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减振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26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减振支座,包括:上连封板;水平隔震支座,其包括上弹性座与上支撑板,上弹性座连接于上连封板的底侧,上支撑板在上弹性座内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个;中连封板,其连接于上弹性座的底侧;竖向隔震支座,其包括下弹性座与下支撑板,下弹性座连接于中连封板的底侧,下支撑板在下弹性座内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个;下连封板,其连接于下弹性座的底侧;限位柱,其连接于中连封板与下连封板之间,限位柱可限制中连封板与下连封板之间的相对水平位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降低地铁运动带来的振动,又具有良好的抗地震能力,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减振支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尤其涉及一种三维减振支座。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张,地铁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地铁在运行过程中会振动,另一方面城市建筑面临巨大的地震威胁,因此结构需要同时考虑隔离地铁振动和地震作用。目前常用的建筑支座往往只具有单一的隔离地震或地铁振动的作用,能够同时考虑水平地震与竖向振动作用的装置较少,国内外众多学者提出的装置也都具有水平/竖向性能耦合、装置尺寸庞大、安装不便等制约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减振支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三维减振支座,包括:上连封板;水平隔震支座,其包括上弹性座与上支撑板,所述上弹性座连接于所述上连封板的底侧,所述上支撑板在所述上弹性座内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个;中连封板,其连接于所述上弹性座的底侧;竖向隔震支座,其包括下弹性座与下支撑板,所述下弹性座连接于所述中连封板的底侧,所述下支撑板在所述下弹性座内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个;下连封板,其连接于所述下弹性座的底侧;限位柱,其连接于所述中连封板与所述下连封板之间,所述限位柱可限制所述中连封板与所述下连封板之间的相对水平位移。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上连封板与下连封板均可连接至外设的物体,如将上连封板连接至外设的上部结构,下连封板连接至外设的基础承台,水平隔震支座内的上支撑板可提供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力,并且相邻的两个上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间距,使得上支撑板既可提供竖直方向的支撑力,又可以相互错开,更好地抵消水平方向的震动,在竖向隔震支座内具有可提供竖直方向上支撑力的下支撑板、可提供缓冲减震作用的下支撑座,由于限位柱限制中连封板与下连封板之间的相对水平位移,从而将水平隔震支座与竖向隔震支座的功能相互分开,在限位柱的限位作用下,限制了下弹性座的水平变形,使得下弹性座更好地抵消竖直方向上的震动,如此利用本技术,既可有效降低连接物体运动引起的振动传递,又具有良好的抗地震能力,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连封板、上弹性座、中连封板、下弹性座、下连封板硫化一体成型。整个隔震结构为一体成型,由上连封板至下连封板之间只加入了限位柱,在安装时更加方便,减少了连接结构,有效降低了在使用过程中连接结构松脱带来的问题,并且一体型的构造简化了工程应用的安装流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柱环绕所述下弹性座的中心线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多个限位柱可更好地限制中连封板与下连封板之间的相对水平位移。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连封板的底面设置有避空槽,所述限位柱的底端位于所述避空槽内,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避空槽的部分包裹有弹性橡胶。弹性橡胶可降低振动从下连封板通过限位柱向上传递,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减振效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隔震支座还包括有上支撑柱,所述上弹性座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上贯穿通道,所述上支撑板正对所述上贯穿通道的位置设置有上避空孔,所述上支撑柱穿过所述上贯穿通道与所述上避空孔。增加上支撑柱可更好地提高上弹性座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力,以更好地控制上弹性座的整体形变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柱由下向上穿过所述下连封板、下支撑板、下弹性座后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中连封板底侧。当振动传递至下弹性座时,限位柱的下端可与下连封板发生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即只限制下弹性座水平方向上的变形,而不限制下弹性座竖直方向上的变形,更有利于对下弹性座缓冲沿竖直方向上传递的力。