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熔断释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3684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下熔断释放装置,属于水下释放装置技术领域,其具有并联的熔断释放结构,可靠性高且负载能力大。该水下熔断释放装置包括基体,基体内设有两组熔断释放组件,每组熔断释放组件均包括正极、负极、熔断丝、电极丝和释放杆,正极和负极分别安装于基体,熔断丝一端连接于正极,电极丝一端连接于负极、另一端固定于基体,释放杆一端支撑于基体、另一端连接于熔断丝;基体底部开设有用于释放对应释放杆的第一释放口,第一释放口自释放杆与基体的支撑处延伸至释放杆与熔断丝连接端的下方;水下熔断释放装置还包括挂载杆,挂载杆的两端分别搭置于两组熔断释放组件的释放杆上,基体底部开设有供挂载杆穿过的第二释放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熔断释放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下释放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水下熔断释放装置。
技术介绍
在海洋观测领域,常需要观测设备完成抛载动作。以深海潜标为例:在执行观测任务时,压载锚坐底,压载锚上方系有缆绳,缆绳顶部连接有浮力球,浮力球依靠自身正浮力拉直缆绳,观测设备通常挂在压载锚与浮力球之间的缆绳上,当观测结束需要回收观测设备时,缆绳下方需要与压载锚分离,此时就需要水下释放装置来执行分离动作,分离后,缆绳上端的浮球在浮力作用下带着一系列观测设备浮出水面,供打捞回收。相似的释放分离需求还同样被应用到坐底式深海潜标观测系统、AUV、深海浮标、深海着陆器及常规的深海水下运动平台上。现有水下释放装置包括基于电解池原理的熔断释放装置和基于电机驱动、爆炸驱动的释放机构,其中,熔断释放装置无需水密环境、体积小且重量轻,应用更为广泛。然而,现有水下熔断释放装置为单一执行机构,其额定负载较小,而且,当该执行机构受环境影响失效时,会导致整套释放机构失效,无法完成分离动作,可靠性差。因而,如何提供一种可靠性高且负载大的水下熔断释放装置,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水下熔断释放装置,其具有并联的熔断释放结构,其中任一熔断释放结构正常熔断即可完成释放动作,可靠性更高,且由并联的熔断释放结构共同承担载重,负载能力更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水下熔断释放装置,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内设有两组熔断释放组件,每组所述熔断释放组件均包括正极、负极、熔断丝、电极丝和释放杆,所述正极和负极分别安装于所述基体,所述熔断丝一端连接于所述正极,所述电极丝一端连接于所述负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基体,所述释放杆位于所述熔断丝下方,所述释放杆一端支撑于所述基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熔断丝远离所述正极的一端;所述基体的底部对应于两根所述释放杆分别开设有用于释放对应释放杆的第一释放口,所述第一释放口位于其对应的所述释放杆下方,且所述第一释放口自该释放杆与基体的支撑处延伸至该释放杆与熔断丝相连接一端的下方,以使该释放杆可绕该释放杆与基体的支撑处旋转翻入所述第一释放口;所述水下熔断释放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待释放物的挂载组件,所述挂载组件包括挂载杆,所述挂载杆的两端分别搭置于两组所述熔断释放组件的释放杆上,所述基体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挂载杆穿过的第二释放口,所述第二释放口位于所述挂载杆的下方。作为优选,所述基体对应于两根所述释放杆分别开设有用于限制对应释放杆位置的释放杆限位槽,所述释放杆容纳于其对应的所述释放杆限位槽内,所述释放杆限位槽底部除靠近该释放杆与基体支撑处以外的其他部分均敞开以形成所述第一释放口。作为优选,所述基体开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挂载杆位置的挂载杆限位槽,所述挂载杆容纳于所述挂载杆限位槽内,所述挂载杆限位槽的底部敞开以形成所述第二释放口。作为优选,所述挂载组件还包括锚链,所述锚链的端部链环套于所述挂载杆外,所述基体开设有供所述锚链穿过的第三释放口,所述第三释放口与第二释放口相连通,所述锚链穿设于所述第三释放口内。作为优选,所述基体开设有用于限制所述锚链位置的锚链限位槽,所述端部链环容纳于所述锚链限位槽内,所述锚链限位槽的底部敞开以形成所述第三释放口。作为优选,所述熔断丝除所述熔断丝与释放杆连接处以外的其他部分均套设有绝缘保护套。作为优选,所述电极丝与基体相固定的一端靠近所述熔断丝与释放杆相连接的一端设置。作为优选,所述释放杆与熔断丝相连接的一端开设有熔断丝安装孔,所述熔断丝穿过所述熔断丝安装孔后弯折构成熔断丝固定扣,所述熔断丝固定扣系于所述释放杆的端部。作为优选,所述电极丝与基体相固定的一端弯折构成电极丝固定扣,所述电极丝固定扣通过电极丝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基体;沿所述释放杆的延伸方向,以所述释放杆与熔断丝相连接的一端为前、以所述释放杆与基体相支撑的一端为后,所述电极丝固定扣位于所述释放杆与熔断丝连接端的前方。