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源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364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源支架,包括架环,所述架环的环身下部位置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脚,所述支脚的上表面与架环的环身侧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侧支板,所述架环的环身一侧固定设置有侧接座,所述架环的环身内侧中部位置设置有轴接环,所述轴接环的周身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背离连接轴接环的一端对应固定连接在架环的环身内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支架整体结构设置为环形架,架身底部连接支脚进行支撑,支脚与架环之间设置有侧支板,节省支撑材料的同时可以保证架环的支撑强度,架环内侧通过支撑板支撑轴接环,同样节省了整体支撑的成本,制造成本低,支撑强度不弱于大面积支撑架体,侧向设有侧接座,配合支脚的底接实现架环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源支架
本技术涉及动力源支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源支架。
技术介绍
动力源,在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是电机,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电路中用字母M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目前最常用的是,利用热能、水能等推动发电机转子来发电。一般动力源在安装是,往往设置相应的支架结构,以增加动力源输出的稳定性,单一的支架结构虽然本身可以达到稳定动力源的效果,但是自身的使用成本较高,并且侧向不设置架身稳定连接结构,整体的稳定性没法得到较高的保障,实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动力源支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源支架,包括架环,所述架环的环身下部位置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脚,所述支脚的上表面与架环的环身侧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侧支板,所述架环的环身一侧固定设置有侧接座,所述架环的环身内侧中部位置设置有轴接环,所述轴接环的周身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背离连接轴接环的一端对应固定连接在架环的环身内壁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所述支脚在架环的下侧位置呈左右对称,所述支脚的下表面设置水平,且支脚的端部所在面超出架环的侧端面所在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脚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支脚的上表面连接架环的一侧设置为斜面,所述侧支板对应固定连接在支脚上表面斜面上,且侧支板的侧表面与架环的底部侧表面连接固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侧接座对应固定连接在架环的一侧上部位置,所述侧接座的侧表面所在面与架环的侧端面所在面相同,所述侧接座的侧表面上对应设置有连接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板在轴接环的周身等距设置有三块,三块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均对应连接在架环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板的板身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板的板身一侧设置有定位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轴接环的后表面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动力源支架中,支架整体结构设置为环形架,架身底部连接支脚进行支撑,支脚与架环之间设置有侧支板,节省支撑材料的同时可以保证架环的支撑强度,架环内侧通过支撑杆支撑轴接环,同样节省了整体支撑的成本,制造成本低,支撑强度不弱于大面积支撑架体。2、本技术动力源支架中,架环自身除了底部设置底支撑之外,在侧向设置有侧接座,通过侧接以及支脚的底接,可以保证整体架环作为动力源支架支撑的稳定性。3、本技术动力源支架中,架环内侧支撑杆上设置有定位孔结构,可以保证动力源与支架连接的精准度。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动力源支架的主视图;图2为一种动力源支架的侧视图;图3为一种动力源支架的后视图。图例说明:1、架环;2、支脚;3、侧支板;4、支撑板;5、轴接环;6、侧接座;7、定位孔;8、第一凹槽;9、第二凹槽;10、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动力源支架,包括架环1,提供支架主体结构,架环1的环身下部位置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脚2,提供底部支撑作业,支脚2的上表面与架环1的环身侧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侧支板3,增加支撑的机械强度,架环1的环身一侧固定设置有侧接座6,提供侧向连接,增加架环1连接的稳定性,架环1的环身内侧中部位置设置有轴接环5,提供与动力源轴杆的连接作业,轴接环5的周身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背离连接轴接环5的一端对应固定连接在架环1的环身内壁上,对应实现轴接环5固定连接在架环1的内部。两个支脚2在架环1的下侧位置呈左右对称,支脚2的下表面设置水平,保证支撑面水平,且支脚2的端部在面超出架环1的侧端面在面,增加侧向支撑面积,从而增加架环1的支撑稳定性,支脚2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8,减少支脚2的制造成本,支脚2的上表面连接架环1的一侧设置为斜面,侧支板3对应固定连接在支脚2上表面斜面上,且侧支板3的侧表面与架环1的底部侧表面连接固定,保证增体支撑强度的增加,侧接座6对应固定连接在架环1的一侧上部位置,侧接座6的侧表面在面与架环1的侧端面在面相同,避免受到架环1侧表面的影响,保证侧接的正常进行,侧接座6的侧表面上对应设置有连接孔,实现相应的对接作业,支撑板4在轴接环5的周身等距设置有三块,保证轴接环5的位置稳定性,三块支撑板4的另一端均对应连接在架环1的内壁上,支撑板4的板身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9,减少支撑板4的制造成本,支撑板4的板身一侧设置有定位孔7,确保与动力源对接的精准度,轴接环5的后表面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孔10,实现与动力源的固定连接。工作原理:在动力源支架中,支架整体结构设置为环形架,架环1底部连接支脚2进行支撑,支脚2与架环1之间设置有侧支板3,节省支撑材料的同时可以保证架环1的支撑强度,架环1内侧通过支撑板4支撑轴接环5,同样节省了整体支撑的成本,制造成本低,支撑强度不弱于大面积支撑架体,架环1自身除了底部设置底支撑之外,在侧向设置有侧接座6,通过侧接以及支脚2的底接,可以保证整体架环1作为动力源支架支撑的稳定性,架环1内侧支撑板4上设置有定位孔7结构,可以保证动力源与支架连接的精准度。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源支架,包括架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环(1)的环身下部位置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脚(2),所述支脚(2)的上表面与架环(1)的环身侧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侧支板(3),所述架环(1)的环身一侧固定设置有侧接座(6),所述架环(1)的环身内侧中部位置设置有轴接环(5),所述轴接环(5)的周身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背离连接轴接环(5)的一端对应固定连接在架环(1)的环身内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源支架,包括架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环(1)的环身下部位置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脚(2),所述支脚(2)的上表面与架环(1)的环身侧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侧支板(3),所述架环(1)的环身一侧固定设置有侧接座(6),所述架环(1)的环身内侧中部位置设置有轴接环(5),所述轴接环(5)的周身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背离连接轴接环(5)的一端对应固定连接在架环(1)的环身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源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脚(2)在架环(1)的下侧位置呈左右对称,所述支脚(2)的下表面设置水平,且支脚(2)的端部所在面超出架环(1)的侧端面所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2)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8),所述支脚(2)的上表面连接架环(1)的一侧设置为斜面,所述侧支板(3)对应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登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春满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