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限位柱通过螺纹与所述下连封板连接,所述中连封板的底面正对所述限位柱的位置设置有盲孔,所述限位柱的顶端穿过所述下支撑板、下弹性座后插入所述盲孔内。当振动传递至下弹性座时,限位柱的上端可与中连封板发生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同样的,即限位柱只限制下弹性座水平方向上的变形,而不限制下弹性座竖直方向上的变形,更有利于对下弹性座缓冲沿竖直方向上传递的力。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弹性座为叠层橡胶支座,所述下弹性座为厚肉型橡胶支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00-上连封板、210-上弹性座、220-上支撑板、230-上支撑柱、300-中连封板、410-下弹性座、420-下支撑板、500-下连封板、510-避空槽、600-限位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一种三维减振支座,包括:上连封板100;水平隔震支座,其包括上弹性座210与上支撑板220,所述上弹性座210连接于所述上连封板100的底侧,所述上支撑板220在所述上弹性座210内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个;中连封板300,其连接于所述上弹性座210的底侧;竖向隔震支座,其包括下弹性座410与下支撑板420,所述下弹性座410连接于所述中连封板300的底侧,所述下支撑板420在所述下弹性座410内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个;下连封板500,其连接于所述下弹性座410的底侧;限位柱600,其连接于所述中连封板300与所述下连封板500之间,所述限位柱600可限制所述中连封板300与所述下连封板500之间的相对水平位移。由上述可知,上连封板100与下连封板500均可连接至外设的物体,如将上连封板100连接至外设的上部结构,下连封板500连接至外设的基础承台,水平隔震支座内的上支撑板220可提供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力,并且相邻的两个上支撑板220之间设置有间距,使得上支撑板220既可提供竖直方向的支撑力,又可以相互错开,更好地抵消水平方向的震动,在竖向隔震支座内具有可提供竖直方向上支撑力的下支撑板420、可提供缓冲减震作用的下支撑座,由于限位柱600限制中连封板300与下连封板500之间的相对水平位移,从而将水平隔震支座与竖向隔震支座的功能相互分开,在限位柱600的限位作用下,限制了下弹性座410的水平变形,使得下弹性座410更好地抵消竖直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减振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连封板(100);/n水平隔震支座,其包括上弹性座(210)与上支撑板(220),所述上弹性座(210)连接于所述上连封板(100)的底侧,所述上支撑板(220)在所述上弹性座(210)内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个;/n中连封板(300),其连接于所述上弹性座(210)的底侧;/n竖向隔震支座,其包括下弹性座(410)与下支撑板(420),所述下弹性座(410)连接于所述中连封板(300)的底侧,所述下支撑板(420)在所述下弹性座(410)内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个;/n下连封板(500),其连接于所述下弹性座(410)的底侧;/n限位柱(600),其连接于所述中连封板(300)与所述下连封板(500)之间,所述限位柱(600)可限制所述中连封板(300)与所述下连封板(500)之间的相对水平位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减振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连封板(100);
水平隔震支座,其包括上弹性座(210)与上支撑板(220),所述上弹性座(210)连接于所述上连封板(100)的底侧,所述上支撑板(220)在所述上弹性座(210)内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个;
中连封板(300),其连接于所述上弹性座(210)的底侧;
竖向隔震支座,其包括下弹性座(410)与下支撑板(420),所述下弹性座(410)连接于所述中连封板(300)的底侧,所述下支撑板(420)在所述下弹性座(410)内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个;
下连封板(500),其连接于所述下弹性座(410)的底侧;
限位柱(600),其连接于所述中连封板(300)与所述下连封板(500)之间,所述限位柱(600)可限制所述中连封板(300)与所述下连封板(500)之间的相对水平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减振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封板(100)、上弹性座(210)、中连封板(300)、下弹性座(410)、下连封板(500)硫化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减振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600)环绕所述下弹性座(410)的中心线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光方培强邢宏诚许浩何文福张强岳圣
申请(专利权)人:新力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