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222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导丝装置,包括:一具有外螺纹的内管;至少两根导丝,所述导丝穿过所述内管;一推送外管,所述推送外管套接于所述内管外壁;一调节装置,连接于所述推送外管的一端,所述调节装置具有可调节的内螺纹卡箍,所述内螺纹卡箍具有与所述内管的外螺纹啮合的第一状态以及与所述外螺纹分离的第二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确保多根导丝进入心房或心室后提供多向支撑力,且头端在提供足够支撑力的同时保护心房或心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丝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创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导丝装置。
技术介绍
心瓣膜疾病和功能失调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生活质量降低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由于心瓣膜疾病涉及到主动脉瓣、二尖瓣及三尖瓣,针对瓣膜疾病,很多治疗手段应运而生,如瓣膜修复、瓣膜置换、瓣环缩环等,无论是哪种治疗手段都需要借助导丝、导管等介入器械到达病变处进行治疗,通常的瓣膜植入引导导丝,包括J型导丝、直头跨瓣导丝、超硬导丝和PTCA导丝,其中超硬导丝主要用于瓣膜输送、扩张球囊输送及出现外周血管并发症后覆膜支架植入等,但缺点是进入人体心脏中,目前只能单根超硬导丝,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性,且存在刺破心房壁或心室壁的风险。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丝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导丝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困难,能够确保多根导丝进入心房或心室后提供多向支撑力,且头端在提供足够支撑力的同时保护心房或心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导丝装置,包括:一具有外螺纹的内管;至少两根导丝,所述导丝穿过所述内管;一推送外管,所述推送外管套接于所述内管外壁;以及一调节装置,连接于所述推送外管的一端,所述调节装置具有可调节的内螺纹卡箍,所述内螺纹卡箍具有与所述内管的外螺纹啮合的第一状态以及与所述外螺纹分离的第二状态。优选地,所述内管是一多腔内管,每根导丝各自通过所述多腔内管中的一个腔体。优选地,所述内管是一个单腔内管,所述导丝共同通过所述单腔内管的腔体。优选地,所述内管包括植入端以及与所述植入端相背离的推送端,所述外螺纹自所述推送端向所述植入端延展,且所述外螺纹在延展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内管的长度。优选地,所述导丝自所述内管的推送端进入所述内管,并部分露出于所述内管的植入端;所述推送外管至少包覆局部所述内管以及露出于所述内管的局部所述导丝。优选地,所述调节装置内部设有合围形成内螺纹卡箍的调节阀上盖和调节阀下盖,所述调节阀上盖和调节阀下盖的两端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弹性连接,通过按压调节阀上盖和调节阀下盖改变调节装置4与内管的啮合或分离状态。优选地,还包括露出于所述调节装置的外壳之外的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所述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分别抵接所述调节阀上盖和调节阀下盖。优选地,当所述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位于复位状态时,所述调节阀上盖和调节阀下盖合围形成内螺纹卡箍与所述内管的外螺纹啮合,所述推送外管与所述内管通过螺纹啮合;或者,当所述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位于按压状态时,所述调节阀上盖和调节阀下盖与所述内管的外螺纹分离,所述推送外管沿所述内管滑动。优选地,所述导丝是直头导丝、J型头导丝、螺旋状导丝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插入所述内管的每根所述导丝的弯折方向均背离于所述内管的轴线方向。本技术的导丝装置能够确保多根导丝进入心房或心室后提供多向支撑力,且头端在提供足够支撑力的同时保护心房或心室。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导丝装置的使用中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丝装置在装配后的植入部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导丝装置的推送外管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导丝装置的调节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内管11第一腔12第二腔13第三腔14外螺纹2推送外管3导丝4调节装置41调节阀上盖42调节阀下盖43第一弹簧44第二弹簧45第一按钮46第二按钮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导丝装置的使用中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丝装置在装配后的植入部剖面图。