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泄洪洞结合的生态流量泄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190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泄洪洞结合的生态流量泄放结构,泄洪洞包括泄洪洞首部进水塔、泄洪洞洞身、泄洪洞泄槽、挑坎、工作闸门,生态流量泄放结构包括取水口、生态流量泄放管道、阀门、阀门井,取水口位于泄洪洞首部进水塔侧墙,生态流量泄放管道的进水口位于取水口中,出水口在泄洪洞末端出口挑坎中,阀门井设置在泄洪洞泄槽段,生态流量泄放管道上设置有阀门,阀门位于阀门井中,生态流量泄放管道沿泄洪洞一侧边墙布置在边墙中,使泄往下游的生态流量通过泄洪洞边墙中的生态流量泄放管道泄放到下游河段。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了泄洪洞进水塔、洞身和出口泄槽、挑坎作为生态泄放通道,经济实用,可广泛用于拦河坝下游河段生态流量泄放工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泄洪洞结合的生态流量泄放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泄放
,尤其涉及一种与泄洪洞结合的生态流量泄放结构。
技术介绍
水利水电工程由于需要在天然流域上拦河筑坝,往往带来下游生态流量不足的问题,为满足下游生态补水要求,需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同时设置必要的生态流量泄放设施。传统的水电生态流量泄放设施一般独立设计、单独布置,不仅结构相对复杂、布置困难,而且涉及到的工程挖填量较大、工程投资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枢纽布置简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的与泄洪洞结合的生态流量泄放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与泄洪洞结合的生态流量泄放结构,泄洪洞包括泄洪洞首部进水塔、泄洪洞洞身、泄洪洞泄槽、挑坎、工作闸门,生态流量泄放结构包括取水口、生态流量泄放管道、阀门、阀门井,取水口位于泄洪洞首部进水塔侧墙,生态流量泄放管道的进水口位于取水口中,出水口在泄洪洞末端出口挑坎中,阀门井设置在泄洪洞泄槽段,生态流量泄放管道上设置有阀门,阀门位于阀门井中,生态流量泄放管道沿泄洪洞一侧边墙布置在边墙中,使泄往下游的生态流量通过泄洪洞边墙中的生态流量泄放管道泄放到下游河段。所述生态流量泄放管道进水口低于生态泄放水位,出水口高于挑坎出口底板。所述阀门为一个以上的电动阀门,阀门的规格与生态流量泄放管道的直径相配套,阀门与生态流量泄放管道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所述阀门中至少有一个是具有流量控制功能的电动阀门。所述取水口设置在工作闸门的上游。所述生态流量泄放管道为钢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合泄洪洞进行布置,结构简单、简化工程布置的同时,节省工程投资;可以实现自动启闭阀门,按需下泄,操作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利用了泄洪洞首部进水塔的边墙、泄洪洞洞身、出口泄槽、挑坎等结构作为生态流量的泄放通道,对类似生态泄放结构的布置具有推广借鉴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与泄洪洞结合的生态流量泄放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面图;图3为图1中B—B剖面图;图4为图1中C—C剖面图;图5为图1中D—D剖面图;其中:1--取水口;2--工作闸门;3--泄洪洞进水塔;4--生态流量泄放管道;5--泄洪洞洞身;6--阀门井;7--阀门;8--泄洪洞泄槽;9--挑坎。箭头所示方向生态泄放水流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与泄洪洞结合的生态流量泄放结构,泄洪洞包括泄洪洞首部进水塔3、泄洪洞洞身5、泄洪洞泄槽8、挑坎9、工作闸门2,生态流量泄放结构包括取水口1、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阀门7、阀门井6,取水口1位于泄洪洞首部进水塔3侧墙,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的进水口位于取水口1中,出水口在泄洪洞末端出口挑坎9中,阀门井6设置在泄洪洞泄槽8段,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上设置有阀门7,阀门7位于阀门井6中,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沿泄洪洞一侧边墙布置在边墙中,使泄往下游的生态流量通过泄洪洞边墙中的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泄放到下游河段。所述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进水口低于生态泄放水位,出水口高于挑坎出口底板。所述阀门7为一个以上的电动阀门,阀门7的规格与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的直径相配套,阀门7与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所述阀门7中至少有一个是具有流量控制功能的电动阀门。所述取水口1设置在工作闸门2的上游。通常,所述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为钢管。下面以采用了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某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为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某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由于下水库拦河筑坝造成下游生态流量不足,为满足下游生态流量泄放要求,利用泄洪洞设置了本技术的生态流量泄放结构,包括一根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长320.50m,外径200mm,壁厚7mm,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的进水口伸入取水口1中;取水口1位于泄洪洞工作闸门2上游,取水口生态流量泄放管道中心线高程110m,低于正常蓄水位135m;生态流量泄放管道1埋设于泄洪洞进水塔3、泄洪洞洞身5、泄洪洞泄槽8、泄洪洞挑坎9的右边墙中;出水口泄洪洞挑坎9中,中心线高程95m,高于下游地面高程90.19m;阀门井6位于泄洪洞泄槽8的右边墙上,其中的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上设三个电动蝶阀和一个电动流量调节阀(电动阀门7)。本技术的与泄洪洞结合的生态流量泄放结构工作原理为:利用所述水库的正常蓄水位高于所述下游水位的落差进行自流生态泄放,泄洪洞工作闸门2开启时生态泄放结构阀门7自动关闭,泄洪洞工作闸门2关闭时生态泄放结构阀门7自动开启,按下游所需生态泄放流量控制下泄。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即凡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泄洪洞结合的生态流量泄放结构,泄洪洞包括泄洪洞首部进水塔(3)、泄洪洞洞身(5)、泄洪洞泄槽(8)、挑坎(9)、工作闸门(2),其特征在于,生态流量泄放结构包括取水口(1)、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阀门(7)、阀门井(6),取水口(1)位于泄洪洞首部进水塔(3)侧墙,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的进水口位于取水口(1)中,出水口在泄洪洞末端出口挑坎(9)中,阀门井(6)设置在泄洪洞泄槽(8)段,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上设置有阀门(7),阀门(7)位于阀门井(6)中,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沿泄洪洞一侧边墙布置在边墙中,使泄往下游的生态流量通过泄洪洞边墙中的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泄放到下游河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泄洪洞结合的生态流量泄放结构,泄洪洞包括泄洪洞首部进水塔(3)、泄洪洞洞身(5)、泄洪洞泄槽(8)、挑坎(9)、工作闸门(2),其特征在于,生态流量泄放结构包括取水口(1)、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阀门(7)、阀门井(6),取水口(1)位于泄洪洞首部进水塔(3)侧墙,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的进水口位于取水口(1)中,出水口在泄洪洞末端出口挑坎(9)中,阀门井(6)设置在泄洪洞泄槽(8)段,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上设置有阀门(7),阀门(7)位于阀门井(6)中,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沿泄洪洞一侧边墙布置在边墙中,使泄往下游的生态流量通过泄洪洞边墙中的生态流量泄放管道(4)泄放到下游河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与泄洪洞结合的生态流量泄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流量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泽栋吕典帅王可杜贤军李冰孟凡珍李伟王嘉淳王彩霞赵雅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