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191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4
一种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的合成原料为水性丙烯酸乳液、润湿剂、消泡剂、二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醋酸脂、去离子水和增稠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合成原料的配比为:水性丙烯酸乳液50%~70%;润湿剂0.5%~3%;消泡剂0.1%~1%;二丙二醇甲醚1%~3%;丙二醇甲醚醋酸脂2%~6%;去离子水14%~46.5%;增稠剂1%~3%。该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咬底和烧胶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涂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UV涂料又称光敏涂料,是以紫外光为涂料的固化能源,又称紫外光固化涂料。UV涂料不需加热,可在纸张、塑料、皮革和木材等易燃底材上迅速固化成膜,其主要由光敏树脂、光引发剂和稀释剂组成,同时加入一些如热稳定剂、颜料和填料等添加剂。UV涂料具有固化时间短、固化温度低和挥发分低的特点,是一种环保无公害、高效的涂料新品种。水性UV涂料结合了水性涂料和光敏涂料的优点,具有固化快、环保、表面耐抗性好和平整美观等特点,是近年来迅速发展,也是今后UV涂料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水性UV涂料的可以使用相对分子质量很高的齐聚体以提高对某些基材(如金属)的粘附力并提高固化膜的其它物理性能,而不像传统紫外涂层的齐聚体相对分子质量受到施工粘度的限制。涂料的体系粘度可用水来调节,而不必使用稀释单体,避免了由活性稀释单体引起的收缩,可以得到极薄的涂层。但是,现有的水性UV涂料分为面漆和底漆,面漆中的溶剂会很容易将底漆漆膜软化,影响底漆与物面的附着力,将底漆咬起,形成咬底现象,使涂层膨胀、移位、收缩、发皱和鼓起,甚至失去附着力而脱落。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能够克服面漆的咬底,且附着力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合成原料为水性丙烯酸乳液、润湿剂、消泡剂、二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醋酸脂、去离子水和增稠剂。优选的,以重量百分比计,合成原料的配比为:优选的,以重量百分比计,合成原料的配比为:优选的,以重量百分比计,合成原料的配比为:优选的,以重量百分比计,合成原料的配比为:优选的,以重量百分比计,合成原料的配比为:优选的,所述润湿剂为水性有机硅润湿剂,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优选的,所述增稠剂为聚氨酯增稠剂、碱溶涨增稠剂、硅酸盐增稠剂、有机皂土增稠剂和纤维素增稠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合成原料为水性丙烯酸乳液、润湿剂、消泡剂、二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醋酸脂、去离子水和增稠剂。水性丙烯酸乳液是经过特殊支链改性的玻璃化温度较高的乳液,具有较好的附着力和金属感,能够提升水性UV底漆的附着力,使采用上述合成原料制备的水性UV底漆在使用过程中保护材质和丰富材质色彩的同时不会出现烧胶和咬底现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水性UV底漆能够克服面漆的咬底,且附着力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一种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包括以下步骤:S1:将水性丙烯酸乳液搅拌5~10min;S2:在水性丙烯酸乳液中加入有机硅润湿剂、消泡剂、二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和去离子水,搅拌30~50min;S3:加入增稠剂,并使增稠剂均匀分散于步骤S2所获的混合物后获得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优选的,搅拌温度为30~3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水性丙烯酸乳液搅拌5~10min;S2:在水性丙烯酸乳液中加入有机硅润湿剂、消泡剂、二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和去离子水,搅拌30~50min;S3:加入增稠剂,并使增稠剂均匀分散于步骤S2所获的混合物后获得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该方法制备过程简单,不需要对二丙二醇甲醚和二丙二醇丁醚进行乳化就能直接添加到水性丙烯酸乳液中且不会导致破乳,制备的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在使用过程中保护材质和丰富材质色彩的同时不会出现烧胶和咬底现象。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合成原料为水性丙烯酸乳液、润湿剂、消泡剂、二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醋酸脂、去离子水和增稠剂。水性丙烯酸乳液是经过特殊支链改性的玻璃化温度较高的乳液,具有较好的附着力和金属性,利用水性丙烯酸乳液为合成原料制备的水性UV底漆吸附能力强,能够克服面漆的咬底且不烧胶。本实施例中,以重量百分比计,合成原料的配比为:本实施例中,润湿剂为水性有机硅润湿剂,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增稠剂为聚氨酯增稠剂、碱溶涨增稠剂、硅酸盐增稠剂、有机皂土增稠剂和纤维素增稠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该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相比传统的UV底漆具有更好的附着力,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克服面漆的咬底,且不烧胶,还具有较好的金属性。实施例2。一种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合成原料的配比为:其中,水性丙烯酸乳液选用万华Wantipro0624,润湿剂选用迪高TEGO270,消泡剂选用毕克BYK-028,二丙二醇甲醚和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均来自陶氏,增稠剂选用海明斯RHEOLATE150,去离子水为自制去离子水。需要说明的是,合成原料的具体选用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列举的原料品牌,还可以选用本领域人员所熟悉的其它原料。该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相比传统的UV底漆具有更好的附着力,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克服面漆的咬底,且不烧胶,还具有较好的金属性。实施例3。一种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合成原料的配比为:该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相比传统的UV底漆具有更好的附着力,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克服面漆的咬底,且不烧胶,还具有较好的金属性。实施例4。一种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合成原料的配比为:以重量百分比计,合成原料的配比为:该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相比传统的UV底漆具有更好的附着力,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克服面漆的咬底,且不烧胶,还具有较好的金属性。实施例5。一种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合成原料的配比为:以重量百分比计,合成原料的配比为:该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相比传统的UV底漆具有更好的附着力,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克服面漆的咬底,且不烧胶,还具有较好的金属性。实施例6。一种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30~35℃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其特征在于,合成原料为水性丙烯酸乳液、润湿剂、消泡剂、二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醋酸脂、去离子水和增稠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其特征在于,合成原料为水性丙烯酸乳液、润湿剂、消泡剂、二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醋酸脂、去离子水和增稠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合成原料的配比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合成原料的配比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合成原料的配比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合成原料的配比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克服咬底现象的水性UV底漆,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合成原料的配比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丙午夏艳李祥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翔铭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