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离子传导膜面电阻和电导率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4972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测量离子传导膜面电阻和电导率的装置,由电解池,鲁金毛细管,参比电极,电极,待测膜样品,导管,蠕动泵以及储液瓶构成的一个整体。采用四线制结构,电流测量线路和电压测量线路分开,能够消除导线电阻和接触电阻。采用鲁金毛细管,毛细管尖端靠近膜,能够减小溶液电阻,提高测量误差。使用夹具将膜固定在电解池之间,可快速更换测量样品。采用蠕动泵可双向泵送液体,在方便更换待测溶液的同时无需拆解电解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测量方便,实验重复性好,适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量离子传导膜面电阻和电导率的装置
本技术设计溶液化学和离子传导膜领域,具体涉及膜面电阻和电导率的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离子传导膜包括离子交换膜和多孔膜,在电渗析、燃料电池和液流电池等电化学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研究离子传导膜的离子传导都会涉及到膜面电阻和电导率的测量,准确测量膜面电阻和电导率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膜面电阻的测量装置采用两电极法,电导池中只有正极和负极,电极既连接工作站的高/低电压线路又连接电压感应线路,这导致测量结果中引入了导线电阻和接触电阻的影响,特别是接触电阻,每次更换待测样品,移动装置或者触碰导线,都会导致接触电阻的巨大变化,进而导致测量重复性差,误差大。测量膜电导的方法有可以使用四探针的,但是它只能用于测量致密的离子交换膜的横向电导率,无法测量多孔离子传导膜,也无法测量跨膜电导率,而跨膜电导率才能真正体现离子传导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测量离子传导膜面电阻和电导率的装置,该装置的适用范围广,可适用于酸性、碱性、中性的溶液,操作简单,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量离子传导膜面电阻和电导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电解池(1),鲁金毛细管(2),参比电极(3),电极(4);/n所述电解池(1)为一中空容器,于容器内设有待测膜样品(5),待测膜样品(5)将电解池(1)内部的分隔成左右二个互不连通的腔室;或所述电解池(1)为二个中空容器,二个中空容器相贴接放置,于左侧容器的右侧壁面上设有第一通孔,于右侧容器的左侧壁面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设置,待测膜样品(5)置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开口端面之间,并且分别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开口端面间为可拆卸的密闭连接结构;形成一由待测膜样品(5)间隔的左侧腔室和右侧腔室;/n于左侧腔室和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离子传导膜面电阻和电导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电解池(1),鲁金毛细管(2),参比电极(3),电极(4);
所述电解池(1)为一中空容器,于容器内设有待测膜样品(5),待测膜样品(5)将电解池(1)内部的分隔成左右二个互不连通的腔室;或所述电解池(1)为二个中空容器,二个中空容器相贴接放置,于左侧容器的右侧壁面上设有第一通孔,于右侧容器的左侧壁面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设置,待测膜样品(5)置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开口端面之间,并且分别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开口端面间为可拆卸的密闭连接结构;形成一由待测膜样品(5)间隔的左侧腔室和右侧腔室;
于左侧腔室和右侧腔室中分别装填有待测溶液;
二个鲁金毛细管(2)分别置于左侧腔室和右侧腔室中的待测溶液中,二个鲁金毛细管(2)的毛细管尖端靠近待测膜样品的两侧相对设置;
于二个鲁金毛细管(2)分别装填有饱和氯化钾溶液,于二个鲁金毛细管(2)中分别设置有参比电极,参比电极的下端置于饱和氯化钾溶液中;
二个电极(4)分别置于左侧腔室和右侧腔室中的待测溶液中。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离子传导膜面电阻和电导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装有待测溶液的储液瓶,储液瓶通过导管经蠕动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锋戴卿张华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