传动机构;齿条,与所述齿轮配合,连接所述牵拉线的第二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转盘为磁性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磁啮合,所述壳体将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完全隔离;或者,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包括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转盘啮合的齿或粗糙表面;或者,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包括传动带,所述传动带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转盘啮合的齿或粗糙表面;或者,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包括长条形传动机构,所述长条形传动机构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转盘啮合的齿或粗糙表面;或者,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包括链条,所述链条与第一转盘形成链传动;或者,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包括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第一转盘形成蜗轮蜗杆传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之间为非完全隔离机构时,所述操作部内含有非金属材料的传动零件;当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时,所述非金属材料的传动零件可以是第一转盘、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中的至少一种;当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插入部,包括弯曲单元以及柔性软管;/n操作部,包括壳体、牵拉线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弯曲动力啮合机构,所述弯曲单元、柔性软管和所述壳体依次连接,所述牵拉线穿过所述柔性软管,且所述牵拉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弯曲单元的自由端;/n支撑座,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有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和弯曲动力单元,所述弯曲动力单元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弯曲动力啮合机构转动,且所述支撑座安装有可以驱动所述操作部转动的旋转动力单元;/n所述第一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包括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壳体的旋转轴同向;/n所述第一转盘连接转向传动机构,且所述转向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牵拉线的第二端;/n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的啮合点位于所述壳体的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入部,包括弯曲单元以及柔性软管;
操作部,包括壳体、牵拉线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弯曲动力啮合机构,所述弯曲单元、柔性软管和所述壳体依次连接,所述牵拉线穿过所述柔性软管,且所述牵拉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弯曲单元的自由端;
支撑座,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有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和弯曲动力单元,所述弯曲动力单元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弯曲动力啮合机构转动,且所述支撑座安装有可以驱动所述操作部转动的旋转动力单元;
所述第一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包括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壳体的旋转轴同向;
所述第一转盘连接转向传动机构,且所述转向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牵拉线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的啮合点位于所述壳体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锥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转盘;
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并连接所述牵拉线的第二端;
或者,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
转向联轴器,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盘,另一端连接所述牵拉线的第二端;
或者,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
蜗轮蜗杆,蜗杆连接所述第一转盘,蜗轮连接所述牵拉线的第二端;
或者,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斜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转盘;
第二斜齿轮,与所述第一斜齿轮啮合,并连接所述牵拉线的第二端;
或者,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
滑轮,改变牵拉线牵拉方向,所述第一转盘直接连接所述牵拉线的第二端;
或者,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
丝杆螺母,螺母连接所述第一转盘,丝杆直接连接所述牵拉线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转向传动机构与所述牵拉线连接的一端输出旋转运动时,其与牵拉线之间存在旋转变直线传动机构,所述旋转变直线传动机构包括:
链轮,连接所述转向传动机构;
链条,与所述链轮配合,连接所述牵拉线的第二端;
或者,所述旋转变直线传动机构包括:
皮带轮,连接所述转向传动机构;
皮带,与所述皮带轮配合,连接所述牵拉线的第二端;
或者,所述旋转变直线传动机构包括:
齿轮,连接所述转向传动机构;
齿条,与所述齿轮配合,连接所述牵拉线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为磁性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磁啮合,所述壳体将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完全隔离;
或者,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包括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转盘啮合的齿或粗糙表面;
或者,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包括传动带,所述传动带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转盘啮合的齿或粗糙表面;
或者,第二弯曲动力啮合机构包括长条形传动机构,所述长条形传动机构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转盘啮合的齿或粗糙表面;
或者,第二弯曲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野许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上海澳华内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