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防撞护栏外侧钢模安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162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桥梁防撞护栏外侧钢模安装设备,通过简易式模板作业车大大减低施工成本和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作业车上的吊装结构即可完成对护栏侧模的吊装,作业车也可以沿着轨道进行移动从而实现连续作业,大大降低模板安拆作业效率。通过在悬臂处设置施工作业平台,施工人员可以在桥梁外侧持续稳定的工作。通过在作业车上设置配重与支撑结构,有效防止作业车发生倾覆,大大提高了作业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防撞护栏外侧钢模安装设备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桥梁防撞护栏外侧钢模安装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交通系统得到不断的完善,其中桥梁上部防撞护栏的建设必不可少。对于护栏外侧钢模板的安装与拆除施工,目前多采用吊车移动式安装与拆除、搭设工作平台采用人工直接安装与拆除以及移动式安拆车安装与拆除等等。目前的工程施工中由于受桥梁护栏施工工艺限制,吊车使用时间较长,造成租赁的费用较贵且安装速度较慢,施工质量低。尤其是通过搭设脚手架平台方法施工,模板安装拆除困难、施工效率低、成本高,施工人员处于高临边作业,施工风险高,同时还影响桥梁防撞护栏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具有高稳定性和安全性能的桥梁防撞护栏外侧钢模安装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防撞护栏外侧钢模安装设备,包括有框架底座,在所述框架底座底部设置有移动滑轮,通过所述移动滑轮能带动框架底座自由移动,在所述框架底座的一端向其一侧横向延伸形成有一对吊装横梁,在吊装横梁的下方悬挂着施工平台,在所述框架底座后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凸出延伸于所述框架底座的后端,在所述安装座上固定着铰车,铰车通过链条牵扯着提升臂,所述吊装横梁固定在提升臂的顶部,在框架底座后部设置有配重架,在所述框架底座上铺设有两道滑轨,两道滑轨相互平行设置,在所述配重架底部一体成型固定着一个滑块,在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两道导辊支架,在所述导辊支架上固定有导辊,所述导辊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上,并能带动整个滑块沿所述滑轨滑动,在滑块顶部设置有第一油缸支架,在绞车底部设置有第二油缸支架,在所述第一油缸支架和第二油缸支架之间设置有油缸,由所述油缸提供驱动力,推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滑轨滑动。作为本技术的改进,在滑轨侧面形成有滑槽,所述导辊的端部形成有滚轴,所述滚轴插接在所述滑槽中,所述导辊的尺寸大于所述滑槽的槽宽,在所述滚轴的端部套设有限位螺母,由所述限位螺母和所述导辊将所述滚轴限位在滑槽中滑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导辊支架上设置有防撞垫,所述防撞垫呈环形,且在防撞垫中央形成有通孔,滚轴能穿设在该通孔中,防撞垫为弹性垫片且在其朝向滑槽的一侧表面涂抹有润滑脂,所述防撞垫贴靠在滑轨上。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撞垫也可以为气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油缸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穿设在所述第一油缸支架和第二油缸支架之间,由所述油缸控制所述活塞杆转动,所述活塞杆为螺杆,在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体成型在滑块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在所述活塞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导向轨道,所述滑块同时滑动连接在所述导向轨道上。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在施工平台的四周设置有安全护栏,在安全护栏上布置有安全网进行围挡,作业人员可以站立在施工平台上。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框架底座为一长方体,框架底座由多根框架组成杆搭接而成,在各框架组成杆之间设置连接加强杆,所述框架底座和吊装横梁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简易式模板作业车大大减低施工成本和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作业车上的吊装结构即可完成对护栏侧模的吊装,作业车也可以沿着轨道进行移动从而实现连续作业,大大降低模板安拆作业效率。通过在悬臂处设置施工作业平台,施工人员可以在桥梁外侧持续稳定的工作。通过在作业车上设置配重与支撑结构,有效防止作业车发生倾覆,大大提高了作业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桥梁防撞护栏外侧钢模安装设备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座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座位置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座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油缸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附图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桥梁防撞护栏外侧钢模安装设备,包括有框架底座1,在框架底座底部设置有移动滑轮2,通过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可以为发动机)带动移动滑轮转动,从而控制整个框架底座自由移动。