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电路及控制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21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控制电路及控制开关,涉及开关技术领域,用于减少在不同的布线方式下安装控制开关的步骤。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单火关态取电模块、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继电器驱动模块、消防模块、消防模块以及负载端;继电器的第一端分别与单火关态取电模块的第一端、负载端连接,第二端与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端与消防模块连接,第四端与继电器驱动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单火关态取电模块的第二端还与负载端连接,第一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的第二端设置有零线连接端,第三端设置有火线连接端,第四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与继电器驱动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电路及控制开关
本技术涉及开关
,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及控制开关。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物的电路布线主要有单火线布线和零火线布线两种方式。单火线布线是指只有火线接入控制开关。零火线布线是指火线和零线都接入控制开关。因此,在安装控制开关时,用户需要确定室内的布线方式,进而,选择与布线方式相匹配的控制开关。例如,若室内为单火线布线,则需要安装单火线取电-控制开关;若室内为零火线布线,则需要安装零火线取电-控制开关。但是,在建筑物多处需要安装控制开关的情况下,若建筑物存在上述两种布线方式,则用户在安装控制开关之前,需要首先确认安装控制开关处的布线方式。然后,用户才可以根据布线方式选择对应的控制开关进行安装。因此,控制开关的安装过程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电路及控制开关,用于减少在不同的布线方式下安装控制开关的步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单火关态取电模块、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继电器驱动模块、消防模块、控制模块以及负载端;继电器的第一端分别与单火关态取电模块的第一端、负载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端与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三端与消防模块连接,继电器的第四端与继电器驱动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单火关态取电模块的第二端还与负载端连接,单火关态取电模块的第一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的第二端设置有火线连接端,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的第三端设置有零线连接端,零火取电模块的第四端与控们控制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基于本技术的控制电路,负载端可以用于连接用电设备。当建筑物的布线方式为单火线布线方式时,用户可以将火线连接端与火线连接;当建筑物的布线方式为零火线布线方式时,用户可以将火线连接段与火线连接,以及将零线连接段与零线连接。基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用户可以使用一种控制开关,满足建筑物的不同布线方式的需求,简单方便。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单火取电模式下,火线连接端用于连接火线,负载端用于连接用电设备。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用户可以在单火取电模式下,选择相应的连接方式,简单方便。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零火取电模式下,火线连接端用于连接火线,零线连接端用于连接零线,负载端用于连接用电设备。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用户可以在零火取电模式下,选择相应的连接方式,简单方便。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火线连接端与零线连接端通过可控硅连接。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可以避免零线与火线直连,防止出现短路的现象。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单火取电模式下以及在零火取电模式下,火线连接端均通过同一整流桥与负载端连接。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可以减少元器件的使用,降低成本。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包括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控制电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单火关态取电模块、单火开态取电模块、零火取电模块、继电器驱动模块、消防模块、控制模块、第一负载端以及第二负载端;继电器的第一端分别与单火开态取电模块的第二端、第二负载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端与零火取电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端还设置有火线连接端,继电器的第三端与消防模块连接,继电器的第四端与继电器驱动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单火关态取电模块的第一端与单火开态取电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单火关态取电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负载端连接,单火关态取电模块的第三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单火开态取电模块的第二端还与第二负载端连接,单火开态取电模块的第三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零火取电模块的第二端设置有零线连接端,零火取电模块的第三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与继电器驱动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基于本技术的控制电路,第一负载端以及第二负载端可以用于连接用电设备。当建筑物的布线方式为单火线布线方式时,用户可以将火线连接端与火线连接;当建筑物的布线方式为零火线布线方式时,用户可以将火线连接段与火线连接,以及将零线连接段与零线连接。基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用户可以使用一种控制开关,满足建筑物的不同布线方式的需求,简单方便。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单火取电模式下,第一负载端用于连接用电设备,火线连接端用于连接火线。基于该可能的设计中,用户可以在单火取电模式下,选择相应的连接方式,灵活方便。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零火取电模式下,第二负载端用于连接用电设备,火线连接端用于连接火线,零线连接端用于连接零线。基于该可能的设计中,用户可以在零火取电模式下,选择相应的连接方式,灵活方便。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继电器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负载端和第二负载端与火线连接端连接;在继电器处于第二连接状态是,第一负载端和第二负载端与消防模块连接。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可以保证在火线连接端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消防端的电源为用电设备供电。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火线连接端与零火取电模块之间设置有保险丝。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可以防止火线端的电源的电压过大,对控制电路造成损害。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包括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控制电路。上述提供的控制开关均应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控制电路,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提供的对应的控制电路中对应方案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路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电路10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电路20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电路200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dropoutregulator,LDO)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体红外传感器专用芯片以及人体红外传感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度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灵敏度调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时时间调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101)、单火关态取电模块(102)、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继电器驱动模块(104)、消防模块(105)、控制模块(106)以及负载端(107);/n所述继电器(10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单火关态取电模块(102)的第二端、负载端(107)连接,所述继电器(101)的第二端与所述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101)的第三端与所述消防模块(105)连接,所述继电器(101)的第四端与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104)的第一端连接;/n所述单火关态取电模块(102)的第二端还与负载端(107)连接,所述单火关态取电模块(102)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106)的第一端连接;/n所述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的第二端设置有零线连接端,所述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的第三端设置有火线连接端,所述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的第四端与所述控制模块(106)的第二端连接;/n所述控制模块(106)的第三端与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104)的第二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101)、单火关态取电模块(102)、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继电器驱动模块(104)、消防模块(105)、控制模块(106)以及负载端(107);
所述继电器(10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单火关态取电模块(102)的第二端、负载端(107)连接,所述继电器(101)的第二端与所述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101)的第三端与所述消防模块(105)连接,所述继电器(101)的第四端与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104)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单火关态取电模块(102)的第二端还与负载端(107)连接,所述单火关态取电模块(102)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106)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的第二端设置有零线连接端,所述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的第三端设置有火线连接端,所述单火开态-零火取电模块(103)的第四端与所述控制模块(106)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106)的第三端与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104)的第二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单火取电模式下,所述火线连接端用于连接火线,所述负载端(107)用于连接用电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零火取电模式下,所述火线连接端用于连接火线,所述零线连接端用于连接零线,所述负载端(107)用于连接用电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连接端与所述零线连接端通过可控硅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火取电模式下以及在所述零火取电模式下,所述火线连接端均通过同一整流桥与所述负载端(107)连接。


6.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201)、单火关态取电模块(202)、单火开态取电模块(203)、零火取电模块(204)、继电器驱动模块(205)、消防模块(2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徐达陈旗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