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9974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3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整体维持优异的形状复原性并且能够提高前端部的成形容易性的导丝。该导丝1为一种具有芯轴11的导丝,其特征在于,芯轴11包括主体部11a和成层部11b,主体部11a含有具有超弹性特性的镍‑钛系合金来作为主成分,成层部11b具有:内层n,所述内层n形成于主体部11a的外周面上的一部分上、且含有镍合金来作为主成分;以及外层g,所述外层g形成于该内层n上、且含有钛氧化物来作为主成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导丝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丝。
技术介绍
例如,在治疗由于钙化发展而造成的血管内的闭塞部位(例如,慢性完全闭塞:CTO(ChronicTotalOcclusion))等时,需要先于球囊导管等治疗器具插入用于引导这些器具的导丝。这种导丝要求具有优异的形状复原性,以便在导丝的前端与血管内的闭塞部位抵接等而导丝被弯折时,从该弯折的状态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另外,在血管分支之类的部位,需要将导丝朝向特定的血管方向,因此还要求成形容易性,以能够预先将导丝的前端部弯曲成所希望的形状。其中,关于成形容易性,例如,已知如下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将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导丝的芯轴的横截面形成为扁平形状。根据这样的技术,在能够让芯轴容易地朝向垂直于扁平方向的方向弯曲这一点上,是优异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16-673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此,在将导丝向分支的血管内推进时,需要将其前端部朝向特定的血管方向,这是通过对导丝基端施加转动操作来进行的。但是,如上所述,在将导丝的芯轴的前端部成形为扁平形状的情况下,有时上述前端部的转动并不立即追随基端的转动操作,在转动操作初期难以转动的芯轴的前端部会突然急剧地开始转动。这种现象被称为“跳跃”,在发生该跳跃的情况下,导丝的操作性降低,导丝的血管选择性显著降低。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整体维持优异的形状复原性并且能够提高前端部的成形容易性的导丝。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公开的一些方式是:(1)一种导丝,具有芯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包括主体部和成层部,所述主体部含有具有超弹性特性的镍-钛系合金来作为主成分,所述成层部具有:内层,所述内层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上的一部分上、且含有镍合金来作为主成分;以及外层,所述外层形成于该内层上、且含有钛氧化物来作为主成分,(2)根据上述(1)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芯轴包括彼此分离的两个以上的所述成层部,在与所述芯轴的轴向正交的剖面视图中,该两个以上的成层部隔着所述主体部配置在线对称的部位上,(3)根据上述(1)所述的导丝,其中,在与所述芯轴的轴向正交的剖面视图中,所述成层部仅配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中的单侧区域上,以及,(4)根据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镍-钛系合金是镍-钛合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主成分”是指在相应部位含有的成分中摩尔分数最大的成分。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能提供一种能够整体维持优异的形状复原性并且能提高前端部的成形容易性的导丝。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轴向的概略剖面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切断的概略断面图。图3A是示出第1变形例的横截方向的概略断面图。图3B是示出第2变形例的横截方向的概略断面图。图3C是示出第3变形例的横截方向的概略断面图。图4A是示出第4变形例的横截方向的概略剖面图。图4B是示出第5变形例的横截方向的概略剖面图。图5A示出了芯轴的包括成层部的截面中的钛(Ti)的映射图像的一个示例。图5B示出了芯轴的包括成层部的截面中的镍(Ni)的映射图像的一个示例。图5C是示出了图5A和图5B的映射区域的SEM图像。