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74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打包盒,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打包盒汤汁易漏出的问题。本打包盒包括外盒和放置在外盒内的内盒,内盒的底部具有漏水孔,内盒的底部高于外盒的底部,外盒的上端口具有支撑内盒的环形支撑面,在环形支撑面上设有环形的回流槽,回流槽的外侧槽壁高于回流槽的内侧槽壁,内盒的上端口具有外翻的环形翻边,且所述的环形翻边的底面形成有环形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宽度与回流槽的槽宽相匹配,在所述的环形翻边叠放在环形支撑面上时,加强筋插接在回流槽中并且加强筋与回流槽的槽壁形成密封。本打包盒通过回流槽和与回流槽配合的加强筋防止汤汁漏出,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包盒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送外卖的打包盒,特别涉及一种的打包盒。
技术介绍
食品的外卖服务已经非常普遍,而像面条等带汤汁的外卖食品在外送时都是简单打包,如面条和汤汁混在一起进行打包,这种打包方式在送外卖时会使面条发胀,或者如馄饨和汤汁混在一起打包,导致馄饨变糊,影响食物的口感和品质。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人提出了固液分离打包。如申请号为CN201720498831.5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米线打包盒,包括米线盒、米线汤盒和盖体,所述米线汤盒的盒壁上具有能够支撑米线盒底部的支撑部,所述米线盒放置于支撑部上,所述米线盒上边缘与米线汤盒上边缘叠置并紧密贴合,盖体扣合在米线盒上部。或者如申请号为201920702307.4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干湿分离的保温餐盒,包括第一餐盒、第二餐盒和汤包,汤包密封单独包装,第二餐盒放在第一餐盒底部,汤包放在第一餐盒底部和第二餐盒之间。现有的打包盒虽然解决了固液分离打包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带汤汁食物容易漏出汤汁的问题,干湿分离的保温餐盒虽然解决了汤汁问题,但是需要使用额外的包装袋和封口机,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打包盒,能够解决打包盒的漏出汤汁问题。本技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打包盒,包括外盒和放置在外盒内的内盒,内盒的底部具有漏水孔,内盒的底部高于外盒的底部,外盒的上端口具有支撑内盒的环形支撑面,在环形支撑面上设有环形的回流槽,回流槽的外侧槽壁高于回流槽的内侧槽壁,内盒的上端口具有外翻的环形翻边,且所述的环形翻边的底面形成有环形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宽度与回流槽的槽宽相匹配,在所述的环形翻边叠放在环形支撑面上时,加强筋插接在回流槽中并且加强筋与回流槽的槽壁形成密封。内盒的环形翻边通过加强筋加强后能够支撑住内盒所放物品的重量,在内盒叠放在外盒内时,加强筋卡接在回流槽中形成密封效果,阻止汤汁外流,由于内盒易变形,通过特殊的回流槽结构使得汤汁被回流槽所阻挡,回流到外盒内,阻止汤汁漏出。作为改进,所述外盒具有环形凸边,环形凸边的上侧面为上述的环形支撑面,环形凸边的下侧面开有凹槽,所述的打包盒包括盖子,所述盖子包括顶盖和环形侧边,盖子环形侧边的下边缘具有卡扣,所述的盖子盖在外盒时,盖子的卡扣扣接在凹槽内。通过卡扣使得外盒和内盒紧密贴合,提高稳定性。作为改进,所述的凹槽为直角梯形槽,分别为斜槽壁和直槽壁,所述的斜槽壁向环形凸边的外周面倾斜,所述的卡扣具有凹槽相匹配的结构。这种结构使得环形凸边的下侧边缘形成弹性边缘,方便卡扣卡入。作为改进,顶盖的内侧面具有环形的压环,所述的盖子盖在外盒时,所述的压环压在内盒的环形翻边上。压环不仅可以增加盖子的强度,还能消除间隙,保证盖子能够压紧内盒。作为改进,所述的内盒、外盒和盖子均由可降解PP材料或者纸质材料制成。采用纸质材料制成需会在纸质材料内外表面附上上一层可降解PP薄膜。作为改进,所述的内盒、外盒和盖子可做成矩形或者圆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打包盒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在外盒上的回流槽结构和内盒上的加强筋,并且使回流槽和加强筋形成密封配合,使得外盒内的汤汁形成双层防漏出,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2、盖子压环不仅加强盖子的强度,还能通过压环和盖子的卡扣,将内盒和外盒加紧,保证回流槽和加强筋的密封效果。