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灰渣中转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647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灰渣中转车,包括车厢、进灰管、落灰管、灰渣门和观察窗;车厢呈右侧开口的矩形筒状;车厢的上端面连接有进灰管,下端面连接有落灰管;灰渣门可开合地盖合在车厢的右侧开口上;观察窗开设在车厢的上端面;落灰管上设置有截止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过降温处理,消除安全隐患,整个操作过程不会扬尘,方便对高温锅炉灰渣进行收集存储,有效解决灰渣处置的安全、环保问题,便于灰渣的后期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灰渣中转车
本技术涉及锅炉灰渣中转存储
,尤其涉及一种锅炉灰渣中转车。
技术介绍
锅炉的固体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灰渣。灰渣可以为作为有机肥料、建筑材料材料等进行回收利用,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灰渣的温度较高,存储不当容易产生安全隐患,且多为粉状,容易扬尘,造成空气污染,因此不方便进行收集存储。因此,亟需研发一种锅炉灰渣中转车,对高温锅炉灰渣进行收集存储,解决灰渣处置的安全、环保问题,便于灰渣的后期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灰渣中转车,解决了高温锅炉灰渣不方便收集存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锅炉灰渣中转车,包括车厢、进灰管、落灰管、灰渣门和观察窗;所述车厢呈右侧开口的矩形筒状;所述车厢的上端面连接有所述进灰管,下端面连接有所述落灰管;所述灰渣门可开合地盖合在所述车厢的右侧开口上;所述观察窗开设在所述车厢的上端面;所述落灰管上设置有截止阀。具体的,所述落灰管上设置有一圈矩形卡槽;还设有与所述矩形卡槽相匹配的卡环。具体的,还包括弹性绳,所述卡环上连接有半环,所述弹性绳的一端系在所述车厢上,另一端系在所述半环上。具体的,所述卡环由弹性材料制成,且一端开口。另一种具体的方案,所述卡环包括上半卡环和下半卡环;所述上半卡环和所述下半卡环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接组件可开合连接。更具体的,所述连接组件为插销锁。另一种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半卡环上的凹槽、与所述下半卡环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凹槽匹配的插块、开设在所述上半卡环上的左滑槽和右滑槽、弹簧、弧形滑块和开设在所述插块上的,与所述弧形滑块相匹配的弧形卡槽;所述弹簧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左滑槽及右滑槽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弧形滑块固定连接。具体的,还包括进水口、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喷淋管和若干个喷头;所述喷头与所述喷淋管连通,且位于所述车厢内腔的上部。具体的,所述车厢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腿和车轮;所述车厢的左侧还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和所述车厢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杆。具体的,所述车厢的内侧壁上还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中的锅炉灰渣中转车,通过进灰管接收锅炉中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灰渣,落入车厢中进行收集和冷却,然后在落灰管上套设存储灰渣用的编制袋,灰渣在重力作用下落入编织袋中进行存储,大块的灰渣通过灰渣门取出。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过降温处理,消除安全隐患,整个操作过程不会扬尘,方便对高温锅炉灰渣进行收集存储,有效解决灰渣处置的安全、环保问题,便于灰渣的后期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卡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卡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卡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B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厢;2、进灰管;3、落灰管;4、灰渣门;5、观察窗;6、支撑腿;7、把手;8、车轮;9、加强杆;10、温度传感器;11、卡环;12、半环;13、弹性绳;14、进水口;15、喷淋管;16、喷头;17、截止阀;111、上半卡环;112、下半卡环;113、连接组件;114、凹槽;115、插块;116、右滑槽;117、左滑槽;118、弹簧;119、弧形滑块;120、弧形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锅炉灰渣中转车,包括车厢1、进灰管2、落灰管3、灰渣门4和观察窗5;车厢1呈右侧开口的矩形筒状;车厢1的上端面连接有进灰管2,下端面连接有落灰管3;灰渣门4可开合地盖合在车厢1的右侧开口上;观察窗5开设在车厢1的上端面;落灰管3上设置有截止阀17。上述锅炉灰渣中转车,通过进灰管3接收锅炉中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灰渣,落入车厢1中进行收集和冷却,然后在落灰管3上套设存储灰渣用的编制袋,灰渣在重力作用下落入编织袋中进行存储,大块的灰渣通过灰渣门4取出。