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55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甘薯栽培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其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对更多的甘薯幼苗进行培养,方便操作人员管理,省时省力,提高了实用性;包括栽培筐、隔板、第一栽培室、第二栽培室和通气孔,栽培筐中部设置有内腔,栽培筐顶端周圈设置有边沿,边沿底端与栽培筐顶端连接,隔板位于栽培筐内腔中部,隔板将栽培筐内腔分成第一栽培室和第二栽培室两个培养腔,便于第一栽培室和第二栽培室内的通风,栽培筐底端设置有四组垫块,顶端与栽培筐底端连接,垫块底端设置有螺纹孔,栽培筐外侧两壁设置有滑道,通过滑槽和滑道的配合,可将两组栽培筐摞叠起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
本技术涉及甘薯栽培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
技术介绍
甘薯又名甜薯,薯蓣科薯蓣属缠绕草质藤本。地下块茎顶分枝末端膨大成卵球形的块茎,外皮淡黄色,光滑。茎左旋,基部有刺,被丁字形柔毛。单叶互生,阔心脏形;雄花序为穗状花序,单生,雄花无梗或具极短的梗;苞片卵形,顶端渐尖;花被浅杯状,被短柔毛;蒴果三棱形,顶端微凹,基部截形,每棱翅状;种子圆形,具翅。在甘薯栽培过程中,传统的栽培方式比较浪费空间,管理人员比较累,不便管理,实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对更多的甘薯幼苗进行培养,方便操作人员管理,省时省力,提高了实用性的菜用甘薯栽培筐。本技术的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包括栽培筐、隔板、第一栽培室、第二栽培室和通气孔,栽培筐中部设置有内腔,栽培筐顶端周圈设置有边沿,边沿底端与栽培筐顶端连接,隔板位于栽培筐内腔中部,隔板将栽培筐内腔分成第一栽培室和第二栽培室两个培养腔,操作人员可分别在第一栽培室和第二栽培室内对不同品种的甘薯幼苗进行培养,栽培筐侧壁设置有多组通气孔,便于第一栽培室和第二栽培室内的通风,栽培筐底端设置有四组垫块一,顶端与栽培筐底端连接,垫块一底端设置有螺纹孔,支撑装置可与垫块一底端螺纹孔配合连接,第一栽培室和第二栽培室中分别设置有滑槽,栽培筐外侧两壁设置有滑道,通过滑槽和滑道的配合,可将两组栽培筐摞叠起来。本技术的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其中垫脚装置包括螺杆和垫块二,螺杆顶端与垫块一底端螺纹孔配合连接,螺杆底端与垫块二顶端连接,垫块二底端与地面接触。本技术的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栽培筐底端设置有多组滚轮,滚轮中部与栽培筐底端可旋转连接。本技术的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还包括把手和连接轴,把手底端通过连接轴与栽培筐侧端可旋转连接,操作人员手握把手可将栽培筐搬起。本技术的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栽培筐侧端设置有把手槽,当两字栽培筐摞叠时,可将把手收纳在把手槽内。本技术的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栽培筐侧端设置有观察窗。本技术的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把手上设置有把套,把套套装在把手上。本技术的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将滑道设置成斜面,在两组栽培筐摞叠时,滑槽和滑道之间存在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操作人员可通过第一栽培室和第二栽培室两个培养室对不同种类的甘薯幼苗进行培养,两组培养箱可摞叠放置,由于栽培筐侧端设置有垫块一,通过垫块一可为底侧的甘薯幼苗提供足量的氧气,通过设置以上装置,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对更多的甘薯幼苗进行培养,方便操作人员管理,省时省力,提高了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把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栽培筐;2、边沿;3、隔板;4、第一栽培室;5、第二栽培室;6、通气孔;7、垫块一;8、滑槽;9、滑道;10、螺杆;11、垫块二;12、滚轮;13、把手;14、连接轴;15、把手槽;16、把套;17、观察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包括栽培筐1、隔板3、第一栽培室4、第二栽培室5和通气孔6,栽培筐1中部设置有内腔,栽培筐1顶端周圈设置有边沿2,边沿2底端与栽培筐1顶端连接,隔板3位于栽培筐1内腔中部,隔板3将栽培筐1内腔分成第一栽培室4和第二栽培室5两个培养腔,操作人员可分别在第一栽培室4和第二栽培室5内对不同品种的甘薯幼苗进行培养,栽培筐1侧壁设置有多组通气孔6,便于第一栽培室4和第二栽培室5内的通风,栽培筐1底端设置有四组垫块一7,顶端与栽培筐1底端连接,垫块一7底端设置有螺纹孔,支撑装置可与垫块一7底端螺纹孔配