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前部传力结构及车辆
本技术属于汽车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身前部传力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以及车辆的普及,人们对车辆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由于车辆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乘车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车辆在道路行驶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安全状况,其中较为严重的是车辆碰撞事故,因此,各个国家对碰撞法规在不断完善,特别是在2020年以后,C-NCAP正面50%碰撞、E-NCAP正面40%重叠可变形固定壁障碰撞法规变得更严苛,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25%小重叠碰撞以及新增的35%15°角碰撞,都使得车辆安全性能提升迫在眉睫。车身前部结构的设计对碰撞载荷的传递分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的碰撞性能,进而影响到车内人员的安全。现有车型的机舱结构,存在如下弊端:(1)机舱纵梁与前围加强板无连接,正面碰撞时,主要靠机舱纵梁这一条路径传力,发生碰撞时前围入侵量大,严重时会危及车辆前排人员的生命安全;(2)前减震器座总成上端与通风盖 ...
【技术保护点】
1.车身前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轮罩边梁连接板总成,作为碰撞受力点;/n第一传力组件,包括与所述轮罩边梁连接板总成顺次连接的前轮罩边梁总成、A柱下内板和前风窗下横梁总成,构成第一传力通道;/n第二传力组件,包括与所述轮罩边梁连接板总成顺次连接的机舱纵梁、前围加强板一,构成第二传力通道;以及/n第三传力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前减震器座总成、减震器座连接板总成和前围加强板二,所述轮罩边梁连接板总成受碰撞溃缩,碰撞力经所述减震器座连接板总成和所述前围加强板二分散传递至所述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和所述前围加强板一,构成第三传力通道;/n所述轮罩边梁连接板总成受到的碰撞力经所述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身前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罩边梁连接板总成,作为碰撞受力点;
第一传力组件,包括与所述轮罩边梁连接板总成顺次连接的前轮罩边梁总成、A柱下内板和前风窗下横梁总成,构成第一传力通道;
第二传力组件,包括与所述轮罩边梁连接板总成顺次连接的机舱纵梁、前围加强板一,构成第二传力通道;以及
第三传力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前减震器座总成、减震器座连接板总成和前围加强板二,所述轮罩边梁连接板总成受碰撞溃缩,碰撞力经所述减震器座连接板总成和所述前围加强板二分散传递至所述前风窗下横梁总成和所述前围加强板一,构成第三传力通道;
所述轮罩边梁连接板总成受到的碰撞力经所述第一传力通道、所述第二传力通道和所述第三传力通道分散至车身的侧围A柱及地板边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总成与所述前围加强板一分别连接在车身前围板的上下两端,所述前围加强板二纵向左右对称连接在所述前围板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总成之间;
所述前风窗下横梁总成、所述前围加强板一、所述前围加强板二与所述A柱下内板围成三个纵向排列的封闭环,定义两个所述前围加强板二之间的封闭环为第一吸能腔,定义两侧的封闭环为第二吸能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座连接板总成沿车身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减震器座连接板总成的前端与所述前减震器座总成连接,所述减震器座连接板总成的后端与所述前围加强板二中部连接;
所述减震器座连接板总成、所述前减震器座总成、所述前轮罩边梁总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秀全,张涛,苑雪雷,李任,张阳,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