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煤机组烟气流量测量的毕托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870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燃煤机组烟气流量测量的毕托管,每根金属管均与若干个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管相连再连接微压计连接端,通过微压计连接端连接至微压计,外套管套设于连接管外部,热电偶平行于两根金属管外壁设置、位于外套管外,直接接触测量烟气温度,热电偶与外部控制器连接,通过热电偶测量进入A管和B管内的烟气温度并上传至控制器分析处理,可通过不同数目的连接管实现多段可拆卸式连接,使得毕托管长度易变换,运输及测试方便,便携,可测量烟道尺寸,适应性强,部件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气密性有保障,测量准确度高,毕托管外部套设由多段第一套管连接形成的外套管,有效保护毕托管内管,整体重量减轻,设备现场可操作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煤机组烟气流量测量的毕托管
本技术属于烟气流速或者流量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燃煤机组烟气流量测量的毕托管。
技术介绍
燃煤机组烟气流速和流量的准确测量对于污染物排放以及引风机的安全运行都至关重要。烟气测量是在烟道截面通过毕托管和压力仪表组合测定烟气流速来计算的,S型毕托管因其口径大、不易堵塞、耐高温、易维护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燃煤机组烟气流量的测量和标定中。作为关键测量设备,毕托管金属管应该粗细均匀,不得有扭曲、变形等现象,管道应该通畅不得堵塞,气密性要好,不得漏气。对于截面较大的烟道,由于烟气流场分布均匀性不一致,需要采用网格法测量不同位置流速以准确评估流场分布和烟气流量,此时对靠背管的可用长度提出了要求,但成型靠背管过长对其运输以及现场测试操作带来了不便。中国专利,授权号CN204287223U,提出了一种折叠式毕托管,通过软管连接,但是并不适用于高温烟气。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可弯曲铜管连接毕托管首尾测量大尺寸烟道,但是铜管经过多次卷曲收纳后易出现扭曲、变形等问题,测量准确性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燃煤机组烟气流量测量的毕托管。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燃煤机组烟气流量测量的毕托管,包括两根背靠背焊接在一起的金属管、热电偶和外套管,两根金属管测头端分别开设感压孔,每根金属管的连接头端均与若干个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管相连再连接微压计连接端,通过微压计连接端连接至微压计,外套管套设于连接管外部,起到保护多级连接管的作用,热电偶平行于两根金属管外壁设置、位于外套管外,热电偶测量机组烟气温度、进入A管和B管内的烟气温度,直接接触测量烟气,热电偶与外部控制器连接,通过热电偶测量金属管内烟气温度并上传至控制器分析处理。进一步的,两根金属管分别为A管和B管,A管和B管上分别开设不同的感压孔,A管测头端开设迎风的总压感压孔,B管测头端开设背风的静压感压孔,总压感压孔和静压感压孔对称布置且二者的开口截面互相平行。进一步的,所述A管和B管的连接头端错位布置,不在同一个垂直面上,A管和B管的连接头端分别通过螺纹与若干个可拆卸式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A管的连接头端设置带有外螺纹的第二螺栓,所述B管的连接头端设置带有外螺纹的第三螺栓,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分别与连接管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与金属管连接的一端设置带有内螺纹的第一螺母,连接管与微压计连接端连接的一端设置带有外螺纹的第四螺栓,第一螺母与第四螺栓适配,第一螺母与A管的第二螺栓及B管的第三螺栓适配,若干个连接管依次首尾可拆卸式连接再分别与金属管和微压计连接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微压计连接端与连接管连接的一端设置螺母,螺母与连接管的第四螺栓适配并螺纹连接,微压计连接端另一端设置橡胶管并通过橡胶管与微压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与两根金属管焊接后在测头端设置的第一螺栓螺纹连接,外套管由若干根第一套管依次首尾可拆卸式螺纹连接形成。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管测头端的外套管上、两根金属管外壁中间位置开孔,用于将热电偶固定。