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部件用翻转式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30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用翻转式夹具,包括底板、升降机构、滑动机构、夹持机构,底板的顶面凹陷有矩形槽,矩形槽内设有矩形箱,矩形箱的顶面敞口处设有升降板,矩形箱内设置有升降机构,底板的顶面两侧设有一对侧板,每块侧板的顶部内侧面均设有移动板,每块移动板的中部均安装有贯通的轴承,每个轴承内均插设有矩形轴,且每块移动板均通过滑动机构与对应的侧板连接,每根矩形轴的外端均设有固定板,每块固定板的外侧面均设有夹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各机构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对不同尺寸的工件翻转不便的问题,且操作步骤简单,增加了工件夹持固定的稳定性,提高了工件的翻转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零部件用翻转式夹具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用翻转式夹具。
技术介绍
汽车配件加工是构成汽车配件加工整体的各单元及服务于汽车配件加工的产品,随着汽车配件加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应用,汽车配件加工产业转移速度加快。现有的汽车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使用到翻转装置,通过翻转装置将零部件翻转可大大方便零部件加工、焊接以及检测,但市场上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翻转工装较少,翻转的工件比较单一,不能对多种不同尺寸的工件进行夹持翻转,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零部件用翻转式夹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零部件用翻转式夹具,包括底板、升降机构、滑动机构、夹持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面凹陷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设有矩形箱,所述矩形箱的顶面敞口处设有升降板,所述矩形箱内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面两侧设有一对侧板,每块所述侧板的顶部内侧面均设有移动板,每块所述移动板的中部均安装有贯通的轴承,每个所述轴承内均插设有矩形轴,且每块移动板均通过滑动机构与对应的侧板连接,每根所述矩形轴的外端均设有固定板,每块所述固定板的外侧面均设有夹持机构。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双轴气缸、连杆,所述矩形箱的底面中部设有双轴气缸,位于双轴气缸的两侧在矩形箱内底面两侧设有一对T形滑轨,每根所述T形滑轨的中部均卡合有凹形滑块,所述双轴气缸的两根气缸杆端部分别与两块凹形滑块固接,所述升降板的底面两端设有一对连杆,每块所述凹形滑块的顶面上均与对应的连杆的底端活动铰接。优选地,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电机、矩形筒、单轴气缸,所述侧板的顶部横向凹陷有电机通孔,所述电机通孔内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端部套设有矩形筒,且所述矩形轴的里端滑动插设在矩形筒内;位于电机通孔的上下两侧在侧板的顶部横向凹陷有一对气缸通孔,每个所述气缸通孔内均安装有单轴气缸,两个所述单轴气缸的气缸杆端部分别与移动板的两端固接。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铰接板、夹持板、铰接气缸,所述固定板的外侧面中部设有铰接板,所述铰接板的外侧面上下两端设有一对夹持板,所述固定板的外侧面上下两端设有一对铰接气缸,且每个所述铰接气缸的气缸杆端分别与对应的夹持板中部活动铰接。优选地,所述夹持板的里侧面均匀设有若干个吸盘。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底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滚轮支架,每个所述滚轮支架均与滚轮滚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升降机构的配合使用,双轴气缸的两根气缸杆端部同步缩短,带动凹形滑块沿着T形滑轨向内滑动,带动两根连杆的底端缓慢靠近,在铰接作用的配合下带动升降板缓慢升高,方便了加工件调节至合适的高度;2、通过滑动机构的配合使用,单轴气缸的气缸杆伸长,进而带动矩形轴沿着矩形筒向内滑动,进而带动移动板及固定板向内靠近,方便了两侧的铰接板分别靠近至加工件的两端;电机的电机轴带动矩形筒同步转动,由于矩形筒与矩形轴限位卡合,进而带动矩形轴及固定板同步转动,进而带动加工件进行翻转作业;3、通过夹持机构的配合使用,铰接气缸的气缸杆伸长,在铰接作用的配合下,带动两块夹持板向内闭合,带动多个吸盘分别与加工件吸附,进一步增加了加工件两端夹持固定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各机构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对不同尺寸的工件翻转不便的问题,且操作步骤简单,增加了工件夹持固定的稳定性,提高了工件的翻转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机与侧板连接示意图;图中序号:底板1、滚轮11、矩形箱12、升降板13、双轴气缸14、连杆15、T形滑轨16、凹形滑块17、侧板2、电机21、矩形筒22、移动板23、矩形轴24、单轴气缸25、固定板26、铰接气缸27、铰接板28、