具体实施方式该导丝为一种具有芯轴的导丝,其特征在于,上述芯轴包括主体部和成层部,上述主体部含有具有超弹性特性的镍-钛系合金来作为主成分,上述成层部具有:内层,上述内层形成于上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上的一部分上、且含有镍合金来作为主成分;以及外层,上述外层形成于该内层上、且含有钛氧化物来作为主成分。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导丝(芯轴)的“前端部”指的是除对象物的基端以外的前端侧的部位,例如指的是芯轴的小径部和锥部等。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仅仅限于该附图中记载的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轴向的概略剖面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切断的概略断面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导丝1大致包括芯轴11、线圈体21和前端固着部31。芯轴11是构成导丝1的中心轴的构件。该芯轴11例如可以形成为其前端部朝向前端方向阶段性地缩径。在本实施方式中,芯轴11从其前端起以小径部11A、锥部11B、大径部11C的顺序构成,在导丝1笔直状地延伸的状态下,小径部11A为圆柱形状,大径部11C为具有比小径部11A大的外径的圆柱形状,锥部11B为与小径部11A和大径部11C连续地从小径部11A向大径部11C逐渐扩径的圆锥台形状。芯轴11的全长通常为1,800mm~3,000mm,优选为1,800mm~2,500mm。小径部11A的轴向的长度通常为0.5mm~50mm,优选为1mm~20mm。锥部11B的轴向的长度通常为10mm~200mm,优选为20mm~150mm。小径部11A的外径通常为0.02mm~0.1mm,优选为0.03mm~0.07mm。大径部11C的外径通常为0.25mm~1mm,优选为0.035mm~0.46mm。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芯轴11的全长为1,900mm,小径部11A的轴向的长度为10mm,锥部11B的轴向的长度为100mm,小径部11A的外径为0.090mm,大径部11C的外径为0.335mm。芯轴11包括主体部11a和成层部11b。主体部11a是芯轴11中的、含有具有超弹性特性的镍-钛系合金来作为主成分的部位。作为上述镍-钛系合金,例如,可列举出Ni-Ti合金(Ni=49原子%~53原子%)、该Ni-Ti合金的Ni原子和/或Ti原子的一部分被X原子置换而成的Ni-Ti-X合金(X=Co、Fe、Mn、Cr、V、Al、Nb、W、B等,X=0.01原子%~10原子%)或Ni-Ti-X合金(X=Cu、Pb、Zr,X=0.01原子%~30原子%)等。其中,镍-钛系合金优选为镍-钛合金,从具有优异的超弹性特性的观点来看,更优选为Ni-Ti合金(Ni=49原子%~53原子%)。由此,能够对芯轴11赋予优异的形状复原性和高生物相容性。成层部11b具有内层n和外层g。内层n是形成于主体部11a的外周面上的一部分上、且含有镍合金来作为主成分的部位。该内层n经由未图示的薄边界层(以下也称为“内层-主体边界层”)与主体部11a邻接,在内层-主体边界层内,其组成在主体部11a的组成与内层n的组成之间连续地变化。外层g是形成在内层n上、且含有钛氧化物(例如,氧化钛(IV):TiO2、氧化钛(II):TiO等)来作为主成分的部位。该外层g的外表面成为芯轴11的外表面。另外,外层g经由未图示的薄边界层(以下也称为“内层-外层边界层”)与内层n邻接,在内层-外层边界层内,其组成在内层n的组成与外层g的组成之间连续地变化。作为上述镍合金,例如,可列举出从用作母材的镍-钛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丝,具有芯轴,其特征在于,/n所述芯轴包括主体部和成层部,/n所述主体部含有具有超弹性特性的镍-钛系合金来作为主成分,/n所述成层部具有:内层,所述内层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上的一部分上、且含有镍合金来作为主成分;以及外层,所述外层形成于该内层上、且含有钛氧化物来作为主成分。/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导丝,具有芯轴,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轴包括主体部和成层部,
所述主体部含有具有超弹性特性的镍-钛系合金来作为主成分,
所述成层部具有:内层,所述内层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上的一部分上、且含有镍合金来作为主成分;以及外层,所述外层形成于该内层上、且含有钛氧化物来作为主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芯轴包括彼此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草野泰宏片岗真依子篠原悠
申请(专利权)人: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