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松联接结构和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473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松联接结构,包括:游动模、滑块、驱动件和面板;所述游动模与所述面板围合形成产品型腔,所述游动模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游动模上,在合模位置和脱模位置间来回移动,所述滑块上形成第一导向斜面;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配合带动所述滑块移动,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凸起块;所述面板上设置有凹槽;当所述游动模与所述面板合模时,所述凸起块与所述凹槽卡合;当所述游动模与所述面板分开时,在所述滑块到达脱模位置后,所述凸起块脱离所述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具的松联接结构将驱动件与面板上的凹槽分开,避免了驱动件阻碍产品的取出,改善了注塑生产的运作,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的松联接结构和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塑料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松联接结构和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成型是塑料产品中常用的成型方法,其为将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用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脱模得到成型品的方法。参照图1,图1为现有注塑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游动模1与面板2分开时,游动模1背离面板2移动,位于面板2上的驱动件3带动游动模1上的滑块4脱开产品5上的倒扣6,面板2脱开产品5后由机械手取出产品,但是面板2上的驱动件3因需要伸入面板2推动滑块4,驱动件3会突出于面板2表面,阻碍机械手取出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松联接结构和注塑模具。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松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游动模、滑块、驱动件和面板;所述游动模与所述面板围合形成产品型腔,所述游动模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游动模上,在合模位置和脱模位置间来回移动,所述滑块上形成第一导向斜面;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的松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游动模、滑块、驱动件和面板;/n所述游动模与所述面板围合形成产品型腔,所述游动模上设置有限位部;/n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游动模上,在合模位置和脱模位置间来回移动,所述滑块上形成第一导向斜面;/n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配合带动所述滑块移动,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凸起块;/n所述面板上设置有凹槽;/n当所述游动模与所述面板合模时,所述凸起块与所述凹槽卡合;/n当所述游动模与所述面板分开时,在所述滑块到达脱模位置后,所述驱动件抵接所述限位部而停止移动,所述凸起块脱离所述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的松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游动模、滑块、驱动件和面板;
所述游动模与所述面板围合形成产品型腔,所述游动模上设置有限位部;
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游动模上,在合模位置和脱模位置间来回移动,所述滑块上形成第一导向斜面;
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配合带动所述滑块移动,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凸起块;
所述面板上设置有凹槽;
当所述游动模与所述面板合模时,所述凸起块与所述凹槽卡合;
当所述游动模与所述面板分开时,在所述滑块到达脱模位置后,所述驱动件抵接所述限位部而停止移动,所述凸起块脱离所述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的松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块为弹性凸起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的松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块为尼龙柱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的松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安装槽;
所述凸起块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并从所述安装槽伸出;
所述注塑模具的松联接结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活动伸入所述凸起块和所述安装槽之间的空隙间,其厚度从所述安装槽内到外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其顶紧所述凸起块使所述凸起块收缩形变。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的松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游动模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红项勇雷国斌张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艺强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