具体的,落灰管3上设置有一圈矩形卡槽;还设有与矩形卡槽相匹配的卡环11。通过矩形卡槽和卡环11的配合使用,能够将编织袋固定在落灰管3上,防止落灰过程中编织袋脱落,减轻劳动强度;且由于编织袋的开口完全封闭,有效避免扬尘。具体的,还包括弹性绳13,卡环11上连接有半环12,弹性绳13的一端系在车厢1上,另一端系在半环12上。将卡环11系在车厢1上,能够防止卡环11丢失,操作方便。具体的,卡环11由弹性材料制成,且一端开口。操作时,卡环11由开口处卡进落灰管3,操作简单。具体的,还包括进水口14、与进水口14连通的喷淋管15和若干个喷头16;喷头16与喷淋管15连通,且位于车厢1内腔的上部。通过喷淋管15和喷头16对车厢1内部的高温灰渣进行喷淋,能够加速降温。具体的,车厢1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腿6和车轮8;车厢1的左侧还固定安装有把手7;把手7和车厢1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杆9。具体的,车厢1的内侧壁上还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0,用于监测车厢1内的温度,确保温度降到安全值。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一种锅炉灰渣中转车,相比于实施例1,只有卡环11的结构不同,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的,卡环11包括上半卡环111和下半卡环112;上半卡环111和下半卡环112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接组件113可开合连接。连接组件113为插销锁。相比于实施例1中的卡环11的结构,采用上半卡环111和下半卡环112配合使用,卡接力更大,密封性更好,且卡环11的强度和抗疲劳性大大提高。实施例3如图4-6所示,一种锅炉灰渣中转车,相比于实施例1,只有卡环11的结构不同,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的,卡环11包括上半卡环111和下半卡环112;上半卡环111和下半卡环112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接组件113可开合连接。连接组件113包括设置在上半卡环111上的凹槽114、与下半卡环112固定连接,且与凹槽114匹配的插块115、开设在上半卡环111上的左滑槽117和右滑槽116、弹簧118、弧形滑块119和开设在插块115上的,与弧形滑块119相匹配的弧形卡槽120;弹簧118的一端分别与左滑槽117及右滑槽116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弧形滑块119固定连接。相比于实施例2中的卡环11的结构,采用独特的连接组件113结构,操作更加快捷方便。本技术工作原理:本申请中的锅炉灰渣中转车,通过进灰管2接收锅炉中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灰渣,落入车厢1中进行收集和冷却,然后在落灰管3上套设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炉灰渣中转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1)、进灰管(2)、落灰管(3)、灰渣门(4)和观察窗(5);所述车厢(1)呈右侧开口的矩形筒状;所述车厢(1)的上端面连接有所述进灰管(2),下端面连接有所述落灰管(3);所述灰渣门(4)可开合地盖合在所述车厢(1)的右侧开口上;所述观察窗(5)开设在所述车厢(1)的上端面;所述落灰管(3)上设置有截止阀(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灰渣中转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1)、进灰管(2)、落灰管(3)、灰渣门(4)和观察窗(5);所述车厢(1)呈右侧开口的矩形筒状;所述车厢(1)的上端面连接有所述进灰管(2),下端面连接有所述落灰管(3);所述灰渣门(4)可开合地盖合在所述车厢(1)的右侧开口上;所述观察窗(5)开设在所述车厢(1)的上端面;所述落灰管(3)上设置有截止阀(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灰渣中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灰管(3)上设置有一圈矩形卡槽;还设有与所述矩形卡槽相匹配的卡环(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炉灰渣中转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绳(13),所述卡环(11)上连接有半环(12),所述弹性绳(13)的一端系在所述车厢(1)上,另一端系在所述半环(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锅炉灰渣中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11)由弹性材料制成,且一端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锅炉灰渣中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11)包括上半卡环(111)和下半卡环(112);所述上半卡环(111)和所述下半卡环(112)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接组件(113)可开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锅炉灰渣中转车,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兆利黄炜沈志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腾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