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及摄像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504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及摄像模块,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其中: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转动连接,第三支架与第二支架转动连接;驱动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的上,用于驱动各支架相对旋转;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功能部布设于第一支架顶壁,第二功能部布设于第三支架顶壁,第一功能部和第二功能部通过连接弦连接;第一功能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外部电路与第一支架上的驱动组件;第二功能部设有第三连接部,用于第三支架上的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其能够在多个方向上产生变形以适应光学防抖装置多轴方向的运动变化,保证电信号连接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及摄像模块
本技术涉及电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及摄像模块。
技术介绍
目前,越来越多的智能移动设备中采用具有光学防抖功能的摄像模块,在此些摄像模块中,光学防抖装置和摄像模块等电子元器件需要外界供电以及向外界传输数据信号,因此需将此些光学防抖装置、摄像模块等其他电子元器件与外界电连接。由于光学防抖装置往往是做多轴运动,常规的电路结构由于不具备足够的柔性而经常会出现连接松脱等现象,无法保证持续稳定的电信号连接,导致光学防抖装置运作不顺畅和摄像头电信号故障,影响成像质量和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其能够在多个方向上产生变形以适应光学防抖装置多轴方向的运动变化,保证电信号连接稳定。本技术还提出一摄像模块。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包括:光学防抖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中且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中且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磁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且与第一线圈相对,所述第二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的侧壁上,所述第二磁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且与第二线圈相对,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架相对所述第一支架旋转、所述第三支架相对所述第二支架旋转;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功能部、第二功能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功能部布设于所述第一支架顶壁,所述第二功能部布设于所述第三支架顶壁,所述第一功能部和所述第二功能部通过连接弦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外部电路,所述第二连接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支架侧壁,且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功能部与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三连接部贴合于所述第三支架侧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功能部与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部或第一功能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功能部、第二功能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功能部、第二功能部分别布设于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的顶壁,第一功能部和第二功能部通过连接弦连接,第二连接部可对第一支架上的第一线圈进行供电,第三连接部可对第三支架上的第二线圈进行供电。对第一线圈通电使其产生磁场便可驱动第二支架相对第一支架转动,对第二线圈通电使其产生磁场驱动第三支架相对第二支架转动。当第三支架相对第二支架旋转、或者第二支架相对第一支架旋转,柔性电路板的第二功能部相对第三支架固定、第一功能部相对第一支架固定,连接弦发生形变保证电信号连接。通过如此设置,当第三支架相对第二支架旋转、或者第二支架相对第一支架旋转时,仅靠由连接弦的扭转变形来对光学防抖驱动装置中的驱动组件供电,可以减少柔性电路板的扭转变形,进而减少柔性电路板自身刚度对光学防抖装置运动的影响,有效防止柔性电路板松脱等现象出现,使光学防抖装置运动顺畅、电信号连接稳定,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所述连接弦包括两个连接端和L形弯折部,两个所述连接端设置于所述L形弯折部两端,两个所述连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功能部和所述第二功能部。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所述“L”形弯折部铺设于第二支架顶壁。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所述第二功能部和所述第一功能部均为半包围结构。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所述第二功能部和所述第一功能部沿均为全包围结构;所述连接弦设置有2个,在所述第二功能部上中心对称设置。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所述第二支架的转动轴线在第一功能部所在平面的投影与连接所述第一功能部的所述连接端重合;所述第三支架的转动轴线在第二功能部所在平面的投影与连接所述第二功能部的所述连接端重合。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2个,分别与所述第一功能部的两对边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有2个,分别与所述第二功能部的两对边相连接。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摄像模块,包括上述的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摄像模块,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上述的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当光学防抖装置运动实现光学防抖功能时,柔性电路板跟随光学防抖装置运动,保证光学防抖驱动电路连接稳定,通过如此设置,有效提高摄像模块的成像质量。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摄像模块,包括有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架上。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摄像模块,还包括有基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支架底部连接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支架底面到所述基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支架底面到所述基板的距离;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包括有基部和折叠部,所述基部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所述基部用于连接外部电路,所述折叠部的一端连接所述镜头组件的底部,所述基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折叠部的另一端。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柔性电路板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柔性电路板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中的柔性电路板的立体图;图6为图1中A-A方向的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的摄像模块的立体图。附图标记: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三支架13;第一线圈141;第二线圈142;第一磁体143;第二磁体144;柔性电路板2;第一功能部21;第二功能部22;连接弦23;第一连接部211;第二连接部212;第三连接部221;第二柔性电路板3;基部31;折叠部32;第一折线321;中轴线322;摄像头4;基板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光学防抖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中且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中且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磁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且与第一线圈相对,所述第二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的侧壁上,所述第二磁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且与第二线圈相对,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架相对所述第一支架旋转、所述第三支架相对所述第二支架旋转;/n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功能部、第二功能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功能部布设于所述第一支架顶壁,所述第二功能部布设于所述第三支架顶壁,所述第一功能部和所述第二功能部通过连接弦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外部电路,所述第二连接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支架侧壁,且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功能部与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三连接部贴合于所述第三支架侧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功能部与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部或第一功能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学防抖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中且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中且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磁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且与第一线圈相对,所述第二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的侧壁上,所述第二磁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且与第二线圈相对,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架相对所述第一支架旋转、所述第三支架相对所述第二支架旋转;
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功能部、第二功能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功能部布设于所述第一支架顶壁,所述第二功能部布设于所述第三支架顶壁,所述第一功能部和所述第二功能部通过连接弦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外部电路,所述第二连接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支架侧壁,且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功能部与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三连接部贴合于所述第三支架侧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功能部与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部或第一功能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弦包括两个连接端和“L”形弯折部,两个所述连接端设置于所述“L”形弯折部两端,两个所述连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功能部和所述第二功能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防抖装置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弯折部铺设于第二支架顶壁。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念明刘述伦计树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德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