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香虫茶及其生产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
,特别涉及一种化香虫茶及其生产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虫茶,又名“虫酿茶”、“虫粪茶”或“虫屎茶”。传统意义上的“虫茶”中的虫并不是它的原料,而是它的生产者,其茶即是生产产物;换言之,在虫茶的制作过程中,将昆虫比喻为生产的机器,特定植物将会通过昆虫的消化道进行加工,经一系列的生化活动(消化酶或肠道微生物的发酵),特定植物转化为可供人类易于吸收或具有保健功能的发酵品。文礼章认为虫茶的功能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不同植物,与昆虫本身可能没有直接的关系,特定植物的相关成份经过虫体消化道发酵之后被富集于虫茶中。所以,虫茶既不是“被昆虫取食过的茶叶”,也不是“利用昆虫制作的茶饮”,而是源于昆虫取食特定的植物后产出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粪便。目前虫茶主要由农村的农户生产为主,一般采用传统的制作方法。三叶虫茶的制作,一般在每年的5至7月份,需采摘新鲜的三叶海棠嫩叶;将其经过高温杀青、晾干、装桶等处理后,并在表面喷撒一些淘米水;放置于阴暗通风的角落或阁楼上,自然发酵十天左右会散发特殊的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香虫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黄粉虫幼虫处理化香树叶得到化香虫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香虫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黄粉虫幼虫处理化香树叶得到化香虫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化香树叶饲养黄粉虫幼虫,将黄粉虫幼虫生产的虫沙烘干,即得化香虫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黄粉虫幼虫为60~90日龄的黄粉虫幼虫。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香树叶为经烘干后的化香树叶嫩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黄粉虫幼虫密度为0.088~0.269g/cm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