本技术的导丝装置,包括:一具有外螺纹14的内管1、至少两根导丝3、一推送外管2以及一调节装置4。导丝3穿过内管1,推送外管2套接于内管1外壁,调节装置4连接于推送外管2的一端,调节装置4具有可调节的内螺纹卡箍,内螺纹卡箍具有与内管1的外螺纹14啮合的第一状态以及与外螺纹14分离的第二状态,本技术中通过对推送外管2的位置调节实现了对内管1中导丝3状态的精确控制。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内管1是一多腔内管,每根导丝3各自通过多腔内管中的一个腔体,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内管1是一个单腔内管,导丝3共同通过单腔内管的腔体,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内管1包括植入端以及与植入端相背离的推送端,外螺纹14自推送端向植入端延展,且外螺纹14在延展方向的长度小于内管1的长度,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导丝3自内管1的推送端进入内管1,并部分露出于内管1的植入端;推送外管2至少包覆局部内管1以及露出于内管1的局部导丝3,可以通过推送外管2的进退长度,控制导丝3的张开效果,随推送外管2沿着外螺纹14的螺旋后退,导丝3逐渐缓慢张开,提高了对导丝3张开速度的准确控制,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导丝3是直头导丝、J型头导丝、螺旋状导丝中的任意一种,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导丝3插入内管1的每根导丝的弯折方向均背离于内管1的轴线方向,以便形成更好的、均匀地扩张效果,便于后续瓣膜的植入,但不以此为限。图4为本技术的导丝装置的推送外管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导丝装置的调节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5所示,本技术中调节装置4内部设有合围形成内螺纹卡箍的调节阀上盖41和调节阀下盖42,调节阀上盖41和调节阀下盖42的两端通过第一弹簧43和第二弹簧44弹性连接,可以通过按压调节阀上盖41和调节阀下盖42改变调节装置4与内管的啮合或分离状态。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露出于调节装置4的外壳之外的第一按钮45和第二按钮46,第一按钮45和第二按钮46分别抵接调节阀上盖41和调节阀下盖42。当第一按钮45和第二按钮46位于复位状态时,调节阀上盖41和调节阀下盖42合围形成内螺纹卡箍与内管1的外螺纹14啮合,推送外管2与内管1通过螺纹啮合;或者,当第一按钮45和第二按钮46位于按压状态时,调节阀上盖41和调节阀下盖42与内管1的外螺纹14分离,推送外管2沿内管1滑动。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瓣膜植入引导的超硬导丝装置,用于引导携带瓣膜的输送系统进入人体内到达病变处植入瓣膜,内管1上可设置3腔或者更多腔道用于超硬导丝3(本实施例中,采用高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具有外螺纹(14)的内管(1);/n至少两根导丝(3),所述导丝(3)穿过所述内管(1);/n一推送外管(2),所述推送外管(2)套接于所述内管(1)外壁;以及/n一调节装置(4),连接于所述推送外管(2)的一端,所述调节装置(4)具有可调节的内螺纹卡箍,所述内螺纹卡箍具有与所述内管(1)的外螺纹(14)啮合的第一状态以及与所述外螺纹(14)分离的第二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具有外螺纹(14)的内管(1);
至少两根导丝(3),所述导丝(3)穿过所述内管(1);
一推送外管(2),所述推送外管(2)套接于所述内管(1)外壁;以及
一调节装置(4),连接于所述推送外管(2)的一端,所述调节装置(4)具有可调节的内螺纹卡箍,所述内螺纹卡箍具有与所述内管(1)的外螺纹(14)啮合的第一状态以及与所述外螺纹(14)分离的第二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是一多腔内管,每根导丝(3)各自通过所述多腔内管中的一个腔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是一个单腔内管,所述导丝(3)共同通过所述单腔内管的腔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包括植入端以及与所述植入端相背离的推送端,所述外螺纹(14)自所述推送端向所述植入端延展,且所述外螺纹(14)在延展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内管(1)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3)自所述内管(1)的推送端进入所述内管(1),并部分露出于所述内管(1)的植入端;
所述推送外管(2)至少包覆局部所述内管(1)以及露出于所述内管(1)的局部所述导丝(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刚武志明虞奇峰秦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纽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