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42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散热器,包括支撑框架、散热器本体、减震器、去热结构,所述减震器一端连接支撑框架,所述减震器远离支撑框架的一端连接散热器本体,所述去热结构设在支撑框架上,在散热器本体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功能散热器,通过本装置中的减震器可以在散热器颠簸或振荡的情况下,减少散热器的损坏,同时通过散热器本体中散热结构可以对散热器起到一定的散热功能,再加上去热结构可以更好的对散热器上的热量进行散热,提高整个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增加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散热器
本技术属于散热器
,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功能散热器。
技术介绍
汽车散热器由进水室、出水室及散热器芯等三部分构成。冷却液在散热器芯内流动,空气在散热器外通过。热的冷却液由于向空气散热而变冷,冷空气则因为吸收冷却液散出的热量而升温。传统的汽车散热器固定在汽车机架内部,散热器随汽车行驶时颠簸而发生晃动使得散热器内部部件连接处容易脱落,降低了散热器的使用寿命。同时,目前汽车散热器功能性都比较单一,使用起来也非常不便,传统的汽车散热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内部容易产生水垢,则会造成汽车散热器的堵塞。而且,现有的散热器通过风冷或水冷的形式进行散热,散热效果不佳,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种多功能高效汽车散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散热器,可以解决了散热问题,同时还可以去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又有辅助散热功能,提高散热效率。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散热器,包括支撑框架、散热器本体、减震器、去热结构,所述减震器一端连接支撑框架,所述减震器远离支撑框架的一端连接散热器本体,所述去热结构设在支撑框架上,其中去热结构设于散热器本体上方。本技术所述的多功能散热器,通过本装置中的减震器可以在散热器颠簸或振荡的情况下,减少散热器的损坏,同时通过散热器本体中散热结构可以对散热器起到一定的散热功能,再加上去热结构可以更好的对散热器上的热量进行散热,提高整个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增加散热效果。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多功能散热器,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底板、前柱、后柱、左支撑柱、右支撑柱,所述前柱和后柱设在底板前后两端,所述左支撑柱设在底板左端,所述右支撑柱设在底板左端。所述支撑框架中的底板可以承载散热器本体,散热器连接的减震器连接前柱和后柱,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用于支撑去热结构。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多功能散热器,所述散热器本体包括进水管、进水室、冷却管、散热片、出水室、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进水室,所述冷却管一端连接进水室,另一端连接出水室,所述散热片固定连接冷却管,所述出水室远离冷却管的一端连接出水管。热水通过进水管进水,进入到进水室,通过进水室再进入到冷却管中,冷却管通过散热片把热水中的热量散发出去,水温降低,经过降温的水进入到出水室中,再通过出水管排出。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多功能散热器,所述左支撑柱至少2根,所述右支撑柱至少2根,所述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数量相等。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的数量决定去热机构的数量,去热结构数量的多少决定去热效果。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多功能散热器,所述去热结构包括转动杆、从动齿轮、主动齿轮、扇叶、联轴器、电机、主动轮、从动轮、第二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两端连接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所述第二转动杆设在转动杆的下方,所述第二转动杆两端也连接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所述从动齿轮设在转动杆靠端部位置,所述扇叶设在转动杆中部,所述电机输出轴一端通过联轴器和第二转动杆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穿过一根左支撑柱,所述主动轮设在与电机相连的第二转动杆上,所述从动轮设在其它第二转动杆,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连接,所述主动齿轮设在第二转动杆上,与从动齿轮相吻合。去热结构通过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轮转动,主动轮和从动轮转动进而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从动从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上的扇叶转动,扇叶的转动带来一定的风流,进而把冷却管和散热片热量带走,起到一定的降温去热效果,提供散热器的散热速度。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多功能散热器,所述前柱和后柱的高度相等,所述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高度相等,所述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的高度大于前柱和后柱的高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的高度大于前柱和后柱的高度的设计便于扇叶设在冷却管和散热片上部,扇叶转动时便于把冷却管和散热片的热量带走。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多功能散热器,所述进水室右端设有净水器。对水进行净化,防止水中有污垢和腐蚀物,对散热器带来损坏,延长散热器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多功能散热器,所述净水器内部设有滤膜。滤膜过滤掉污垢和腐蚀物。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多功能散热器,所述支撑框架上端设有防尘盖。防尘盖的设计减少灰尘对散热器的覆盖,降低散热效果和加强清洗难度。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多功能散热器,所述防尘盖与支撑框架活动连接。防尘盖与支撑框架活动连接便于防尘盖的掀起,以对散热器的处理。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多功能散热器,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适应性好,通过本装置中的减震器可以在散热器颠簸或振荡的情况下,减少散热器的损坏,同时通过散热器本体中冷却管和散热片把热量散发,再通过电机间接带动扇叶的转动带来一定的风流,进而把冷却管和散热片热量带走,起到一定的降温去热效果,提高散热器的散热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多功能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3所述多功能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实施例1、2所述多功能散热器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实施例3所述多功能散热器的侧视图。图中:1支撑框架、2散热器本体、3减震器、4去热结构、11底板、12前柱、13后柱、14左支撑柱、15右支撑柱、16防尘盖、21进水管、22进水室、23冷却管、24散热片、25出水室、26出水管、27净水器、41转动杆、42从动齿轮、43主动齿轮、44扇叶、45联轴器、46电机、47主动轮、49第二转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散热器本体(2)、减震器(3)、去热结构(4),所述减震器(3)一端连接支撑框架(1),所述减震器(3)远离支撑框架(1)的一端连接散热器本体(2),所述去热结构(4)设在支撑框架(1)上,所述去热结构(4)设于散热器本体(2)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散热器本体(2)、减震器(3)、去热结构(4),所述减震器(3)一端连接支撑框架(1),所述减震器(3)远离支撑框架(1)的一端连接散热器本体(2),所述去热结构(4)设在支撑框架(1)上,所述去热结构(4)设于散热器本体(2)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包括底板(11)、前柱(12)、后柱(13)、左支撑柱(14)、右支撑柱(15),所述前柱(12)和后柱(13)设在底板(11)前后两端,所述左支撑柱(14)设在底板(11)左端,所述右支撑柱(15)设在底板(11)左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本体(2)包括进水管(21)、进水室(22)、冷却管(23)、散热片(24)、出水室(25)、出水管(26),所述进水管(21)连接进水室(22),所述冷却管(23)一端连接进水室(22),另一端连接出水室(25),所述散热片(24)固定连接冷却管(23),所述出水室(25)远离冷却管(23)的一端连接出水管(2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柱(14)至少2根,所述右支撑柱(15)至少2根,所述左支撑柱(14)和右支撑柱(15)数量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去热结构(4)包括转动杆(41)、从动齿轮(42)、主动齿轮(43)、扇叶(44)、联轴器(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长荣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兴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