3、可降解PP材料是环保材料,对环境危害较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打包盒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打包盒外盒的半剖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打包盒的半剖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盒;11、环形凸边;12、环形支撑面;13、回流槽;13a、外侧槽壁;13b、内侧槽壁;14、凹槽;2、内盒;21、漏水孔;22、环形翻边;23、加强筋;3、盖子;31、顶盖;32、环形侧边;33、卡扣;34、压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的形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打包盒的整体形状呈圆形,包括外盒1、内盒2和盖子3,采用可降解PP材料制成,是一款环保一次性产品,内盒2比外盒1稍小,且内盒2叠放在外盒1后,内盒2的底部高于外盒1的底部,内盒2的底部和外盒1的底部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汤汁的空间,内盒2则用于放置固体食物,如面条、馄饨等,固液分离的打包盒能够保持食物的口感和外观品质。如图2所示,外盒1具有环形凸边11,环形凸边11的上侧面为具有支撑内盒2的环形支撑面12,在环形支撑面12上设有环形的回流槽13,回流槽13的外侧槽壁13a高于回流槽13的内侧槽壁13b。环形凸边11的下侧面开有直角梯形槽状的凹槽14,凹槽14分别具有斜槽壁和直槽壁,斜槽壁向环形凸边11的外周面倾斜,这种结构使得环形凸边11的下侧边缘形成弹性边缘。如图3所示,内盒2的底部具有漏水孔21,汤汁通过漏水孔21可以回到外盒1中,漏水孔21均匀分布,或者非均匀分布均可。内盒2的上端口具有外翻的环形翻边22,且环形翻边22的底面形成有环形的加强筋23,加强筋23的宽度与回流槽13的槽宽相匹配,在环形翻边22叠放在环形支撑面12上时,加强筋23插接在回流槽13中并且加强筋23与回流槽13的槽壁形成密封。打包盒包括具有卡扣33的盖子3,盖子3包括顶盖31和环形侧边32,卡扣33位于盖子3环形侧边32的下边缘,顶盖31的内侧面具有环形的压环34,盖在外盒1时,盖子3的卡扣33扣接在凹槽14内,且卡扣33与凹槽14相匹配,压环34压在内盒2的环形翻边22上。压环不仅可以增加盖子3的强度,还能消除间隙,保证盖子3能够压紧内盒2,通过卡扣和压环,使得外盒1和内盒2紧密贴合,提高稳定性。使用时,先打开盖子3和内盒2,然后将汤汁放入外盒1,放上内盒2,在内盒2内放入固体食物,内盒2的环形翻边22通过加强筋加强后能够支撑住内盒2所放物品的重量,在内盒2叠放在外盒1内时,加强筋卡接在回流槽13中形成密封效果,阻止汤汁外流,由于内盒2易变形,通过特殊的回流槽13结构使得汤汁被回流槽13所阻挡,回流到外盒1内,阻止汤汁漏出。之后再盖上盖上,通过卡扣和压环将内盒2和外盒1压紧。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包盒,包括外盒(1)和放置在外盒(1)内的内盒(2),内盒(2)的底部具有漏水孔(21),内盒(2)的底部高于外盒(1)的底部,外盒(1)的上端口具有支撑内盒(2)的环形支撑面(12),在环形支撑面(12)上设有环形的回流槽(13),回流槽(13)的外侧槽壁(13a)高于回流槽(13)的内侧槽壁(13b),其特征在于,内盒(2)的上端口具有外翻的环形翻边(22),且所述的环形翻边(22)的底面形成有环形的加强筋(23),所述加强筋(23)的宽度与回流槽(13)的槽宽相匹配,在所述的环形翻边(22)叠放在环形支撑面(12)上时,加强筋(23)插接在回流槽(13)中并且加强筋(23)与回流槽(13)的槽壁形成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包盒,包括外盒(1)和放置在外盒(1)内的内盒(2),内盒(2)的底部具有漏水孔(21),内盒(2)的底部高于外盒(1)的底部,外盒(1)的上端口具有支撑内盒(2)的环形支撑面(12),在环形支撑面(12)上设有环形的回流槽(13),回流槽(13)的外侧槽壁(13a)高于回流槽(13)的内侧槽壁(13b),其特征在于,内盒(2)的上端口具有外翻的环形翻边(22),且所述的环形翻边(22)的底面形成有环形的加强筋(23),所述加强筋(23)的宽度与回流槽(13)的槽宽相匹配,在所述的环形翻边(22)叠放在环形支撑面(12)上时,加强筋(23)插接在回流槽(13)中并且加强筋(23)与回流槽(13)的槽壁形成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盒(1)具有环形凸边(11),环形凸边(11)的上侧面为上述的环形支撑面(12),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椒平丁宇凡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克拉弗特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