合连接,第一栽培室4和第二栽培室5中分别设置有滑槽8,栽培筐1外侧两壁设置有滑道9,通过滑槽8和滑道9的配合,可将两组栽培筐摞叠起来;操作人员可通过第一栽培室4和第二栽培室5两个培养室对不同种类的甘薯幼苗进行培养,两组培养箱可摞叠放置,由于栽培筐1侧端设置有垫块一7,通过垫块一7可为底侧的甘薯幼苗提供足量的氧气,通过设置以上装置,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对更多的甘薯幼苗进行培养,方便操作人员管理,省时省力,提高了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其中垫脚装置包括螺杆10和垫块二11,螺杆10顶端与垫块一7底端螺纹孔配合连接,螺杆10底端与垫块二11顶端连接,垫块二11底端与地面接触;通过设置垫脚装置,可以很好地为栽培筐1提供支撑,提高了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栽培筐1底端设置有多组滚轮12,滚轮12中部与栽培筐1底端可旋转连接;几组栽培筐1摞叠到一起比较重,当操作人员需要移动时比较费力,通过将垫脚装置取下,利用栽培筐1底端的滚轮12,可推动整体移动,省时省力,提高了便利性。本技术的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还包括把手13和连接轴14,把手13底端通过连接轴14与栽培筐1侧端可旋转连接,操作人员手握把手13可将栽培筐1搬起;通过在栽培筐1侧端设置把手13,可便于对栽培筐1的取放,提高了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栽培筐1侧端设置有把手槽15,当两字栽培筐摞叠时,可将把手13收纳在把手槽15内;通过设置把手槽15,可将把手13收纳在把手槽15内,使两组栽培筐更好地叠加,提高了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栽培筐1侧端设置有观察窗17;通过设置观察窗17,操作人员可实时透过观察窗17观察甘薯幼苗成长情况,提高了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把手13上设置有把套16,把套16套装在把手13上;通过在把手13上设置把套16,在操作人员搬运栽培筐1时,可增大手与把手13的摩擦力,便于搬运,提高了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将滑道9设置成斜面,在两组栽培筐摞叠时,滑槽8和滑道9之间存在间隙;通过将滑道9设置成斜面,可便于两组栽培筐摞叠和取放,提高了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其在工作时,首先操作人员可通过第一栽培室4和第二栽培室5两个培养室对不同种类的甘薯幼苗进行培养,两组培养箱可摞叠放置,由于栽培筐1侧端设置有垫块一7,通过垫块一7可为底侧的甘薯幼苗提供足量的氧气,之后几组栽培筐1摞叠到一起比较重,当操作人员需要移动时比较费力,通过将垫脚装置取下,利用栽培筐1底端的滚轮12,对整体进行移动即可。本技术的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其特征在于,包括栽培筐(1)、隔板(3)、第一栽培室(4)、第二栽培室(5)和通气孔(6),栽培筐(1)中部设置有内腔,栽培筐(1)顶端周圈设置有边沿(2),边沿(2)底端与栽培筐(1)顶端连接,隔板(3)位于栽培筐(1)内腔中部,隔板(3)将栽培筐(1)内腔分成第一栽培室(4)和第二栽培室(5)两个培养腔,操作人员可分别在第一栽培室(4)和第二栽培室(5)内对不同品种的甘薯幼苗进行培养,栽培筐(1)侧壁设置有多组通气孔(6),便于第一栽培室(4)和第二栽培室(5)内的通风,栽培筐(1)底端设置有四组垫块一(7),顶端与栽培筐(1)底端连接,垫块一(7)底端设置有螺纹孔,支撑装置可与垫块一(7)底端螺纹孔配合连接,第一栽培室(4)和第二栽培室(5)中分别设置有滑槽(8),栽培筐(1)外侧两壁设置有滑道(9),通过滑槽(8)和滑道(9)的配合,可将两组栽培筐摞叠起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其特征在于,包括栽培筐(1)、隔板(3)、第一栽培室(4)、第二栽培室(5)和通气孔(6),栽培筐(1)中部设置有内腔,栽培筐(1)顶端周圈设置有边沿(2),边沿(2)底端与栽培筐(1)顶端连接,隔板(3)位于栽培筐(1)内腔中部,隔板(3)将栽培筐(1)内腔分成第一栽培室(4)和第二栽培室(5)两个培养腔,操作人员可分别在第一栽培室(4)和第二栽培室(5)内对不同品种的甘薯幼苗进行培养,栽培筐(1)侧壁设置有多组通气孔(6),便于第一栽培室(4)和第二栽培室(5)内的通风,栽培筐(1)底端设置有四组垫块一(7),顶端与栽培筐(1)底端连接,垫块一(7)底端设置有螺纹孔,支撑装置可与垫块一(7)底端螺纹孔配合连接,第一栽培室(4)和第二栽培室(5)中分别设置有滑槽(8),栽培筐(1)外侧两壁设置有滑道(9),通过滑槽(8)和滑道(9)的配合,可将两组栽培筐摞叠起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菜用甘薯栽培筐,其特征在于,其中垫脚装置包括螺杆(10)和垫块二(11),螺杆(10)顶端与垫块一(7)底端螺纹孔配合连接,螺杆(10)底端与垫块二(11)顶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涛胡铁欢孟宪洲席国成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