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智能锂电池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07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充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锂电池充电器,包括保护壳以及放置在其内腔的适配器,所述保护壳的上方设置有与其活动连接的顶盖,且二者的接触面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密封槽以及密封条,所述顶盖还设置有与所述保护壳配合使用的卡接组件,所述适配器的底面及顶面分别套接设置有下壳和上壳,所述下壳与所述保护壳内腔的减震组件活动连接,所述上壳与所述顶盖活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使用密封条与密封槽相配合,提高顶盖与保护壳盖合后的密封性,避免在行车以及充电的过程中,外部的灰尘或液体进入保护壳内部,进而增加充电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智能锂电池充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充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锂电池充电器。
技术介绍
目前,面临国际社会传统能源的几近枯竭,电动汽车的应用迅速发展,采用电动汽车可有效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满足低碳社会发展要求,众所周知,锂电池是电动汽车的重要能量来源,而电动汽车充电器是锂电池实现充电过程不可缺少的工具。电动汽车目前的充电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的充电桩,利用这种充电器给电动汽车充电容易受到地点的限制,不能随时随地给电动汽车充电,另一种为车载式充电器,该种充电器一般放置在电动汽车的行李箱中,随用随取,但是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震动较大,导致充电器容易与电动汽车行李箱内的物品发生碰撞,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并且,露天使用充电器充电时,由于外部环境复杂,适配器的防水防沉等级必须满足IPX7高防护要求,才能保证充电器的可靠使用,如果防护等级不够的话,电动汽车充电器壳体一旦遇水就可能引起变压器短路,轻者损坏了电动汽车充电器的正常使用,重者可能引起火灾等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智能锂电池充电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携式智能锂电池充电器,包括保护壳以及放置在其内腔的适配器,所述保护壳的上方设置有与其活动连接的顶盖,且二者的接触面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密封槽以及密封条,所述顶盖还设置有与所述保护壳配合使用的卡接组件,所述适配器的底面及顶面分别套接设置有下壳和上壳,所述下壳与所述保护壳内腔的减震组件活动连接,所述上壳与所述顶盖活动连接,所述保护壳相对所述适配器前后端的两短侧壁均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环壁等角度设置有多个硅胶片。进一步在于,所述保护壳内腔底面的四个端角均设置有收纳柱,所述保护壳的内腔底面关于其竖向中心面还对称开设有两个矩形槽。进一步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转动杆以及复位弹簧,所述矩形槽内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的两端均滑动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所述转动杆,两个所述滑块之间还设置有所述复位弹簧。进一步在于,所述适配器的前后端分别通过连接线连接有电源头和充电头,所述下壳的底面对应多个所述转动杆的位置均设置有转动座,二者一一对应且转动连接,所述上壳以及所述下壳前后端的两短侧壁均设置有环线杆,且相邻的两个环线杆斜45°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环线杆的端部还开设有用于固定连接线的卡槽。进一步在于,所述顶盖底面的四个端角均设置有伸缩杆以及L型卡块,所述伸缩杆与对应位置处的收纳柱滑动套接,所述L型卡块为橡胶材质且其与上壳的端角相卡接。进一步在于,所述压紧组件包括转轴以及连接杆,所述顶盖的中部转动套接有所述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套接固定有把手和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两端均转动套接有所述连接杆。进一步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杆斜45°镜像对称设置且二者端部的朝向相反,所述顶盖的底面对应所述连接杆的位置设置有匚型限位块,二者滑动套接,所述保护壳的内腔壁对应两个所述连接杆的端部线性移动的位置均开设有与其配合的插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使用密封条与密封槽相配合,提高顶盖与保护壳盖合后的密封性,避免在行车以及充电的过程中,外部的灰尘或液体进入保护壳内部,进而增加充电器的使用寿命;2、通过将适配器使用上壳与下壳包裹起来,然后在下壳处设置有减震组件,上壳处设置有橡胶材质的L型卡块,避免适配器在行车颠簸中受损;3、通过在保护壳的侧壁设置有由多个硅胶片组成的密封口,在充电时将充电头以及电源头自密封口中塞出,硅胶片受力自动变形并与连接线贴合,避免在充电的过程中,有灰尘或液体自连接线与保护壳的接口处进入保护壳的内腔,进一步提高适配器使用时