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引导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2225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引导丝,其包括导丝杆组件和套环。其中,套环为圆环形,套环设于导丝杆组件的一端上,套环向远离或者靠近所述导丝杆组件的方向倾斜。套环倾斜设置在导丝杆组件上,套环套设在第一导丝上,第一导丝与导丝杆组件平行,套环与第一导丝正对的面呈椭圆形,第一导丝直径小于套环内径时,椭圆形的上下两端卡接在第一导丝上下端面上以定位卡接在第一导丝上,导引导丝沿第一导丝稳定移动至血管远端;当第一导丝直径较大时,由于套环与第一导丝正对的面呈椭圆形,第一导丝上下端抵接在套环上下内壁面上,而与套环左右两侧仍存在一定间隙,因而套环也不会卡死在第一导丝上,导引导丝能够沿第一导丝正常移动,导引导丝产品适应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引导丝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导引导丝。
技术介绍
导引导丝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简称PCI)术中的作用是通过狭窄或闭塞病灶至血管远端,目的是将球囊或支架送达靶病灶处为其提供“轨道”。复杂PCI术,常用双导引导丝轨道(buddywire,简称BW术),BW术是沿着放置好的第一导丝,再送入第二导丝,与第一根导引导丝相伴随。与单一导丝相比,BW术能够提高导引导管的支撑力和稳定性,拉直迂曲或成角的冠脉,起到滑轨的作用,帮助球囊和支架输送系统顺利通过钙化成角病灶,到达靶病灶。BW技术还可以防止球囊扩张时滑动以减少血管损伤。在处理冠脉开口、弯曲、成角、钙化、狭窄等复杂病灶时,应用BW术常起到事半功倍效果。公开号为CN105498070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冠脉介入的端孔导引导丝,其包括导丝杆和套环,套环焊接在导丝杆上,套环与导丝垂直。上述的导引导丝的套环套设在第一导丝上,由于导丝杆与第一导丝平行,而套环与导丝杆垂直,套环的内径大小固定,套环可容纳的直径最大的第一导丝的直径与套环内径大小相同,否则第一导丝直径大于套环内径时套环将卡紧在第一导丝上导致导引导丝无法移动或者移动困难;而当第一导丝直径较小时,其与套环之间存在缝隙,导引导丝沿第一导丝移动时套环易相对第一导丝上下跳动,影响导引导丝在血管或者病灶内的正常行进。因此,该结构的导引导丝只适合应用在第一导丝直径稍小于套环内径的情况,产品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导引导丝套产品适应性差的缺陷。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导引导丝,包括导丝杆组件;套环,为圆环形,设于所述导丝杆组件的一端上,所述套环向远离或者靠近所述导丝杆组件的方向倾斜。可选地,上述的导引导丝,所述套环向远离所述导丝杆组件的方向倾斜。可选地,上述的导引导丝,所述导丝杆组件的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套环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A,45°≤A≤60°。可选地,上述的导引导丝,A为60°。可选地,上述的导引导丝,所述套环上套设有弹性件。可选地,上述的导引导丝,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圈。可选地,上述的导引导丝,所述导丝杆组件包括内芯,所述套环由所述内芯弯绕成型。可选地,上述的导引导丝,所述内芯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连接所述套环,所述第一段由所述套环朝向远离所述套环方向逐渐变细;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第一段的远离所述套环的一端上。可选地,上述的导引导丝,所述导丝杆组件还包括金属管,所述金属管套设在所述第一段外。可选地,上述的导引导丝,所述导丝杆组件还包括聚氨酯管,所述聚氨酯管套设在内芯的第二段外。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导引导丝,包括导丝杆组件和套环。其中,套环为圆环形,套环设于导丝杆组件的一端上,套环向远离或者靠近所述导丝杆组件的方向倾斜。此结构的导引导丝,套环倾斜设置在导丝杆组件上,套环套设在第一导丝上,第一导丝与导丝杆组件平行,套环与第一导丝正对的面呈椭圆形,第一导丝直径小于套环内径时,椭圆形的上下两端卡接在第一导丝上下端面上以定位卡接在第一导丝上,导引导丝沿第一导丝稳定移动至血管远端;当第一导丝直径较大时,由于套环与第一导丝正对的面呈椭圆形,第一导丝上下端抵接在套环上下内壁面上,而与套环左右两侧仍存在一定间隙,因而套环也不会卡死在第一导丝上,导引导丝能够沿第一导丝正常移动,导引导丝产品适应性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套环与内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引导丝中的弹簧圈与套环和内芯配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引导丝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导丝引导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引导丝穿过血管病灶的示意图;图5为套环与第一导丝配合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1-第一段;112-第二段;113-第三段;12-金属管;13-聚氨酯管;2-套环;3-弹簧圈;4-焊点;5-血管;6-病灶;7-第一导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引导丝,如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导丝杆组件和套环2。其中,套环2为圆环形,套环2设于导丝杆组件的一端上,套环2向远离或者靠近导丝杆组件的方向倾斜。此结构的导引导丝,套环2倾斜设置在导丝杆组件上,图4为第一导引引导导引导丝穿过血管5病灶6的示意图,套环2套设在第一导丝7上,第一导丝7与导丝杆组件平行,参见图5,套环2与第一导丝7正对的面呈椭圆形,第一导丝7直径小于套环2内径时,椭圆形的上下两端卡接在第一导丝7上下端面上以定位卡接在第一导丝7上,导引导丝沿第一导丝7稳定移动至血管5远端;当第一导丝7直径较大时,由于套环2与第一导丝7正对的面呈椭圆形,第一导丝7上下端抵接在套环2上下内壁面上,而与套环2左右两侧仍存在一定间隙,因而套环2也不会卡死在第一导丝7上,导引导丝能够沿第一导丝7正常移动,导引导丝产品适应性好。具体地,套环2向远离导丝杆组件的方向倾斜,方便套环2在血管5或病灶6内行进。导丝杆组件的轴线的延长线与套环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A,A=60°。套环2轴线与导丝杆组件轴线延长线呈一定角度,在支架释放完成,进行后扩张时,方便通过牵拉、旋转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引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丝杆组件;/n套环(2),为圆环形,设于所述导丝杆组件的一端上,所述套环(2)向远离或者靠近所述导丝杆组件的方向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引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丝杆组件;
套环(2),为圆环形,设于所述导丝杆组件的一端上,所述套环(2)向远离或者靠近所述导丝杆组件的方向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引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2)向远离所述导丝杆组件的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引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杆组件的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套环(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A,45°≤A≤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引导丝,其特征在于,A为6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引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2)上套设有弹性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引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圈(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祥龙戴宇翔陈丽华常书福牛纪松尚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