在框架底座的一端向其一侧横向延伸有一对吊装横梁3,具体的,吊装横梁是通过提升臂4固定在框架底座上,提升臂的底部转动连接在框架底座的顶面上,在框架底座靠近后部的位置设置有一台绞车5,绞车上缠绕着链条,链条绑定在提升臂上,通过绞车带动链条转动,从而带动提升臂上升或下降,在吊装横梁下方悬挂着施工平台6,施工平台为一方形板,在施工平台顶面的周沿固定着安全护栏,在安全护栏上布置有安全网进行围挡,作业人员可以站立在施工平台上对桥梁防撞护栏外侧的钢模进行更换。但是,提升臂的角度变化以及施工平台的承重变化,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整个安装设备的重心前倾,为了防止其发生倾覆的危险,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在框架底座的后部连接着配重架18,现有技术中的配重架一般位置是固定不变的,通过调整配重架的质量来调整重心,这就使得需要额外配重多个类似于砝码作用的承重块,以及时调整重心,在实际钢模板的安装过程中,施工平台的重量随着其上装载的钢模板数量的变化而不停的变化,这就使得需要多次调整配重架的质量,非常的麻烦。而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改变配重架的位置来调整重心,即施工平台和配重架实质上是构成了杠杆结构,本实施例的思路是通过调整配重架的力臂来匹配施工平台的重量变化。具体的,在所述框架底座后部设置有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凸出延伸于所述框架底座的后端,前述的绞车就固定在安装座上,铰车通过链条牵扯着提升臂,在所述框架底座上铺设有两道滑轨8,两道滑轨相互平行设置,在两道滑轨相对的侧面形成有滑槽,在配重架底部一体成型固定着一个滑块9,在滑块上设置有两道导辊支架10,在所述导辊支架上固定有导辊11,导辊插接在滑槽中,并能沿滑槽滑动,进而带动整个滑块沿所述滑轨滑动,在滑块顶部设置有第一油缸支架12,在绞车底部设置有第二油缸支架13,在所述第一油缸支架和第二油缸支架之间设置有油缸,由所述油缸提供驱动力,推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滑轨滑动。为了防止导辊上滑动过程中发生轴向的窜动,在导辊的端部形成有滚轴19,所述滚轴插接在所述滑槽中,所述导辊的直径要大于所述滑槽的槽宽,滚轴的直径要小于滑槽的槽宽,故滚轴可以伸入滑槽中,滑槽是穿透整个滑轨的侧面的,滚轴的一端一体连接在导辊上,另一端穿过滑槽延伸在滑轨的另一侧,在滚轴的另一端套设有限位螺母13,限位螺母贴靠在滑轨的侧面,而在所述导辊支架上设置有防撞垫14,所述防撞垫呈环形,且在防撞垫中央形成有通孔,滚轴能穿设在该通孔中,防撞垫为弹性垫片且在其朝向滑槽的一侧表面涂抹有润滑脂,所述防撞垫贴靠在滑轨上,或者防撞垫也可以为气囊。由限位螺母和防撞垫两者将滚轴限位在滑槽中并且能有效防止滚轴发生轴向的窜动,防撞垫的设置还能减小导辊支架与滑轨之间的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防撞护栏外侧钢模安装设备,包括有框架底座,在所述框架底座底部设置有移动滑轮,通过所述移动滑轮能带动框架底座自由移动,在所述框架底座的一端向其一侧横向延伸形成有一对吊装横梁,在吊装横梁的下方悬挂着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底座后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凸出延伸于所述框架底座的后端,在所述安装座上固定着铰车,铰车通过链条牵扯着提升臂,所述吊装横梁固定在提升臂的顶部,在框架底座后部设置有配重架,/n在所述框架底座上铺设有两道滑轨,两道滑轨相互平行设置,在所述配重架底部一体成型固定着一个滑块,在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两道导辊支架,在所述导辊支架上固定有导辊,所述导辊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上,并能带动整个滑块沿所述滑轨滑动,在滑块顶部设置有第一油缸支架,在绞车底部设置有第二油缸支架,在所述第一油缸支架和第二油缸支架之间设置有油缸,由所述油缸提供驱动力,推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滑轨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防撞护栏外侧钢模安装设备,包括有框架底座,在所述框架底座底部设置有移动滑轮,通过所述移动滑轮能带动框架底座自由移动,在所述框架底座的一端向其一侧横向延伸形成有一对吊装横梁,在吊装横梁的下方悬挂着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底座后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凸出延伸于所述框架底座的后端,在所述安装座上固定着铰车,铰车通过链条牵扯着提升臂,所述吊装横梁固定在提升臂的顶部,在框架底座后部设置有配重架,
在所述框架底座上铺设有两道滑轨,两道滑轨相互平行设置,在所述配重架底部一体成型固定着一个滑块,在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两道导辊支架,在所述导辊支架上固定有导辊,所述导辊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上,并能带动整个滑块沿所述滑轨滑动,在滑块顶部设置有第一油缸支架,在绞车底部设置有第二油缸支架,在所述第一油缸支架和第二油缸支架之间设置有油缸,由所述油缸提供驱动力,推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滑轨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防撞护栏外侧钢模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滑轨侧面形成有滑槽,所述导辊的端部形成有滚轴,所述滚轴插接在所述滑槽中,所述导辊的尺寸大于所述滑槽的槽宽,在所述滚轴的端部套设有限位螺母,由所述限位螺母和所述导辊将所述滚轴限位在滑槽中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防撞护栏外侧钢模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建张领波俞仕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立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