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式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9640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主动式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散热装置包括抽送泵和换热管,抽送泵包括壳体和套设于壳体上的弹性松紧结构件,松紧结构件用于以间歇方式对壳体施加压缩力,壳体包括与其所形成的空腔连通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换热管的一端与壳体的进口端连接,换热管的另一端与壳体的出口端连接,以在换热管和壳体之间形成一密闭的连通通道,连通通道内设置有可流动的换热介质;壳体的空腔内还设置有单向流动结构,单向流动结构用于引导换热介质自进口端进入,并自出口端流出;上述抽送泵基于壳体上的松紧结构件来控制壳体的状态,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在体积狭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而且有效降低成本。而且有效降低成本。而且有效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动式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主动式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设备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释放出热量,如果不将电子设备内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将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影响使用寿命。对此,大多电子设备上都设置有散热装置,常用的散热装置为金属散热片,但是,由于散热片的散热效率有限,一些需要较高散热效率的电子设备上还会配置基于水冷或风冷的主动散热器。然而,这种主动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虽然高,但是需要配置相应的电机才能运行,传统电机由线圈和电磁铁构成,体积大,质量重,而且大幅提升了设备成本,不便于装配在安装空间有限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对安装空间占用小的主动式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主动式散热装置,其包括抽送泵和换热管,所述抽送泵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结构的壳体和套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弹性松紧结构件,所述壳体为可发生弹性形变的柔性件,所述松紧结构件用于以间歇方式对所述壳体施加压缩力,所述压缩力可将所述壳体压为压缩状态,所述壳体包括与其所形成的空腔连通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进口端连接,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出口端连接,以在所述换热管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一密闭的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内设置有可流动的换热介质;所述壳体的空腔内还设置有单向流动结构,所述单向流动结构用于引导所述换热介质自所述进口端进入,并自所述出口端流出。
>[0005]较佳地,所述松紧结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壳体外周壁上的弹性套筒和套设在所述弹性套筒外周壁上的紧固线,沿所述弹性套筒的轴向方向在所述弹性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缺口,以使得所述弹性套筒的口径可发生弹性变化,所述紧固线为形状记忆合金,所述松紧结构件还包括与所述紧固线电性连接的驱动电源。
[0006]较佳地,所述弹性套筒的缺口的两侧分别间隔设置有连接齿,所述缺口的两侧的所述连接齿彼此嵌套插接,且,在所述弹性套筒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连接齿与相对侧的所述弹性套筒的端壁具有活动间隙。
[0007]较佳地,所述单向流动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包括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位于所述壳体的进口端,所述第二开口部位于所述壳体的空腔内;所述第二连接套包括第三开口部和第四开口部,所述第三开口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出口端,所述第四开口部位于所述壳体的空腔外,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三开口部的口径,所述第四开口部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三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口径。
[0008]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套和所述第二连接套均为锥形结构。
[0009]较佳地,所述换热管包括换热段和导流段,所述换热段呈几字形分布,所述导流段呈直线型分布。
[0010]较佳地,所述换热介质包括液体介质或气体介质。
[0011]本技术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设备主体和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的如上所述的主动式散热装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公开的电子设备中配置有主动式散热装置,该主动式散热装置包括抽送泵和换热管,其中,抽送泵包括中空腔体结构的壳体和套设在壳体上的松紧结构件,工作过程中,松紧结构件对壳体以间隙方式施加弹性的压缩力,从而使得壳体在自然状态和压缩状态之间变换,进而将换热介质送入换热管,并从换热管回收换热介质,形成换热介质的循环流动,以执行对电子设备的主动散热功能;由此可知,抽送泵基于壳体上的松紧结构件来控制壳体的状态,结构简单,质量轻,便于安装在体积狭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而且有效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透视图。
[0014]图2为图1中主动式散热装置的平面结构图。
[0015]图3为图2中抽送泵的分解图。
[0016]图4为图2中抽送泵之壳体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18]如图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设备主体100和设置在设备主体100中的主动式散热装置P,该主动式散热装置P基于换热介质的循环流动,将电子设备中的高温区的热量移至散热区释放。如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的主动式散热装置P,包括抽送泵2和换热管3。抽送泵2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结构的壳体20和套设于壳体20上的弹性松紧结构件,壳体20为可发生弹性形变的柔性件,当壳体20受力而发生弹性形变时壳体20内的空腔21的体积发生变化,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壳体20具有两种状态,一为自然状态,二为压缩状态,当壳体20由自然状态转为压缩状态时,壳体20内的空腔21体积变小。
[0019]对于套设在壳体20上的松紧结构件,其用于以间歇方式对壳体20施加压缩力,压缩力可将壳体20压为压缩状态。通过间歇式施加的压缩力,使得壳体20在自然状态和压缩状态之间变换。
[0020]壳体20包括与其所形成的空腔21连通的进口端22和出口端23,换热管3的一端与壳体20的进口端22连接,换热管3的另一端与壳体20的出口端23连接,以在换热管3和壳体20之间形成一密闭的连通通道。连通通道内设置有可流动的换热介质。另外,壳体20的空腔21内还设置有单向流动结构,单向流动结构用于引导换热介质自进口端22进入,并自出口端23流出,从而有效确保换热介质的单向循环流动。
[0021]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处于工作状态而需要散热时,松紧结构件根据预设间
隔时间以间歇方式对壳体20施加压缩力,从而使得壳体20在自然状态和压缩状态之间变换,而当壳体20进入压缩状态时,壳体20内的换热介质受挤压而自出口端23排向换热管3,当壳体20自压缩状态进入自然状态时,壳体20内的空腔21处于低压状态,从而将换热管3中的换热介质自进口端22吸入,从而形成换热介质的循环流动。而当换热介质流经高温区时,吸收高温区的热量,换热介质的温度升高;当换热介质经高温区流经低温的散热区时,换热介质通过换热管3的管壁将热量散发出去,换热介质的温度下降,然后进入抽送泵2的壳体20内,以完成一次循环流动。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换热介质流经高温区吸热和流经低温区放热时,可直接通过换热管3的管壁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也可通过所在区域的金属散热片进行热交换。
[0022]具体地,换热介质包括液体介质或气体介质,液体介质可为水、乙醇等,气体介质可为空气。
[0023]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松紧结构件包括套设在壳体20外周壁上的弹性套筒260和套设在弹性套筒260外周壁上的紧固线261,沿弹性套筒260的轴向方向在弹性套筒260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缺口262,以使得弹性套筒260的口径可发生弹性变化。为方便控制,本实施例中的紧固线261为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SM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抽送泵和换热管,所述抽送泵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结构的壳体和套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弹性松紧结构件,所述壳体为可发生弹性形变的柔性件,所述松紧结构件用于以间歇方式对所述壳体施加压缩力,所述压缩力可将所述壳体压为压缩状态,所述壳体包括与其所形成的空腔连通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进口端连接,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出口端连接,以在所述换热管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一密闭的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内设置有可流动的换热介质;所述壳体的空腔内还设置有单向流动结构,所述单向流动结构用于引导所述换热介质自所述进口端进入,并自所述出口端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紧结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壳体外周壁上的弹性套筒和套设在所述弹性套筒外周壁上的紧固线,沿所述弹性套筒的轴向方向在所述弹性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缺口,以使得所述弹性套筒的口径可发生弹性变化,所述紧固线为形状记忆合金,所述松紧结构件还包括与所述紧固线电性连接的驱动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筒的缺口的两侧分别间隔设置有连接齿,所述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念明陈洪刘述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德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