夹持板29、吸盘2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为了解决对不同尺寸的工件翻转不便的问题,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汽车零部件用翻转式夹具,参见图1-4,包括底板1、升降机构、滑动机构、夹持机构,所述底板1为水平横向放置的矩形板状,所述底板1的顶面凹陷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设有顶面敞口的矩形箱12,所述矩形箱12的顶面敞口处设有横向放置的升降板13,所述矩形箱12内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底板1的顶面两侧设有一对竖向固接的侧板2,每块所述侧板2的顶部内侧面均设有移动板23,每块所述移动板23的中部均安装有贯通的轴承,每个所述轴承内均插设有贯穿的矩形轴24,且每块移动板23均通过滑动机构与对应的侧板2连接,每根所述矩形轴24的外端均设有竖向固接的固定板26,每块所述固定板26的外侧面均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底板1的底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开口朝下的滚轮支架,每个所述滚轮支架的开口内均通过滚轮轴与滚轮11滚动连接,通过滚轮11的使用,增加了夹具整体移动的便捷性。在本技术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双轴气缸14、连杆15,所述矩形箱12的底面中部设有横向放置的双轴气缸14,双轴气缸14的型号为STM10-25,位于双轴气缸14的两侧在矩形箱12内底面两侧设有一对T形滑轨16,每根所述T形滑轨16的中部均卡合有滑动连接的凹形滑块17,所述双轴气缸14的两根气缸杆端部分别与两块凹形滑块17固接,所述升降板13的底面两端设有一对交叉放置且活动铰接的连杆15,每块所述凹形滑块17的顶面上均与对应的连杆15的底端活动铰接;通过升降机构的配合使用,双轴气缸14的两根气缸杆端部同步缩短,带动凹形滑块17沿着T形滑轨16向内滑动,带动两根连杆15的底端缓慢靠近,在铰接作用的配合下带动升降板13缓慢升高,方便了加工件调节至合适的高度。在本技术中,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电机21、矩形筒22、单轴气缸25,所述侧板2的顶部横向凹陷有电机通孔,所述电机通孔内安装有输出端朝内的电机21,电机21的型号为VYF-02,所述电机21的电机轴端部套设有同轴转动的矩形筒22,且所述矩形轴24的里端滑动插设在矩形筒22内;位于电机通孔的上下两侧在侧板2的顶部横向凹陷有一对气缸通孔,每个所述气缸通孔内均安装有输出端朝内的单轴气缸25,单轴气缸25的型号为SC125*500,两个所述单轴气缸25的气缸杆端部分别与移动板23的两端固接;通过滑动机构的配合使用,单轴气缸25的气缸杆伸长,进而带动矩形轴24沿着矩形筒22向内滑动,进而带动移动板23及固定板26向内靠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零部件用翻转式夹具,包括底板(1)、升降机构、滑动机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凹陷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设有矩形箱(12),所述矩形箱(12)的顶面敞口处设有升降板(13),所述矩形箱(12)内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底板(1)的顶面两侧设有一对侧板(2),每块所述侧板(2)的顶部内侧面均设有移动板(23),每块所述移动板(23)的中部均安装有贯通的轴承,每个所述轴承内均插设有矩形轴(24),且每块移动板(23)均通过滑动机构与对应的侧板(2)连接,每根所述矩形轴(24)的外端均设有固定板(26),每块所述固定板(26)的外侧面均设有夹持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零部件用翻转式夹具,包括底板(1)、升降机构、滑动机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凹陷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设有矩形箱(12),所述矩形箱(12)的顶面敞口处设有升降板(13),所述矩形箱(12)内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底板(1)的顶面两侧设有一对侧板(2),每块所述侧板(2)的顶部内侧面均设有移动板(23),每块所述移动板(23)的中部均安装有贯通的轴承,每个所述轴承内均插设有矩形轴(24),且每块移动板(23)均通过滑动机构与对应的侧板(2)连接,每根所述矩形轴(24)的外端均设有固定板(26),每块所述固定板(26)的外侧面均设有夹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用翻转式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双轴气缸(14)、连杆(15),所述矩形箱(12)的底面中部设有双轴气缸(14),位于双轴气缸(14)的两侧在矩形箱(12)内底面两侧设有一对T形滑轨(16),每根所述T形滑轨(16)的中部均卡合有凹形滑块(17),所述双轴气缸(14)的两根气缸杆端部分别与两块凹形滑块(17)固接,所述升降板(13)的底面两端设有一对连杆(15),每块所述凹形滑块(17)的顶面上均与对应的连杆(15)的底端活动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用翻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家彬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淮星车体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