进一步的,每根金属管分别与可拆卸式连接在一起的若干个连接管连接,再分别与一个微压计连接端连接,再分别通过微压计连接端连接微压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燃煤机组烟气流量测量的毕托管,每根金属管的连接头端均与若干个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管相连再连接微压计连接端,通过微压计连接端连接至微压计,外套管套设于连接管外部,热电偶平行于两根金属管外壁设置、位于外套管外,热电偶测量机组烟气温度、进入A管和B管内的烟气温度,直接接触测量烟气,热电偶与外部控制器连接,通过热电偶测量金属管内烟气温度并上传至控制器分析处理,可通过不同数目的连接管实现多段可拆卸式连接,使得毕托管长度易变换,运输及测试方便,便携,可测量烟道尺寸,适应性强,部件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气密性有保障,测量准确度高,毕托管外部套设由多段第一套管连接形成的外套管,有效保护毕托管内管,整体重量减轻,设备现场可操作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金属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微压计连接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外套管端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未套设外套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套设外套管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A管;1-1、总压感压孔;2、B管;2-1、静压感压孔;3、第一螺栓;4、第二螺栓;5、第三螺栓;6、连接管;7、第一螺母;8、第四螺栓;9、微压计连接端;10、第二螺母;11、第三螺母;12、橡胶管;13、外套管;14、第一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7所示,一种用于燃煤机组烟气流量测量的毕托管,包括两根背靠背焊接在一起的金属管、热电偶和外套管13,两根金属管测头端分别开设感压孔,每根金属管均依次通过若干个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管6和一个微压计连接端9连接微压计,具体的,两根金属管分别为A管1和B管2,烟气分别通过A管1和B管2,连接管6与A管1和B管2之间、若干顺序连通的连接管6之间、连接管6与微压计连接端9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保证气密性,通过不同数目的连接管6首尾依次连接在一起达到毕托管长度可调的目的,扩大了烟道测量半径范围,外套管13套设于连接管6外壁,起到保护作用,外套管13与两根金属管焊接后在测头端设置的第一螺栓3螺纹连接,A管1和B管2测头端位于外套管13外部,热电偶平行于A管1和B管2设置、朝向烟气,置于外套管13外,热电偶与外部控制器连接,能够直接接触测量烟气,热电偶测量的是机组烟气温度,也是进入A管1和B管2内的烟气温度,通过热电偶测量金属管内烟气温度并上传至控制器分析处理。感压孔,分为总压感压孔1-1和静压感压孔2-1,在迎风面,A管1测头端开设迎风的总压感压孔1-1,在背风面,B管2测头端开设背风的静压感压孔2-1,总压感压孔1-1和静压感压孔2-1分别对称布置在A管1和B管2测头端,总压感压孔1-1和静压感压孔2-1的开口截面相互平行,毕托管的计算流速(流量)的参数K经标定,在0.81-0.86之内。A管1和B管2上与测头端相对的一侧为连接头端,A管1的连接头端和B管2的连接头端错位布置,不在同一个垂直面上,减小了A管1和B管2之间的间距,降低了外套管13的直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装置的重量,提高了操作方便性,A管1的连接头端和B管2的连接头端分别与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的若干个连接管6螺纹连接。A管1的连接头端设置第二螺栓4,B管2的连接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燃煤机组烟气流量测量的毕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背靠背焊接在一起的金属管、外套管和热电偶,两根金属管测头端分别开设感压孔,每根金属管的连接头端均与若干个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管相连再连接微压计连接端,通过微压计连接端连接至微压计,外套管套设于连接管外壁,热电偶平行于两根金属管外部设置、位于外套管外,用于测量进入金属管内的烟气温度,热电偶与外部控制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煤机组烟气流量测量的毕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背靠背焊接在一起的金属管、外套管和热电偶,两根金属管测头端分别开设感压孔,每根金属管的连接头端均与若干个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管相连再连接微压计连接端,通过微压计连接端连接至微压计,外套管套设于连接管外壁,热电偶平行于两根金属管外部设置、位于外套管外,用于测量进入金属管内的烟气温度,热电偶与外部控制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燃煤机组烟气流量测量的毕托管,其特征在于,两根金属管分别为A管和B管,所述A管测头端开设迎风的总压感压孔,所述B管测头端开设背风的静压感压孔,总压感压孔和静压感压孔对称布置且二者的开口截面互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燃煤机组烟气流量测量的毕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A管和B管的连接头端错位布置,不在同一个垂直面上,A管和B管的连接头端分别通过螺纹与若干个可拆卸式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燕杨晓宁王乐乐王丽朋张发捷卞子君何川马云龙孔凡海王凯柳晨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