作为优选,两根所述释放杆呈水平设置且等长,两根所述释放杆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挂载杆垂直于所述释放杆设置;所述挂载杆与释放杆的搭置点和所述释放杆与基体支撑端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释放杆与熔断丝的连接点和所述释放杆与基体支撑端之间的距离为L2,L2为L1的3~10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水下熔断释放装置,其设有两组独立执行的熔断释放组件,挂载杆由两组熔断释放组件的释放杆共同支撑,任一熔断释放组件的熔断丝正常熔断均可释放挂载杆,以完成释放分离动作,可靠性高;2、本技术提供的水下熔断释放装置中,挂载杆的载重由两组熔断释放组件的释放杆共同承担,提高了负载能力,具备大负载水下工作能力;3、本技术提供的水下熔断释放装置,其重量轻、负载大、释放可靠性高,可适用于全海深的工作环境,可应用于水下移动平台、坐底观测系统等深海观测、探测装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下熔断释放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下熔断释放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沿图2中A-A线剖开的去除基体盖的水下熔断释放装置的轴侧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下熔断释放装置中两组熔断释放组件与挂载组件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下熔断释放装置的俯视图;图6为沿图5中B-B线剖开的水下熔断释放装置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下熔断释放装置的仰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下熔断释放装置中释放杆和挂载杆的受力分析图;以上各图中:1、基体;11、基体盒;12、基体盖;2、熔断释放组件;21、熔断丝;211、熔断丝固定扣;22、电极丝;221、电极丝固定扣;23、释放杆;231、熔断丝安装孔;24、电极丝固定件;25、正极;26、负极;27、正极连接卡套;28、负极连接卡套;29、绝缘保护套;3、挂载组件;31、挂载杆;32、锚链;4、释放杆限位槽;5、挂载杆限位槽;6、锚链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水下熔断释放装置,包括基体1;基体1内设有两组熔断释放组件2,每组熔断释放组件2均包括正极25、负极26、熔断丝21、电极丝22和释放杆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下熔断释放装置,包括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内设有两组熔断释放组件,每组所述熔断释放组件均包括正极、负极、熔断丝、电极丝和释放杆,所述正极和负极分别安装于所述基体,所述熔断丝一端连接于所述正极,所述电极丝一端连接于所述负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基体,所述释放杆位于所述熔断丝下方,所述释放杆一端支撑于所述基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熔断丝远离所述正极的一端;所述基体的底部对应于两根所述释放杆分别开设有用于释放对应释放杆的第一释放口,所述第一释放口位于其对应的所述释放杆下方,且所述第一释放口自该释放杆与基体的支撑处延伸至该释放杆与熔断丝相连接一端的下方,以使该释放杆可绕该释放杆与基体的支撑处旋转翻入所述第一释放口;所述水下熔断释放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待释放物的挂载组件,所述挂载组件包括挂载杆,所述挂载杆的两端分别搭置于两组所述熔断释放组件的释放杆上,所述基体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挂载杆穿过的第二释放口,所述第二释放口位于所述挂载杆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水下熔断释放装置,包括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内设有两组熔断释放组件,每组所述熔断释放组件均包括正极、负极、熔断丝、电极丝和释放杆,所述正极和负极分别安装于所述基体,所述熔断丝一端连接于所述正极,所述电极丝一端连接于所述负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基体,所述释放杆位于所述熔断丝下方,所述释放杆一端支撑于所述基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熔断丝远离所述正极的一端;所述基体的底部对应于两根所述释放杆分别开设有用于释放对应释放杆的第一释放口,所述第一释放口位于其对应的所述释放杆下方,且所述第一释放口自该释放杆与基体的支撑处延伸至该释放杆与熔断丝相连接一端的下方,以使该释放杆可绕该释放杆与基体的支撑处旋转翻入所述第一释放口;所述水下熔断释放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待释放物的挂载组件,所述挂载组件包括挂载杆,所述挂载杆的两端分别搭置于两组所述熔断释放组件的释放杆上,所述基体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挂载杆穿过的第二释放口,所述第二释放口位于所述挂载杆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熔断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对应于两根所述释放杆分别开设有用于限制对应释放杆位置的释放杆限位槽,所述释放杆容纳于其对应的所述释放杆限位槽内,所述释放杆限位槽底部除靠近该释放杆与基体支撑处以外的其他部分均敞开以形成所述第一释放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下熔断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开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挂载杆位置的挂载杆限位槽,所述挂载杆容纳于所述挂载杆限位槽内,所述挂载杆限位槽的底部敞开以形成所述第二释放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熔断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载组件还包括锚链,所述锚链的端部链环套于所述挂载杆外,所述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任翀张立杰黄汉清邓秀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