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保护壳;11、收纳柱;12、圆形通孔;13、硅胶片;14、密封槽;15、插槽;2、矩形槽;21、圆杆;22、滑块;23、转动杆;24、复位弹簧;3、适配器;31、电源头;32、充电头;4、下壳;41、转动座;5、上壳;51、环线杆;6、顶盖;61、密封条;62、伸缩杆;63、L型卡块;64、限位块;65、转轴;66、把手;67、转动板;68、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便携式智能锂电池充电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相较于传统的电动汽车充电器,本专利技术将充电器的重要组件包括适配器3、电源头31以及充电头32都放置于保护壳1与顶盖6组成的内腔中,减震组件在行车过程中可以降低适配器3所收到的颠簸,而当需要使用充电器充电时,减震组件又得以充当顶盖6的顶出结构,通过转动把手66控制顶盖6的升降,灵活便捷,多个硅胶片13所组成的密封口也为充电进行中,灰尘以及液体可能与适配器3接触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智能锂电池充电器,包括保护壳1以及放置在其内腔的适配器3,如图2和图4所示,保护壳1的上方设置有与其活动连接的顶盖6,且二者的接触面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密封槽14以及密封条61,如图2和图5所示,顶盖6还设置有与保护壳1配合使用的卡接组件,适配器3的底面及顶面分别套接设置有下壳4和上壳5,如图2所示,下壳4与保护壳1内腔的减震组件活动连接,上壳5与顶盖6活动连接,保护壳1相对适配器3前后端的两短侧壁均开设有圆形通孔12,圆形通孔12的环壁等角度设置有多个硅胶片13。基于上段技术方案,通过使用密封条14与密封槽61相配合,提高顶盖6与保护壳1盖合后的密封性,避免在行车以及充电的过程中,外部的灰尘或液体进入保护壳1内部,进而增加充电器的使用寿命,通过将适配器3使用上壳5与下壳4包裹起来,然后在下壳4处设置有减震组件,上壳处设置有橡胶材质的L型卡块63,避免适配器3在行车颠簸中受损,通过在保护壳1的侧壁设置有由多个硅胶片13组成的密封口,在充电时将充电头32以及电源头31自密封口中塞出,硅胶片13受力自动变形并与连接线贴合,避免在充电的过程中,有灰尘或液体自连接线与保护壳1的接口处进入保护壳1的内腔,进一步提高适配器3使用时的安全性。如图2所示,保护壳1内腔底面的四个端角均设置有收纳柱11,如图4所示,顶盖6底面的四个端角均设置有伸缩杆62以及L型卡块63,L型卡块63为橡胶材质且其与上壳5的端角相卡接,本处所展示的仅为L型卡块63与上壳5固定的一种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卡扣件,螺丝螺母等能够实现二者可靠连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智能锂电池充电器,包括保护壳(1)以及放置在其内腔的适配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的上方设置有与其活动连接的顶盖(6),且二者的接触面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密封槽(14)以及密封条(61),所述顶盖(6)还设置有与所述保护壳(1)配合使用的卡接组件,所述适配器(3)的底面及顶面分别套接设置有下壳(4)和上壳(5),所述下壳(4)与所述保护壳(1)内腔的减震组件活动连接,所述上壳(5)与所述顶盖(6)活动连接,所述保护壳(1)相对所述适配器(3)前后端的两短侧壁均开设有圆形通孔(12),所述圆形通孔(12)的环壁等角度设置有多个硅胶片(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智能锂电池充电器,包括保护壳(1)以及放置在其内腔的适配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的上方设置有与其活动连接的顶盖(6),且二者的接触面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密封槽(14)以及密封条(61),所述顶盖(6)还设置有与所述保护壳(1)配合使用的卡接组件,所述适配器(3)的底面及顶面分别套接设置有下壳(4)和上壳(5),所述下壳(4)与所述保护壳(1)内腔的减震组件活动连接,所述上壳(5)与所述顶盖(6)活动连接,所述保护壳(1)相对所述适配器(3)前后端的两短侧壁均开设有圆形通孔(12),所述圆形通孔(12)的环壁等角度设置有多个硅胶片(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智能锂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内腔底面的四个端角均设置有收纳柱(11),所述保护壳(1)的内腔底面关于其竖向中心面还对称开设有两个矩形槽(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智能锂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转动杆(23)以及复位弹簧(24),所述矩形槽(2)内设置有圆杆(21),所述圆杆(21)的两端均滑动套接有滑块(22),所述滑块(22)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所述转动杆(23),两个所述滑块(22)之间还设置有所述复位弹簧(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智能锂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3)的前后端分别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鹏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盛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